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大池引流管穿刺处的固定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0461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腰大池引流管穿刺处的固定贴,固定贴包括同轴心设置的内环贴和外环贴,内环贴的中心同轴心设有内孔A,内环贴的外侧边沿与外环贴的内侧边沿贴合匹配,内环贴的一侧设有贯穿连通内环贴的外侧和内孔A的条形槽A,外环贴的一侧设有贯穿连通外环贴的外侧和内侧的条形槽B,固定贴还包括保护膜,保护膜通过内环贴底部和外环贴底部分别所设的胶层与内环贴和外环贴固定,条形槽A的槽宽大于等于腰大池引流管的直径。从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腰大池引流管穿刺处的固定贴,将外环贴、内环贴和条形贴均初始固定于保护膜的顶面,不仅结构紧凑,而且大大缩小了成品的结构大小,便于周转运输。便于周转运输。便于周转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腰大池引流管穿刺处的固定贴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引流管穿刺位置处的引流管固定的
,具体涉及一种腰大池引流管穿刺处的固定贴。

技术介绍

[0002]现代医学治疗中,在进行腰椎穿刺手术后通常需要在椎管蛛网膜下腔置入腰大池持续引流管(简称腰池引流管),通过腰池引流管与引流袋相配合达到引流脑脊液的目的,该方法具有创伤小、可控制引流速度,避免反复腰椎穿刺痛苦等优点。该方法同样也适用于脑外科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膨出、脑积水、颅内感染、颅内病变等显微手术需要术中降低颅内压者的患者。该腰池引流能够降低颅内压,还能鞘内注药。
[0003]但是由于腰池引流管较细,而且腰池引流管的穿刺处又位于患者的后背,所以患者在日常的治疗过程中,可能就会导致引流管与穿刺处发生移动、甚至脱离;而且还会在穿刺处产生引流液的逸出渗液而污染衣物和被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腰大池引流管穿刺处的固定贴,将外环贴、内环贴和条形贴均初始固定于保护膜的顶面,不仅结构紧凑,而且大大缩小了成品的结构大小,便于周转运输;通过条形槽A的作用,便于引流管沿着条形槽向外延伸;通过条形槽B的作用,便于使外环贴在使用时可以形成条状贴,便于外环贴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当做引流管与患者体表固定装置;通过条形贴的作用,使完成穿刺的引流管在沿着条形槽A向外延伸的时候,通过条形贴的设置,将引流管与患者的体表依次固定;通过划槽的作用,不仅能够将敷料层贴合固定于患者的体表,保证了敷料层相对于病患体表的连接强度;通过凸起部B的作用,将伸出内环贴的引流管沿着引流管的延伸方向依次固定,进一步保证了引流管的固定效果。
[0005]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腰大池引流管穿刺处的固定贴,所述固定贴包括同轴心设置的内环贴和外环贴,所述内环贴的中心同轴心设有内孔A,所述内环贴的外侧边沿与外环贴的内侧边沿贴合匹配,所述内环贴的一侧设有贯穿连通内环贴的外侧和内孔A的条形槽A,所述外环贴的一侧设有贯穿连通外环贴的外侧和内侧的条形槽B,所述固定贴还包括保护膜,所述保护膜通过内环贴底部和外环贴底部分别所设的胶层与内环贴和外环贴固定,所述条形槽A的槽宽大于等于腰大池引流管的直径。
[0007]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内环贴的内孔A的边沿均匀设有多个划槽,所述划槽均指向内孔A的中心。
[0008]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内环贴的外侧壁均匀设有多个凸起部A,所述外环贴的内侧壁对应于相邻两个凸起部A的位置处分别设有匹配的凸起部B,所述凸起部A和凸起部B相互交错贴合。
[0009]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条形槽A对应位于其中一个凸起部A的范围内。
[0010]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条形槽A和条形槽B对应设置于同一侧,并且所述条形槽A和条形槽B的槽宽相等,所述内孔A依次通过条形槽A和条形槽B与外环贴的外侧连通。
[0011]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固定贴还包括条形贴,所述条形贴对应位于条形槽A和条形槽B内,所花条形贴的宽度与条形槽A和条形槽B的槽宽匹配。
[0012]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条形贴的一端沿着条形槽A向内孔A一侧延伸至与内环贴的内侧壁齐平,所述条形贴的另一端沿着条形槽B向外延伸至与外环贴的外侧边沿齐平。
