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荷时抽头转换器用转换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0191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价廉且可靠性高的抽头转换用转换开关。解决方案为,将第一真空开关4利用比真空自闭力大的断开用推压弹簧45、驱动片44和阻止片47做成自由时开路的状态,并将第二真空开关5做成通过利用真空自闭力乃至接触压用推压弹簧54在自由时闭合的状态,将两真空开关4、5并列配置并利用由凸轮2及带凸轮从动件31的直角曲拐3构成的凸轮机构,用驱动片44驱动第一真空开关4,并用与驱动片44结合的杠杆片6驱动第二真空开关5。(*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压器等抽头转换所使用的真空开关式的负荷时抽头转换器用转换开关。转换开关的电流通断元件采用真空开关的真空开关式负荷时抽头转换器因为是在称作真空开关的密封容器内使电流导通或断开的,故具有电弧不外露、不会使环境气体介质分解或污染的特点。尤其是将SF6用作绝缘介质的气体绝缘式负荷时抽头转换器,因为该特点的作用很大,故已被专门用作真空开关式负荷时抽头转换器。到如今,如何低成本制成该真空开关式负荷时抽头转换器已成为今日的课题。例如,在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1998年第270265号公报提出了一种实现上述课题的方法,即,利用动作角度为1/N转(N为抽头数)的弹簧式旋转形蓄能机构,每一相驱动两个真空开关和两个抽头选择可动臂并使其协作来进行抽头转换。采用该方法,进行1抽头转换动作时,使两个真空开关即常开的第一真空开关和常闭的第二真空开关在转换刚开始和转换即将结束时,经过狭小的共闭区间相互按正确顺序且高精度地翻转及再翻转其开关状态,成了机构具体化方面的课题。上述公报记载的方法,通过使第一及第二真空开关的可动电极相互相对并上下串联配置,并用由槽凸轮驱动的凸轮从动件的叉部来驱动这些可动电极,实现了该课题。但上述现有转换开关的驱动方法,因为两个真空开关上下串联配置,故存在负荷时抽头转换器整体高度较高的问题,并且因为必须使用槽凸轮,故存在成本高等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获得如上所述的真空开关的开关顺序,即,能使常开的第一真空开关和常闭的第二真空开关在转换刚开始和转换即将结束时、经过狭小的共闭区间相互按正确顺序且高精度地翻转及再翻转其开闭状态的、高度较低且价廉的负荷时抽头转换器用转换开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负荷时抽头转换器用转换开关,具有常闭的第一真空开关和常开的第二真空开关,使这第一及第二真空开关在转换刚开始时经过共闭区间一度翻转其开关状态,在转换即将结束时再次经过共闭区间再次翻转而恢复正常时的开关状态,其包括外周设有等角度间隔的凸轮凸齿的凸轮,设有追随该凸轮凸齿的凸轮从动件、将所述凸轮凸齿的半径方向位移变成与凸轮轴平行的往复位移的直角曲拐,设有与凸轮轴平行配置的第一固定电极棒和从靠近该第一电极棒侧起具有第一及第二结合凸缘的第一可动电极棒且断开行程为S1的第一真空开关,沿第一可动电极棒可移动地设于第一及第二结合凸缘之间并与直角曲拐连接的驱动片,具有大于第一真空开关的真空自闭力的弹簧力并将驱动片向第二结合凸缘侧推压的断开用推压弹簧,与第一可动电极棒抵接而将第一可动电极棒的断开动作限制成断开行程S1的阻止片,设有第二固定电极棒和具有第三结合凸缘的第二可动电极棒、并使该第二固定电极棒和第二可动电极棒的配置方向与第一固定电极棒和第一可动电极棒的配置方向相同且与第一真空开关并列配置的断开行程为S2的第二真空开关,以及,一端与驱动片连接另一端与第三结合凸缘抵接而配置成能使第二真空开关断开、并且在离一端和另一端分别为L1和L2的位置设有支点的杠杆片,在凸轮从动件位于凸轮凸齿顶上的状态下,在驱动片与第二结合凸缘之间形成有尺寸比(S2×L1/L2)大的间隙W,在第一可动电极棒与阻止片之间形成有尺寸S1的间隙,同时,杠杆片的另一端对第三结合凸缘起作用,使第二真空开关断开有断开行程S2。附图的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1中的转换开关构成概念的侧面剖视图。图2为图1中的转换开关的凸轮的俯视图。图3为示出图1中的转换开关的动作的侧面剖视图。图4为图3中的转换开关的凸轮的俯视图。图5为第一、第二真空开关的断开闭合顺序图。现说明实施形态1。图1为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1中的负荷时抽头转换器用转换开关(以下称转换开关)的构成概念的侧面剖视图,图2所示为图1中的转换开关的凸轮的俯视图,图3和图4为与图1和图2相同的转换开关及其凸轮的侧面剖视图和俯视图,但示出了与图1和图2所示不同的动作时刻的状态。在这些图中,1为作为凸轮轴的驱动轴,与未图示的一转换动作角度为θ的弹簧式蓄能机等驱动机构的输出轴连接。2为安装在该驱动轴1上并且在外周以θ的角度间距设有多个凸轮凸齿21的凸轮,3为设有互相基本成直角的两个臂且其中一个臂的顶端设有凸轮从动件31而另一个臂的顶端设有叉子32、两臂的相交基部可自由转动地与支点销33松配合的直角曲拐,4为常闭的第一真空开关,由在中间部和端部设有第一、第二结合凸缘411、412的第一可动电极棒41和第一固定电极棒42构成,从靠近第一固定电极棒42侧起依次配置第一结合凸缘411和第二结合凸缘412,并且将其第一固定电极棒42安装并保持在安装座43上。