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鸿全专利>正文

形成应激变空间有极界单磁极磁场的技术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11002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一种空间约束磁力(粒子)线在碰撞激发态下,生成应激变有极界单磁极性空间磁场的技术方法,暨二种有极界单磁极隧道效应磁场。这一技术方法中包含由一些磁性材料构成基本磁体结构,该结构约束磁力(粒子)线在碰撞激发态下生成应激变磁极单磁极性(N或S)空间磁场,每一单磁极性空间磁场区由磁极性界面界定,单磁极磁场在该磁场区呈完全单磁极性磁力效应。(*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在这里所揭示的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空间约束磁力(粒子)线在碰撞激发态下生成应激变磁极单磁极性空间磁场的技术方法,和与该技术方法相关的《磁应激变空间有极界单磁极隧道效应基础磁场》。现有的磁物理学理论,将磁场的属性归依于产生它的磁铁、电流、运动电荷上,因此,磁场是磁感线闭合的无源涡流场,其只有磁场力大小和方向的度量。根据这一理论,空间磁场不可能形成与磁铁极性面或电流及电子运动方向属性不一致的磁场极性态,更不可能形成具有单一磁极的、且可由磁极性界面界定的区域性三维空间磁场。为了使这里阐述的专利技术能够易于理解,特引进如下概念和假定:概念1:单磁极指具有单独N或S磁名极磁性特征,与同磁名极相斥,与异磁名极相引。概念2:单磁极性空间磁场指在一定界面界定的一定空间区域、且该区域具有完全呈单一磁名极N(或S)磁性特征的磁场。该磁场不受磁力线方向定理的约束,至少有在一条轴线上,存在两个相向的磁极性特征单一性。概念3:磁极界面指两个不同磁极性的空间单磁极磁场,在相邻交界处分界的区间。是极性磁力(粒子)线-->在空间约束碰撞条件下,完成激发-应激变极性过程的磁场区。因为区间的厚度较小,可认为是一平面。该界面具有分隔两个不同单磁极性磁场在交界处的区间界定性,具有趋变磁力(粒子)线单向通过并完成磁极性变特征性,和对变后极性磁力(粒子)线逆向磁镜反射作用特征。概念4:激发指同极性磁粒子在约束条件下,产生碰撞时的外在宏观物理状态;应激指磁粒子在激发态时的本体应答;应激变磁极指磁粒子在激发态下应激改变自身磁极性的过程,也指磁粒子完成了应激改变自身磁极性的过程;变磁极性单磁极磁场指由应激变磁极同一磁极性磁粒子群体形成的、具有单一磁极性特征的磁场。假定1极性磁粒子假说:磁粒子存在,磁粒子具有磁极性单一属性,可分为N极性和S极性两种互为相反磁极性的磁力粒子;有极性磁粒子具有二力性-极性力F1、惯性力F2;磁粒子具有极性磁力引斥磁力效应作用特征;磁场是群体有极磁粒子自由态或非自由态自组织有序运动的表现形式。因此,磁粒子具有物质性、磁极性、力性、运动律。如果磁粒子是自身物质性存在、且可分成不同磁极性的两种,才可能在非磁本体的空间区域中,将某一种极性磁粒子集合起来,形成一个单一磁极性的、一定区域的空间磁场。否则,则不能。如果假设磁粒子为异极性吸引成对排出磁本体,而依序排列成磁力线形式的话,要想将其各自分开且分别集合起来,则需要外力作功,-->且有序将其各自引流或强迫归依到确定的区域。这显然也是很难作到的。因此,假定2:从磁本体某一磁极性面产生出的磁粒子流,均为与该磁极性面磁极性同一的该磁极性磁粒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磁体结构,空间约束磁力(粒子)线,在碰撞激发态下,生成应激变磁极单磁极性空间磁场的技术方法。采用这种技术方法,可以很容易的获得结构简单的空间单磁极性磁场。在基础磁物理学理论的研究方面,及应用技术的实用方面均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利用本专利技术方法专利技术的开式、闭式单磁极隧道效应基础磁场,其任务应用于:单独使用于如磁化处理方法,或复合构成机械结构诸如磁力弹性机构、磁力冲程机构、磁力发电机构、磁力动力机机构等。