[0013]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保护膜的中心对应于内孔A设有匹配的内孔B。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第一、本技术的腰大池引流管穿刺处的固定贴,将外环贴、内环贴和条形贴均初始固定于保护膜的顶面,不仅结构紧凑,而且大大缩小了成品的结构大小,便于周转运输。
[0016]第二、本技术的腰大池引流管穿刺处的固定贴,通过条形槽A的作用,便于引流管沿着条形槽向外延伸;通过条形槽B的作用,便于使外环贴在使用时可以形成条状贴,便于外环贴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当做引流管与患者体表固定装置。
[0017]第三、本技术的腰大池引流管穿刺处的固定贴,通过条形贴的作用,使完成穿刺的引流管在沿着条形槽A向外延伸的时候,通过条形贴的设置,将引流管与患者的体表依次固定。
[0018]第四、本技术的腰大池引流管穿刺处的固定贴,通过划槽的作用,不仅能够将敷料层贴合固定于患者的体表,保证了敷料层相对于病患体表的连接强度。
[0019]第五、本技术的腰大池引流管穿刺处的固定贴,通过凸起部B的作用,将伸出内环贴的引流管沿着引流管的延伸方向依次固定,进一步保证了引流管的固定效果。
[0020]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剖视放大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使用时的俯视示意图。
[0024]具体实施方式:
[0025]结合图1~图3可知,腰大池引流管穿刺处的固定贴,所述固定贴1包括同轴心设置的内环贴2和外环贴3,所述内环贴2的中心同轴心设有内孔A4,所述内环贴2的外侧边沿与外环贴3的内侧边沿贴合匹配,所述内环贴2的一侧设有贯穿连通内环贴2的外侧和内孔A4的条形槽A5,所述外环贴3的一侧设有贯穿连通外环贴3的外侧和内侧的条形槽B6,所述固定贴1还包括保护膜11,所述保护膜11通过内环贴2底部和外环贴3底部分别所设的胶层与内环贴2和外环贴3固定,所述条形槽A5的槽宽大于等于腰大池引流管14的直径。
[0026]所述内环贴2的内孔A4的边沿均匀设有多个划槽10,所述划槽10均指向内孔A4的中心。
[0027]所述内环贴2的外侧壁均匀设有多个凸起部A8,所述外环贴3的内侧壁对应于相邻
两个凸起部A8的位置处分别设有匹配的凸起部B9,所述凸起部A8和凸起部B9相互交错贴合。
[0028]所述条形槽A5对应位于其中一个凸起部A8的范围内。
[0029]所述条形槽A5和条形槽B6对应设置于同一侧,并且所述条形槽A5和条形槽B6的槽宽相等,所述内孔A4依次通过条形槽A5和条形槽B6与外环贴3的外侧连通。
[0030]所述固定贴1还包括条形贴7,所述条形贴7对应位于条形槽A5和条形槽B6内,所花条形贴7的宽度与条形槽A5和条形槽B6的槽宽匹配。
[0031]所述条形贴7的一端沿着条形槽A5向内孔A4一侧延伸至与内环贴2的内侧壁齐平,所述条形贴7的另一端沿着条形槽B6向外延伸至与外环贴3的外侧边沿齐平。
[0032]保护膜11的中心对应于内孔A4设有匹配的内孔B12。
[0033]本技术使用的时候,将引流管14完成穿刺后,在引流管14的穿刺位置处敷设一层敷料布13;然后将内环贴2从保护膜11上撕下来后贴于引流管14的穿刺位置处,并使敷料布13的边沿固定于内环贴2与病人的皮肤之间,此时内环贴2的外侧直接与病人的皮肤固定、内环贴2的内侧与敷料布13的外侧边沿接触固定;同时使引流管14沿着内环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腰大池引流管穿刺处的固定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贴(1)包括同轴心设置的内环贴(2)和外环贴(3),所述内环贴(2)的中心同轴心设有内孔A(4),所述内环贴(2)的外侧边沿与外环贴(3)的内侧边沿贴合匹配,所述内环贴(2)的一侧设有贯穿连通内环贴(2)的外侧和内孔A(4)的条形槽A(5),所述外环贴(3)的一侧设有贯穿连通外环贴(3)的外侧和内侧的条形槽B(6),所述固定贴(1)还包括保护膜(11),所述保护膜(11)通过内环贴(2)底部和外环贴(3)底部分别所设的胶层与内环贴(2)和外环贴(3)固定,所述条形槽A(5)的槽宽大于等于腰大池引流管(14)的直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大池引流管穿刺处的固定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贴(2)的内孔A(4)的边沿均匀设有多个划槽(10),所述划槽(10)均指向内孔A(4)的中心。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大池引流管穿刺处的固定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贴(2)的外侧壁均匀设有多个凸起部A(8),所述外环贴(3)的内侧壁对应于相邻两个凸起部A(8)的位置处分别设有匹配的凸起部B(9),所述凸起部A(8)和凸起部B(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焱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