44为沿第一可动电极棒41可作相对运动地配置在第一和第二结合凸缘411、412之间并且在其一侧部设有与直角曲拐3的叉子32结合的销441、在另一侧部设有叉子442的驱动片,45是为了将第一真空开关4始终向断开方向即图1中的上方推压而架设在驱动片44与其下方的弹簧座451之间的断开用弹簧,其具有大于第一真空开关4的真空自闭力的弹簧力,46是为了增加第一真空开关4的第一可动、第一固定电极棒接触负载而架设在第一结合凸缘411与驱动片44之间的接触压用推压弹簧,47为限制该第一可动电极棒向上方的运动即、将第一真空开关的断开尺寸限制在一定量用的阻止片,5为常开的第二真空开关,由其端部具有第三结合凸缘511的第二可动电极棒51和第二固定电极棒52构成,其第二固定电极棒52安装保持在安装座53上。54是为了增加第二真空开关的第二可动、第二固定电极棒接触负载用而架设在第二可动电极棒51与其上方的弹簧座55之间的接触压用推压弹簧,6为一端设有与驱动片44的叉子442结合的销61而另一端设有能与第三结合凸缘511的下侧面抵接的销62、在离销61的距离L1及离销62的距离L2的位置与支点销63可自由转动地松配合的杠杆片。此外,由图1中的第一和第二真空开关4、5之外的各要素构成真空开关驱动机构。在上述构成中,驱动片44只要无阻止物,由于断开用推压弹簧45的反作用力,就会始终欲向图1中的向上方向运动。随着该趋势,使叉子32与驱动片44的销441结合的直角曲拐3始终欲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此外,使销61与驱动片44的叉子442结合的杠杆片6始终欲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直角曲拐3的该逆时针方向转动力引起的推压力通过凸轮从动件31始终作用于凸轮2的凸轮凸齿21。此外如图1及图2所示,在直角曲拐3的凸轮从动件31位于凸轮2的凸轮凸齿21的顶上、因此直角曲拐3处于以支点销33为轴向顺时针方向摆动到底的状态,并在由于与该直角曲拐3的叉子32结合的销441因而驱动片44处于下降到底的状态,并且在因与该下降到底的驱动片44的叉子442结合的销61因而杠杆片6处于以支点销63为轴向逆时针方向摆动到底的状态下,第一真空开关4的第一可动及第一固定电极棒41、42由于自身的真空自闭力及接触压用推压弹簧46的推压力而相互闭合,因各构成要素的相对配置关系而在第一可动电极棒41的第二结合凸缘412与驱动片44之间形成W间隙,同样地第二结合凸缘412与阻止片47之间形成S1的间隙,还在被杠杆片6的销62将其第二可动电极棒51上的第三结合凸缘511向上推起的第二真空开关5的第二可动及第二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负荷时抽头转换器用转换开关,具有常闭的第一真空开关和常开的第二真空开关,使该第一及第二真空开关在转换刚开始时经过共闭区间一度翻转其开关状态,在转换即将结束时再次经过共闭区间再次翻转而恢复正常时的开关状态,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周设有等角度间隔的凸轮凸齿的凸轮,设有追随该凸轮凸齿的凸轮从动件、将所述凸轮凸齿的半径方向位移变成与凸轮轴平行的往复位移的直角曲拐,设有与凸轮轴平行配置的第一固定电极棒和从靠近该第一电极棒侧起具有第一及第二结合凸缘的第一可动电极棒且断开行程为S1的第一真空开关,沿所述第一可动电极棒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及第二结合凸缘之间并与所述直角曲拐连接的驱动片,具有大于所述第一真空开关的真空自闭力的弹簧力并将所述驱动片向所述第二结合凸缘侧推压的断开用推压弹簧,与所述第一可动电极棒抵接而将所述第一可动电极棒的断开动作限制成所述断开行程S1的阻止片,设有第二固定电极棒和具有第三结合凸缘的第二可动电极棒并使该第二固定电极棒和第二可动电极棒的配置方向与所述第一固定电极棒和第一可动电极棒的配置方向相同且与所述第一真空开关并列配置的断开行程为S2的第二真空开关,以及,一端与所述驱动片连系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结合凸缘抵接而配置成能使所述第二真空开关断开、并且在离所述一端和另一端分别为L1和L2的位置设有支点的杠杆片,在所述凸轮从动件位于所述凸轮凸齿顶上的状态下,在所述驱动片与第二结合凸缘之间形成有尺寸比(S2×L1/L2)大的间隙W,在所述第一可动电极棒与阻止片之间形成有尺寸为S1的间隙,同时,所述杠杆片的另一端对第三结合凸缘起作用,使第二真空开关断开一个断开行程S2。...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9-4-19 110404/991.一种负荷时抽头转换器用转换开关,具有常闭的第一真空开关和常开的第二真空开关,使该第一及第二真空开关在转换刚开始时经过共闭区间一度翻转其开关状态,在转换即将结束时再次经过共闭区间再次翻转而恢复正常时的开关状态,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周设有等角度间隔的凸轮凸齿的凸轮,设有追随该凸轮凸齿的凸轮从动件、将所述凸轮凸齿的半径方向位移变成与凸轮轴平行的往复位移的直角曲拐,设有与凸轮轴平行配置的第一固定电极棒和从靠近该第一电极棒侧起具有第一及第二结合凸缘的第一可动电极棒且断开行程为S1的第一真空开关,沿所述第一可动电极棒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及第二结合凸缘之间并与所述直角曲拐连接的驱动片,具有大于所述第一真空开关的真空自闭力的弹簧力并将所述驱动片向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和夫三原有次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