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状人造组织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0227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细胞培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管状人造组织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培养管、循环泵、传动机构和驱动电机,培养管横向布置在培养箱内,传动机构的输出端密封地穿过培养箱的侧壁且与培养管可拆卸连接,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培养管转动,培养管的外周设置有细胞培养支架,培养箱内填充有培养液,且培养管浸没于培养液内,循环泵的出液端与培养箱的下部连接且低于培养管的高度,循环泵的进液端与培养箱的上部连接且高于培养管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封闭环境并模拟人体动态内环境对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以形成三维立体管状结构的人造组织,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且整体结构简单,有效提高综合经济效益。有效提高综合经济效益。有效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状人造组织培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细胞培养
,特别是涉及一种管状人造组织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人体组织体外定向培养的技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如今市场上的培养瓶主要分为宽体培养瓶、三角培养瓶、斜颈培养瓶。此类培养瓶主要有以下缺陷:
[0003]一、市场上的培养瓶均为静态培养,甚至在市面上没有出现相关三维动态培养的细胞培养装置,且用此类培养瓶培养细胞时,细胞培养液无法更替造成细胞代谢物堆积或细胞液本身发生化学变化,如pH值变化太快等;同时,现有的细胞培养技术中培养液的更换十分麻烦,若不予更换,导致细胞代谢物堆积与细胞培养液本身产生的化学变化,不利于培养组织的生长于结构的形成,若定期更换培养液,在更换时容易损伤正在培养和已经部分培养好的组织;
[0004]二、细胞培养瓶形态单一,且细胞难以附着在特定结构上贴壁生长,无法按照需求培养出特定形状,如立体管状结构,不能满足全部的临床需求;
[0005]三、细胞在附壁过程中附着不均匀,导致培养完整且符合要求的组织结构的成功率较低,对技术要求较高、培养成本也较高,总之,临床应用价值有待提高;
[0006]四、当前的细胞培养技术没有模拟或仅有部分模拟了静态的人体生理环境,人工部分模拟体动态内环境的培养皿并不多见,很难达到三维人体管腔结构的培养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供封闭环境并模拟人体动态内环境对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以形成三维立体管状结构的人造组织,且整体结构简单,有效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管状人造组织培养装置。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状人造组织培养装置,其包括培养箱、培养管、循环泵、传动机构和驱动电机,所述培养管横向布置在所述培养箱内,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出端密封地穿过所述培养箱的侧壁且与所述培养管可拆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传动机构驱动所述培养管转动,所述培养管的外周设置有细胞培养支架,所述培养箱内填充有培养液,且所述培养管浸没于培养液内,所述循环泵的出液端与所述培养箱的下部连接且低于所述培养管的高度,所述循环泵的进液端与所述培养箱的上部连接且高于所述培养管的高度。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皮带、主动皮带轮、从动皮带轮和传动轴,所述皮带套设在所述主动皮带轮和所述从动皮带轮上,所述主动皮带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从动皮带轮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传动轴密封地穿过所述培养箱的侧壁且与所述培养管可拆卸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培养管包括内管、外管和压缩弹簧,所述内管的
第一端活动穿置在所述外管的第一端内部,所述压缩弹簧连接在所述内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外管的第一端之间,所述内管的第二端的端部设有第一凸起,所述传动轴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起插接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外管的第二端的端部设有第二凸起,所述培养箱的侧壁上设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转动连接在所述培养箱的侧壁,所述安装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凸起插接配合的第二凹槽。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内管的外壁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导向凹槽,所述外管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导向凹槽滑动配合的导向凸条。
[00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凸起的截面形状为正多边形,所述第二凸起的截面形状为正多边形。
[001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培养管的一端设有连接凸起,所述传动轴上与所述连接凸起插接配合的连接凹槽,所述连接凸起为磁铁,所述连接凸起与所述连接凹槽磁性吸合。
[0014]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培养箱的顶部设有盖体。
[001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盖体上设有排气阀。
[001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细胞培养支架为脱细胞生物支架。
[001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驱动电机、培养箱和循环泵均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上。
[001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管状人造组织培养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19]本技术通过在培养管的外壁上设置细胞培养支架能够使细胞更好地附着与增殖生长,而且驱动电机驱动培养管转动,能够使细胞更均匀在整个细胞培养支架附着与增殖生长,有利于形成三维立体管状结构的人造组织,而且通过设置细胞培养支架便于培养完成后的管状人造组织从培养管上取出;同时,培养箱内的培养液通过循环泵实现以合适的流速流动,更好地模拟人体生理环境;可见,本技术能够提供封闭环境并模拟人体动态内环境对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以形成三维立体管状结构的人造组织,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且整体结构简单,有效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管状人造组织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管状人造组织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为培养箱;11为安装块;12为排气阀;2为培养管;21为内管;22为外管;221为第二凸起;23为压缩弹簧;24为连接凸起;3为循环泵;4为驱动电机;5为传动轴;6为皮带;7为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管状人造组织培养装置,其包括培养箱1、培养管2、循环泵3、传动机构和驱动电机4,所述培养管2横向布置在所述培养箱1内,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出端密封地穿过所述培养箱1的侧壁且与所述培养管2可拆卸连接,方便后续将培养管2从传动机构的输出端卸下,所述驱动电机4通过所述传动机构驱动所述培养管2转动,所述培养管2的外周设置有细胞培养支架,所述培养箱1内填充有培养液,且所述培养管2完全浸没于培养液内,所述循环泵3的出液端与所述培养箱1的下部连接且低于所述培养管2的高度,所述循环泵3的进液端与所述培养箱1的上部连接且高于所述培养管2的高度;其中,所述细胞培养支架优选为脱细胞生物支架,其中,培养箱1、培养管2可选用玻璃、树脂等材料。
[0028]由此,本技术通过在培养管2的外壁上设置细胞培养支架能够使细胞更好地附着与增殖生长,而且驱动电机4驱动培养管2转动,能够使细胞更均匀在整个细胞培养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状人造组织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箱、培养管、循环泵、传动机构和驱动电机,所述培养管横向布置在所述培养箱内,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出端密封地穿过所述培养箱的侧壁且与所述培养管可拆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传动机构驱动所述培养管转动,所述培养管的外周设置有细胞培养支架,所述培养箱内填充有培养液,且所述培养管浸没于培养液内,所述循环泵的出液端与所述培养箱的下部连接且低于所述培养管的高度,所述循环泵的进液端与所述培养箱的上部连接且高于所述培养管的高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人造组织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皮带、主动皮带轮、从动皮带轮和传动轴,所述皮带套设在所述主动皮带轮和所述从动皮带轮上,所述主动皮带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从动皮带轮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传动轴密封地穿过所述培养箱的侧壁且与所述培养管可拆卸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状人造组织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管包括内管、外管和压缩弹簧,所述内管的第一端活动穿置在所述外管的第一端内部,所述压缩弹簧连接在所述内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外管的第一端之间,所述内管的第二端的端部设有第一凸起,所述传动轴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起插接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远超杨昭倩赵冰冰杜婉淳陈明略郭耀川卞军赖德辉李协照孙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