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W形钢塑复合增强缠绕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09663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W形钢塑复合增强缠绕管,包括:管道本体,由第一塑料螺旋紧密缠绕而成,所述管道本体的外周上等间距螺旋缠绕有T形加强筋;耐磨层,由第二塑料螺旋紧密缠绕于所述管道本体的内壁;钢带,间隔螺旋缠绕于所述管道本体上;所述钢带的主体在所述管道本体的径向截面呈W形,且所述钢带位于相邻的T形加强筋之间,所述钢带的顶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T形加强筋的顶部夹角相连接,所述钢带的顶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T形加强筋的顶部夹角相连接,所述钢带的底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与管道本体的外周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强度高以及耐磨性能优良的优点。及耐磨性能优良的优点。及耐磨性能优良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W形钢塑复合增强缠绕管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缠绕管,更具体地,涉及一种W形钢塑复合增强缠绕管。

技术介绍

[0002]缠绕管,相对应与传统的金属护簧产品具有耐磨性能好,抗老化、抗腐蚀性能强,更能有力的对软管外表面进行防老化和抗磨擦保护。现有的缠绕管中,大都具有结构强度低、耐磨性能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W形钢塑复合增强缠绕管,具有结构强度高以及耐磨性能优良的优点。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W形钢塑复合增强缠绕管,包括:管道本体,由第一塑料螺旋紧密缠绕而成,所述管道本体的外周上等间距螺旋缠绕有T形加强筋;耐磨层,由第二塑料螺旋紧密缠绕于所述管道本体的内壁;钢带,间隔螺旋缠绕于所述管道本体上;所述钢带的主体在所述管道本体的径向截面呈W形,且所述钢带位于相邻的第一T形加强筋和第二T形加强筋之间,所述钢带的顶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T形加强筋的顶部夹角相连接,所述钢带的顶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T形加强筋的顶部夹角相连接,所述钢带的底部的第一端和底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管道本体的外周相接触。
[000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在管道本体的内壁设置耐磨层,明显提升本申请的耐磨性能;通过在相邻的T形加强筋之间设置W形钢带,底部的两端与管道本体相接,顶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相邻的T形加强筋的顶部夹角处相接,顶部的中间段与包裹层相接,使得支点增多,且形成多个三角形状,显著提升本申请的整体结构强度。
[000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通过在管道本体的内壁设置耐磨层,明显提升本申请的耐磨性能;通过在相邻的T形加强筋之间设置W形钢带,底部的两端与管道本体相接,顶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相邻的T形加强筋的顶部夹角处相接,顶部的中间段与包裹层相接,使得支点增多,且形成多个三角形状,显著提升本申请的整体结构强度。
[0008]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一种W形钢塑复合增强缠绕管还包括包裹层,所述包裹层由第三塑料螺旋紧密缠绕于所述T形加强筋的外周和所述钢带的外周上。通过设置包裹层,明显提升了本申请的缠绕管的抗拉伸性能以及防护管道本体免收侵害的功能。
[0009]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管道本体的径向截面,所述相邻的钢带之间包括至少2个T形加强筋。使得在保证一定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减少用料,减轻本申请的缠绕管的重量。
[0010]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塑料、第二塑料、第三塑料均包括聚乙烯材质、聚丙烯材质、聚氯乙烯材质。使得成本低廉,便于购买。
[0011]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钢带的顶部的中间端设置为弧面平面过度,其中,所
述顶部的中间端位于所述顶部的第一端和所述顶部的第二端之间。将钢带的顶部的中间端设置为弧面平面过度,避免在强挤压的情况下划伤包裹层,减少压力聚集,分散压力。
[0012]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耐磨层由UHMWPE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螺旋紧密缠绕而成。通过将耐磨层的材质设置为UHMWPE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进一步提升本申请的耐磨性能。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申请通过在管道本体的内壁设置耐磨层,明显提升本申请的耐磨性能;通过在相邻的T形加强筋之间设置W形钢带,底部的两端与管道本体相接,顶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相邻的T形加强筋的顶部夹角处相接,顶部的中间段与包裹层相接,使得支点增多,且形成多个三角形状,显著提升本申请的整体结构强度;
[0015]2、通过设置包裹层,明显提升了本申请的缠绕管的抗拉伸性能以及防护管道本体免收侵害的功能;
[0016]3、在所述管道本体的径向截面,相邻的钢带之间设置为至少2个T形加强筋。使得在保证一定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减少用料,减轻本申请的缠绕管的重量;
[0017]4、将第一塑料、第二塑料、第三塑料均包括聚乙烯材质、聚丙烯材质、聚氯乙烯材质,使得成本低廉,便于购买;
[0018]5、将钢带的顶部的中间端设置为弧面平面过度,避免在强挤压的情况下划伤包裹层,减少压力聚集,分散压力;
[0019]6、通过将耐磨层的材质设置为UHMWPE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进一步提升本申请的耐磨性能。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一种W形钢塑复合增强缠绕管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一种W形钢塑复合增强缠绕管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0

