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孟建民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移动智慧教室的内墙体的构件及内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0554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移动智慧教室的内墙体的构件,包括:钢龙骨结构构件,钢龙骨结构构件由轻钢龙骨框架﹑玻璃棉依次连接构成,在钢龙骨结构构件上依次设置角码、铝方通、智慧化设备系统、铝塑板,铝方通设置角码,角码的一端及铝方通用于连接轻钢龙骨框架和安装所述智慧化设备系统;角码的另一端用于连接铝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用于移动智慧教室的内墙体。本技术方案的用于移动智慧教室的内墙体的构件及内墙体,通过模块化设计引入墙体移动概念,解决了现有教室空间固化,缺乏拓展性,无法适应各类新型智慧化教学模式的难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移动智慧教室的内墙体的构件及内墙体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移动智慧教室的内墙体的构件及内墙体。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新建及已建学校建筑为满足教室智慧化升级与改造,融入新型互动化智慧教学模式正进行创新与发展。传统学校设计与施工中,通常将教室空间排列在一条线性空间上,教室与教室间采用固定的内隔墙系统(如混凝土砌块、ALC条板等),因此教室使用空间固定,空间无法拓展,无法满足新型互动化教学模式;学校在智能化设备安装上,依然遵循传统内装施工方式,在教室内墙上安装电子设备(例如教学一体化机、音箱、摄像机等)时,需先完成教室内隔墙安装及管线开槽,再进行教室内装修施工,最后安装智能化设备,因此教室墙面存在设备安装布置无序、线路裸露、成本不可控等问题,影响教室空间质量、安全性及美观度;因此,教室的空间和内部墙体都需要我们突破传统的设计方式,针对以上不足进行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传统教室与教室间的使用空间固定,无法满足新型互动化教学模式关于教室空间可变的相关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移动智慧教室的内墙体的构件及内墙体。
[000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移动智慧教室的内墙体的构件,包括:钢龙骨结构构件,所述的钢龙骨结构构件由轻钢龙骨框架、玻璃棉依次连接构成,在所述的钢龙骨结构构件上依次设置角码、铝方通、智慧化设备系统、铝塑板,所述的铝方通设置角码,所述的角码的一端及铝方通用于连接所述轻钢龙骨框架和安装所述智慧化设备系统;所述的角码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的铝塑板。
[0005]进一步地,所述的铝塑板的上部设置:至少一个吊轨、安装于所述的吊轨中的吊杆、与所述的吊杆相连接的滑轮及控制系统,在所述的控制系统的作用下,所述的吊杆能实现收放,所述的滑轮能在所述的吊轨中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的构件实现位移,其中,所述的构件通过所述的吊杆吊接于所述的吊轨上。
[0006]进一步地,所述的智慧设备系统包括:互动教学系统、录播系统、智能感知系统、智能物联系统、信息系统中一种或多种,
[0007]其中,所述的互动教学系统包括:互动教学终端及与所述的互动教学终端相连接的协作平板、LED抬头屏;
[0008]所述的录播系统包括:录播主机及与所述的录播主机相连接的跟踪式摄像机、全景枪式摄像机、音频处理器、音箱;
[0009]所述的智能感知系统包括:智能感知微云平台;
[0010]所述的智能物联系统包括:中控主机及与所述的中控主机相连接的空气质量检测
模块、灯光模块、调光模块、串口模块、LED触摸中控屏;
[0011]所述的信息系统包括:电子时钟。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内墙体为由三个不同的构件组成的一平板式的墙体,具体包括:
[0013]左侧的构件集成了所述的智能物联系统的LED触摸中控屏及录播系统的音箱;
[0014]中间的构件集成了所述的互动教学系统的协作平板、互动教学终端,所述的录播系统的录播主机、跟踪式摄像机、全景枪式摄像机、音频处理器,所述的智能感知系统的智能感知微云平台,所述的智能物联系统的空气质量检测模块、中控主机、灯光模块、调光模块、串口模块,所述的信息系统的电子时钟;