本方法通过结构构成效应特征与磁场特征存在而实现,利用磁性材料构成固定基本磁体结构,该结构可以约束由本体发射的同一磁极性磁粒子流,在一定距离位置区域,稳定的形成碰撞,且发生激发-应激变磁极过程。应激变磁极同一极性磁粒子群体,被空间坐标系三轴六个方向全封闭界面围合的单极性磁场,称为纯匀单磁极磁场,否则为非纯匀单磁极磁场。本方法获得的磁场特征是:至少有一个纯匀单磁极性磁场存在,且该磁场是由变极性磁力(粒子)线群体构成。至少需要同一轴线上,两个运动方向轴向相对的-->同一极性磁力(粒子)线,被固定磁体结构约束,发生碰撞激发-应激变磁极物理效应。完全由约束磁极界围成的闭式纯匀单磁极性磁场,其磁场轴线是闭合的;磁场轴线非闭合的开式单磁极磁场,至少由一个纯匀单磁极磁场和两个磁极性相反的端面非纯匀单磁极磁场,沿轴线在界面界定区间,依序连续排列构成如LN(S)|LS(N)|LN(S)形态。进入单磁极磁场且与磁场轴线垂直的磁极性面,其磁极性若与磁场极性相同则沿轴作向后运动,反之,则沿轴向前运动。任一需要的磁极性单磁极开式或闭式磁场,在磁性材料规格与性能允许的条件下可以设计制造。应用本方法形成单磁极磁场的原理,以现有磁场物理学理论无法解释。因此,引进专利技术者“磁力粒子说”假定试以解释:在内孔隧道形结构中,约束磁体面向约束区发射的磁力粒子,具有二种势能-由磁力粒子极性自振产生的极性势能E1,磁体发射磁力粒子作功赋于的惯性运动势能E2,E1形成三维波极性力F1,E2形成惯性运动力F2,F2可分解为二个分力-F21垂直指向隧道轴线,F22平行隧道轴线,指向由线迹运动方向确定。在垂直轴线约束空间平面内,由于收束作用,F21使同极性磁力粒子在平面内向心密度呈递增性。在经过时间△t=△t2-△t1后,极性磁粒子在平面内某一位置处发生侧向碰撞,极性磁粒子在△t2时刻前的密集运动过程中,极性力F1互抑,当到达时刻△t2时被三维斥力瞬间弹性封闭,导致极性磁力粒子E1势源反振,-->磁力粒子磁极性改变。在这一瞬间,由于磁力粒子的等体性,群体变极性磁力粒子在约束碰撞激发区间,完成碰撞-激发应激变磁极-F2→F22,等密度沿轴自组织排序平行运动过程。F1变形成极性斥力关系并列稳定态。F2→22形成平行运动惯性力,由于变极磁粒子是粒度、极性、势能,运动速率均相同的等粒子体,所以,当磁体结构确定后,变极区即相对确定。因为激发-应激过程,是在极性磁力粒子的高速运动中完成的,所以变极时间为极短,可以认为是△t→0,这时可以认为变极区是一平滑的面。变极区有待变磁粒子流单向通过变极区的特性,变极后的磁力粒子,不能通过变极区返流,与未变极磁力粒子发生磁引力效应,因此,变极区稳定形成分隔两个不同单磁极场的分界区。这种单向磁镜作用的原因,目前还无法解释。究竟是磁力粒子的△t2时刻的无极性形成的,还是密度流运动力F2形成,或者二者皆有或尚有其它机理,尚不可知。本专利技术磁场与现有磁场进行比较,实际上只是磁场物理客观存在的二种形式,是磁物理系统统一的两个方面。原理差异只是原磁物理学在磁物理系统不统一的情况下,就最简自然态磁引力效应磁场作出的表像认识理论,而较复杂的受控磁斥力效应磁场的被认识,将补充和完善磁物理系统的统一理论。特征差异,则表现在一个是磁极性引力效应的柔性最简自然态磁场形式,一个是磁极性斥力效应较为复杂的刚性受控激发态磁场形式;-->一个是磁能量的自由伸展,一个是磁能量非自由的凝聚。应用本方法,可以获得开式磁应激变空间有极界单磁极隧道效应基础磁场,和闭式环型磁应激变空间单磁极隧道效应基础磁场的,两种基本磁体结构磁场。对其结构及应用作如下说明。用相同的磁性材料,围合成内壁与轴线平行的闭合周曲面,轴线为非闭合性的有孔隧道形固定磁体结构,使其对轴线的法径或半径R满足约束碰撞条件,且使极性磁力(粒子)线,在内壁磁体极性面内外附近形成激发-应激效应约束界面。磁性材料的磁场强度一定,约束磁极界面随R的减小,由结构磁体磁极性面外,向磁极面磁体内移动。该结构形成三区段开式磁应激变空间有极界单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获得空间单磁极性磁场的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对磁性材料(磁性线圈、励磁体、恒磁体)构成磁体结构性处理,获得至少存在一个完全由磁极性界面界定的单磁极性空间磁场。