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外搜救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0238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野外搜救无人机。它解决了现有无人机不便于调节摄像头的问题。它包括机本体、旋翼、起落架、隔板、第一腔体、第二腔体、转轴、第一盖板、电源以及GPS,第二腔体内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支撑柱,支撑柱上螺纹连接有摄像头,第二腔体上设有可驱动摄像头纵向移动且可同时绕支撑柱的中轴线转动的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摄像头纵向移动,并同时带动其绕支撑柱的中轴线转动,可在无人机的运动过程中随时改变调节摄像头的可视区域,让使用者能清楚知晓野外的搜救环境,利于开展无人机的野外救援,提高救援无人机在野外的搜救能力。提高救援无人机在野外的搜救能力。提高救援无人机在野外的搜救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野外搜救无人机


[0001]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尤其是指一种野外搜救无人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消防部队、武警官兵等所担负的救援任务越来越艰巨。特别是近年来,在处置森林火灾、地震、洪水、泥石流、海啸等自然灾害事故及其他包括落水、因灾害困在山上、化学危险品泄漏等使人身财产处于险境中的突发事件时,因救援人员无法靠近或进入到灾害事故现场,救援物资不能最快送达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救援工作,使救援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突发事件对应急管理的要求是:迅速判明情况,查明事件原因;实现快速响应,尽快到达现场;采取果断措施,实施正确指挥;进行紧急救援,防止事态发展;妥善安排善后,尽力减少损失。而目前我国针对无人机救援方面力量相对薄弱,并不能全方位实现救援操作。
[0003]申请号为201520330571.1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带有灭火弹的空中救援无人机,包括机仓、多个间隔布置并与机仓侧围连接的旋翼,所述机仓下方安装有灭火弹投放装置,机械臂抓放装置通过挂钩与机仓底部连接,所述灭火弹投放装置包括与所述挂钩连接的定位块,定位块下端连接有多个内部装有灭火弹的腔室,每个腔室的底端均安装有舵机开关和与腔室侧壁铰接的灭火弹底板,舵机开关控制灭火弹底板的开启或关闭。
[0004]上述技术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展开救援,且还能保证救援人员的自身安全,但是,现有无人机中摄像头不便于调节,导致使用者不能清楚知晓野外的搜救环境,不利于无人机进行野外救援。因此专利技术一种能够对被救援人员进行搜寻和救援的无人机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是提供一种野外搜救无人机,利于调节摄像头,提高救援无人机在野外的搜救能力。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野外搜救无人机,包括机本体,所述机本体上设有旋翼和起落架,所述机本体的顶部开设有放置腔,所述放置腔的中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放置腔分为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放置腔内转动设有位于隔板正上方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固连有与第一腔体相配合的第一盖板,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电源和GPS,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螺纹连接有摄像头,所述第二腔体上设有可驱动摄像头纵向移动且可同时绕支撑柱的中轴线转动的驱动机构。
[0008]其中,该无人机通过无线网路与远程控制器相连接,通过GPS系统实时定位并将无人机运送至指定的野外环境内,通过摄像头查看救援现场情况,通过电源保障该无人机的正常工作,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摄像头纵向移动,并同时带动其绕支撑柱的中轴线转动,可在无人机的运动过程中随时改变调节摄像头的可视区域,让使用者能清楚知晓野外的搜救环
境,利于开展无人机的野外救援,提高救援无人机在野外的搜救能力;未使用时,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摄像头回缩至第二腔体内,带动第一盖板转动即可盖住该第二腔体,便于收纳摄像头。
[0009]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导块、第一电机以及伸缩弹簧,所述导块上开设有与支撑柱相平行的导槽,所述第一电机的底部具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滑动配合于导槽内,所述第一电机上输出轴与摄像头同轴固连,所述伸缩弹簧的顶端固连于限位板的底面,其底端固连于第二腔体的底面。
[0010]驱动摄像头转动时,驱动第一电机并带动输出轴和摄像头转动。通过伸缩弹簧对第一电机进行支撑,保障第一电机的稳定性,通过导块和导槽限制第一电机的水平移动,使得第一电机仅可纵向移动;由于摄像头与支撑柱的螺纹连接,输出轴转动的同时带动摄像头绕支撑柱的中轴线转动,摄像头一边沿支撑柱轴向移动,一边带动第一电机向上移动,从而同时改变了摄像头的角度和高度。