管道本体;11

第一T形加强筋;12

第二T形加强筋;20

耐磨层;30

钢带;31

顶部的第一端;32

顶部的第二端;33

顶部的中间端;34

底部的第一端;35

底部的第二端;40

包裹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0025]实施例:
[0026]请参阅图1

2,一种W形钢塑复合增强缠绕管,包括管道本体10、耐磨层20、钢带30和包裹层40。其中,管道本体10,由第一塑料螺旋紧密缠绕而成,所述管道本体10的外周上等间距螺旋缠绕有T形加强筋;耐磨层20,由第二塑料螺旋紧密缠绕于所述管道本体10的内壁;钢带30,间隔螺旋缠绕于所述管道本体10上;所述钢带30的主体在所述管道本体10的径向截面呈W形,且所述钢带30位于相邻的第一T形加强筋11和第二T形加强筋12之间,所述钢带30的顶部的第一端31与所述第一T形加强筋11的顶部夹角相连接,所述钢带30的顶部的第二端32与所述第二T形加强筋12的顶部夹角相连接,所述钢带30的底部的第一端34和底
部的第二端35与所述管道本体10的外周相接触。
[002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在管道本体的内壁设置耐磨层,明显提升本申请的耐磨性能;通过在相邻的T形加强筋之间设置W形钢带,底部的两端与管道本体相接,顶部的第一端和顶部的第二端分别与相邻的T形加强筋的顶部夹角处相接,顶部的中间段与包裹层相接,使得支点增多,且形成多个三角形状,显著提升本申请的整体结构强度。
[002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通过在管道本体的内壁设置耐磨层,明显提升本申请的耐磨性能;通过在相邻的T形加强筋之间设置W形钢带,底部的两端与管道本体相接,顶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相邻的T形加强筋的顶部夹角处相接,顶部的中间段与包裹层相接,使得支点增多,且形成多个三角形状,显著提升本申请的整体结构强度。
[0029]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一种W形钢塑复合增强缠绕管还包括包裹层40,所述包裹层40由第三塑料螺旋紧密缠绕于所述T形加强筋的外周和所述钢带30的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W形钢塑复合增强缠绕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本体,由第一塑料螺旋紧密缠绕而成,所述管道本体的外周上等间距螺旋缠绕有T形加强筋;耐磨层,由第二塑料螺旋紧密缠绕于所述管道本体的内壁;以及钢带,间隔螺旋缠绕于所述管道本体上;所述钢带的主体在所述管道本体的径向截面呈W形,且所述钢带位于相邻的第一T形加强筋和第二T形加强筋之间,所述钢带的顶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T形加强筋的顶部夹角相连接,所述钢带的顶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T形加强筋的顶部夹角相连接,所述钢带的底部的第一端和底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管道本体的外周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W形钢塑复合增强缠绕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包裹层,所述包裹层由第三塑料螺旋紧密缠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天雄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宏途天宸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