该方法包括用磁性材料构成一个固定磁体结构,该磁体结构满足对同一磁极性磁力(粒子)线施加约束作用,并使之相互间发生碰撞,这种碰撞能够形成磁力(粒子)线激发态,极性磁力(粒子)线应激发生磁极转变,碰撞区形成单向阻逆磁镜性磁场极界面,变极后的群体磁力(粒子)线在界面界定下形成单磁极性空间磁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获得空间单磁极性磁场的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对磁性材料(磁性线圈、励磁体、恒磁体)构成磁体结构性处理,获得至少存在一个完全由磁极性界面界定的单磁极性空间磁场。该方法包括用磁性材料构成一个固定磁体结构,该磁体结构满足对同一磁极性磁力(粒子)线施加约束作用,并使之相互间发生碰撞,这种碰撞能够形成磁力(粒子)线激发态,极性磁力(粒子)线应激发生磁极转变,碰撞区形成单向阻逆磁镜性磁场极界面,变极后的群体磁力(粒子)线在界面界定下形成单磁极性空间磁场。2、按照权利要求(1)中的方法,获得的磁场特征包括:至少有一个纯匀单磁名极性磁场区存在,该磁场区被磁极性界面封闭性围合,该磁场区由变磁极磁力(粒子)线同一磁名极的单极性磁力(粒子)线群体构成,至少有在非通过结构磁体的一条空间轴线两个对向,同一磁极性磁力效应存在;磁场中有磁极界面存在,磁极界面分隔不同磁名极单磁极磁场区;磁极界面有磁力(粒子)线向运动方向单向通过,阻止已通过该界面的电极性磁力(粒子)线发生极性磁力效应的单向磁镜作用。3、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制成具有权利要求2特征的开式磁应激变空间有极界单磁极隧道效应基础磁场,其特征包括:磁性材料构成轴线非闭合的有孔隧道型固定或可由其它构件控制移动的磁体结构;由一个隧道内纯匀单磁名极磁场区,与两个隧道外两端各一的、磁名极与隧道内磁场区磁名极相反的非纯匀单磁名极磁场区、由磁极界面分隔界定、沿轴线连续排列的三个磁场区,构成LN(S)|LS(N)|LN(S)形态空间磁场;任一单磁极性磁场区在界定区间有垂直于轴线、沿轴在界区间双向具有同一单磁极性磁力效应存在;特殊的,由一锥形纯匀单磁名极磁场区与一非纯匀单磁名极磁场区构成,LN(S)|LS(N)型态空间磁场。4、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制成,具有权利要求2特征的闭式环形磁应激变空间单磁极隧道效应基础磁场,其特征是:磁体结构构成隧道轴线闭合的环形有孔空间隧道型磁场;环型隧道内空间为单一纯匀单磁名极磁场;磁场内任一垂直轴线切面,均呈沿轴双向单一磁名极性磁力效应。5、一种应用权力要求3于式磁应激变空间有极界单磁极隧道效应基础磁场对物体或质体进行磁化的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使被处理物体或质体,通过静态或绕轴线旋转的开式磁应激变空间单磁极隧道效应基础磁场,使该物体或质体受到不同单磁极磁场区的连续换磁极的静态、或旋转态磁场的磁化处理;被处理物体置入该场内,对物体作单磁极性静态磁场、单旋磁场、互旋磁场及各类磁场的升降交变磁极性场的磁化处理。6、按照权利要求5的方法,把待磁化磁性材料置入权利要求3的LN(S)|LS(N)|LN(S)磁场中,使其长度超出两端磁极界面,可获得具有三个区段磁极性的恒磁体,该磁体的磁性特征是:沿磁体轴线呈LN(S)-LS(N)-LN(S)两端为同磁名极奇数级磁性状态。同理,可制成有限区段的、有限区段长度的、非一的奇偶数级恒磁体。7、一种由权利要求3开式LN(S)|LS(N)|LN(S)基础磁场磁体结构,与磁力弹性构件复合,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鸿全
申请(专利权)人:张鸿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