[001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侧设有内螺纹,所述摄像头上设有与该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安装孔两端贯通,所述摄像头的底端穿出安装孔后与第一电机上的输出轴固连。
[0012]输出轴转动时,带动摄像头沿内螺纹移动,通过该内螺纹对该摄像头进行支撑,摄像头一边沿支撑柱轴向移动,一边带动第一电机向上移动,从而同时改变了摄像头的角度和高度。
[0013]进一步地,所述机本体内还设有与该转轴相对应的让位口,所述让位口内固连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上输出轴的端部与转轴固连。通过第二电机上的输出轴带动转轴转动,利于带动第一盖板转动;不需要使用摄像头时,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摄像头回缩至第二腔体内,然后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第一盖板盖住第二腔体。
[0014]进一步地,所述机本体上设有扬声器。便于被搜救人员接收无人机上发出的声音信号。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体远离隔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顶面与第一盖板的底面齐平。
[0016]第二电机未使用时,第一盖板的底端作用于第一挡板上,且通过第一挡板盖住第一腔体,节省第二电机的电力。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的下方平行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隔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挡板与隔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腔体内铰接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的底端作用于第二挡板上。利于盖住第一腔体的内部空间。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1.无人机通过无线网路与远程控制器相连接,通过GPS系统实时定位并将无人机运送至指定的野外环境内,通过摄像头查看救援现场情况,通过电源保障该无人机的正常工作,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摄像头纵向移动,并同时带动其绕支撑柱的中轴线转动,可在无人机的运动过程中随时改变调节摄像头的可视区域,让使用者能清楚知晓野外的搜救环境,利于开展无人机的野外救援,提高救援无人机在野外的搜救能力。
[0020]2.由于摄像头与支撑柱的螺纹连接,输出轴转动的同时带动摄像头绕支撑柱的中轴线转动,摄像头一边沿支撑柱轴向移动,一边带动第一电机向上移动,从而同时改变了摄
像头的角度和高度。
[0021]3.输出轴转动时,带动摄像头沿内螺纹移动,通过该内螺纹对该摄像头进行支撑,摄像头一边沿支撑柱轴向移动,一边带动第一电机向上移动,从而同时改变了摄像头的角度和高度。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野外搜救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3]图2为本野外搜救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4]图3为本野外搜救无人机的结构剖视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机本体;2、旋翼;3、起落架;4、隔板;5、第一腔体;6、第二腔体;7、转轴;8、第一盖板;9、电源;10、GPS;11、支撑板;12、支撑柱;13、摄像头; 14、导块;15、第一电机;16、伸缩弹簧;17、导槽;18、限位板;19、安装孔; 20、让位口;21、第二电机;22、扬声器;23、第一挡板;24、第二挡板;25、第二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外搜救无人机,包括机本体(1),所述机本体(1)上设有旋翼(2)和起落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放置腔,所述放置腔的中部设有隔板(4),所述隔板(4)将放置腔分为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腔体(5)和第二腔体(6),所述放置腔内转动设有位于隔板(4)正上方的转轴(7),所述转轴(7)上固连有与第一腔体(5)相配合的第一盖板(8),所述第一腔体(5)内设有电源(9)和GPS(10),所述第二腔体(6)内设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上设有支撑柱(12),所述支撑柱(12)上螺纹连接有摄像头(13),所述第二腔体(6)上设有可驱动摄像头(13)纵向移动且可同时绕支撑柱(12)的中轴线转动的驱动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搜救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导块(14)、第一电机(15)以及伸缩弹簧(16),所述导块(14)上开设有与支撑柱(12)相平行的导槽(17),所述第一电机(15)的底部具有限位板(18),所述限位板(18)滑动配合于导槽(17)内,所述第一电机(15)上输出轴与摄像头(13)同轴固连,所述伸缩弹簧(16)的顶端固连于限位板(18)的底面,其底端固连于第二腔体(6)的底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吾华才宁马生林李文静杨庆明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兴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