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光晔专利>正文

三相变四相电力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9899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三相变四相电力变压器由三相侧a相柱第一与第二原绕组5与6、c相柱第一与第二原绕组7与8、b相柱第一与第二原绕组9与10、d相柱第一与第二原绕组11与12和四相侧绕组13、14、15、16绕制在等截面四柱式铁芯上构成,绕组5与7反相并联构成三相侧A相,绕组6与8反相并联构成三相侧B、C相的公共支路,绕组9与11反相并联再和公共支路串联构成三相侧c相,绕组10与12反相并联再和公共支路串联构成三相侧c相,三相侧A、B、C相有公共接地点O,绕组13、14、15、16分别构成四相侧a、c、b、d相。该变压器主要用做高压电力网实现四相交流输电的重大关键设备,也可用做电气化铁道AT供电方式的牵引供电变压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力变压器,特别是一种将对称的三相电力系统变换为电压互为90°电角度的四相系统或者是进行反变换的三相变四相电力变压器。目前,国内外交流输电系统通常采用三相制。由于电力系统中的发电机与电动机均采用三相制,三相电力变压器设计制造简单方便,三相制输电已经成为传统的输电方式。但是在三相输电线路中,相与相之间的电压是相与地之间的电压的 倍,对三相导线之间空气绝缘要求较高,使得三相导线布置的间距较宽,浪费架线走廊所占用的土地面积,占地补偿费用较大。由于三相导线不能对称地悬挂在单柱杆塔的两侧,使得杆塔设计复杂,并浪费杆塔钢材。在国外,对6相、9相、12相、24相等多相输电系统的研究已进行了二十多年。多相输电是一种提高输送功率密度的重要方法。已有的多相输电系统的相数均是3的整数倍,实现三相与多相之间变换的电力变压器制造方便。但是,为了避免多相输电线路复杂的换位,必须将各相导线排列成正多边形,这使得6相及以上多相导线的悬挂更加困难,杆塔结构更加复杂,线路造价上升;随着线路相数的增加,多相输电线路的故障组合类型迅速增加,这使故障的分析计算、继电保护的设计及整定增加了难度;多相输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相变四相电力变压器,其特征在于:(A)具有等截面的四相铁芯柱a(1)、c(2)、b(3)、d(4)。(B)三相侧具有绕组匝数分别为W↓[a1]和W↓[a2]的a相柱第一原绕组(5)和a相柱第二原绕组(6),绕组匝数分别W↓[c 1]和W↓[c2]的c相柱第一原绕组(7)和c相柱第二原绕组(8),绕组匝数分别为W↓[b1]和W↓[b2]的b相柱第一原绕组(9)和b相柱第二原绕组(10),绕组匝数分别为W↓[d1]和W↓[d2]的d相柱第一原绕组(11)和d相柱第二原绕组(12)。四相侧具有绕组匝数分别为W↓[a1]、W↓[c1]、W↓[b1]、W↓[d1]的a相柱副绕组(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相变四相电力变压器,其特征在于(A)具有等截面的四相铁芯柱a(1)、c(2)、b(3)、d(4)。(B)三相侧具有绕组匝数分别为Wa1和Wa2的a相柱第一原绕组(5)和a相柱第二原绕组(6),绕组匝数分别Wc1和Wc2的c相柱第一原绕组(7)和c相柱第二原绕组(8),绕组匝数分别为Wb1和Wb2的b相柱第一原绕组(9)和b相柱第二原绕组(10),绕组匝数分别为Wd1和Wd2的d相柱第一原绕组(11)和d相柱第二原绕组(12)。四相侧具有绕组匝数分别为Wa1、Wc1、Wb1、Wd1的a相柱副绕组(13)、c相柱副绕组(14)、b相柱副绕组(15),d相柱副绕组(16)。绕组(5)、(6)、(13)绕制在铁芯柱(1)上,绕组(7)、(8)、(14)对称绕制在铁芯柱(2)上;绕组(9)、(10)、(15)绕制在铁芯柱(3)上,绕组(11)、(12)、(16)对称绕制在铁芯柱(4)上。(C)绕组(5)和(7)反相并联而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光晔
申请(专利权)人:刘光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