[0015]右边的构件集成了所述的互动教学系统的LED抬头屏及录播系统的另一音箱。
[0016]进一步地,所述的铝塑板的上部设置音箱及电子时钟;中部设置抬头屏、LED协作平板和/或LED触摸屏;下部设置储物箱。
[0017]进一步地,在所述的中部设置可开合的白板,以覆盖所述的抬头屏、LED协作平板和/或LED触摸屏。
[0018]进一步地,所述的构件整体呈方形。
[0019]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移动智慧教室的内墙体,包括至少一个构件,所述的构件为上述的构件。
[0020]实施本技术的一种用于移动智慧教室的内墙体的构件及内墙体,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21]区别于现有技术中教室内墙体是固定的,导致教室的空间不可改动的问题,本技术方案的用于移动智慧教室的内墙体的构件及内墙体,通过模块化设计引入墙体移动概念,解决了现有教室空间固化,缺乏拓展性,无法适应各类新型智慧化教学模式的难题。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用于移动智慧教室的内墙体的构件的外观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的用于移动智慧教室的内墙体的外观示意图;
[0026]图4为图3的移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种用于移动智慧教室的内墙体
的构件1,包括:钢龙骨结构构件2,钢龙骨结构构件2由轻钢龙骨框架20、玻璃棉30依次连接构成,在钢龙骨结构构件2上依次设置角码、铝方通50、智慧化设备系统、铝塑板60,铝方通50设置角码,角码的一端及铝方通50用于连接轻钢龙骨框架20和安装智慧化设备系统;角码的另一端用于连接铝塑板60。
[0029]构件1的顶部设置:至少一个吊轨11、安装于吊轨11中的吊杆12、与吊杆12相连接的滑轮及控制系统,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吊杆能实现收放,滑轮能在吊轨11中运动,从而带动构件1实现位移,其中,构件1通过吊杆12吊接于吊轨11上。
[0030]在物联中控主机里,可以通过计算位移速度及时间来计算移动位移,并在第一墙体固定锁止装置移向第二墙体固定锁止装置之间设置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测算移动位移,并检测控制墙体在移动过程中无人员和障碍物影响位移,保证墙体在教室空间内的移动安全。
[0031]控制系统包括微处理器、电机驱动模块、显示模块、按键单元及电机,其中:电机驱动模块、显示模块、按键单元均通过SPI接口连接微处理器,电机与电机驱动模块通过SPI接口连接。
[0032]电机驱动模块的产品型号为:DM422;
[0033]显示模块的产品型号为:LED1602;
[0034]微处理器的产品型号为:STM32F407VGT6。
[0035]智慧设备系统包括:互动教学系统、录播系统、智能感知系统、智能物联系统及信息系统中一种或多种,
[00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移动智慧教室的内墙体的构件,包括:钢龙骨结构构件,所述的钢龙骨结构构件由轻钢龙骨框架﹑玻璃棉依次连接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钢龙骨结构构件上依次设置角码、铝方通、智慧化设备系统、铝塑板,所述的铝方通上设置角码,所述的角码的一端及铝方通用于连接所述轻钢龙骨框架和安装所述智慧化设备系统;所述的角码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的铝塑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构件的顶部设置:至少一个吊轨﹑安装于所述的吊轨中的吊杆﹑与所述的吊杆相连接的滑轮及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的构件通过所述的吊杆吊接于所述的吊轨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慧化设备系统包括:互动教学系统﹑录播系统﹑智能感知系统﹑智能物联系统﹑信息系统中一种或多种,其中,所述的互动教学系统包括:互动教学终端及与所述的互动教学终端相连接的协作平板、LED抬头屏;所述的录播系统包括:录播主机及与所述的录播主机相连接的跟踪式摄像机﹑全景枪式摄像机、音频处理器、音箱;所述的智能感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建民唐大为王旭何锐
申请(专利权)人:孟建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