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愈合型防冲刷石笼活枝生态驳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9673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愈合型防冲刷石笼活枝生态驳岸,包括:石笼网外框架、活体固定木桩,通过所述活体固定木桩斜插入所述石笼网外框架后将其固定于现状夯实土壤中;所述石笼网外框架内设置有若干块填充石块,若干所述填充石块之间填充有栽培介质。其优点是:可应用于各种水体岸线的安全防护以及生态修复,特别是对水流冲刷较严重的垂直驳岸、斜坡驳岸等的生态修复;操作简单方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愈合型防冲刷石笼活枝生态驳岸


[0001]本技术涉及城市水体岸线防护及生态修复设施
,具体地说是一种自愈合型防冲刷石笼活枝生态驳岸。

技术介绍

[0002]为应对快速城市化带来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严峻形势,国家先后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及海绵城市等政策措施。生态驳岸也因此得以推广及重视,而传统的生态驳岸主要为草皮、树木等自然软性材料为主的形式,安全性较差,且在驳岸建设初期很难对边坡起到固定作用,尤其是对于坡陡、水急的河流区域更是难以满足安全要求。而传统的石笼驳岸又不能为滨水岸线植物的生长与恢复提供良好的立地生长条件,生态多样性差,后期水体岸线的生态修复愈合能力较差。如何在安全性与生态性两方面寻求平衡,一直是城市水体岸线防护及生态修复设施领域存在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自愈合型防冲刷石笼活枝生态驳岸,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缺陷,将驳岸的安全性与生态性完美融合,通过对石笼及活体枝条等自然材料的组合利用实现了前期石笼固坡、防冲刷,后期活体枝条根系保持水土、生态修复的特点。
[0004]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自愈合型防冲刷石笼活枝生态驳岸,包括:石笼网外框架、活体固定木桩,通过所述活体固定木桩斜插入所述石笼网外框架后将其固定于现状夯实土壤中;
[0006]所述石笼网外框架内设置有若干块填充石块,若干所述填充石块之间填充有栽培介质。
[0007]优选地,所述石笼网外框架内还设置有活体枝条捆,所述活体枝条捆外包裹透水土工布后置于所述石笼网外框架内的若干所述填充石块之间,且所述透水土工布与所述活体枝条捆之间填充有所述栽培介质。
[0008]优选地,所述石笼网外框架是由金属网片绑扎、焊接而成的金属框架。
[0009]优选地,所述石笼网外框架为方形,用于垂直驳岸或错台驳岸。
[0010]优选地,所述石笼网外框架为长条形,用于斜坡式驳岸。
[0011]优选地,所述填充石块为环保再生石,尺寸大于等于7cm
×
7cm。
[0012]优选地,所述活体枝条捆由若干根杨柳科耐水湿植物构成,且每根植物长度为50

90cm,杆径为2

3cm。
[0013]优选地,所述活体固定木桩为杨柳科植物,且其插入土壤内的长度占其总长的1/3。
[0014]优选地,所述活体固定木桩露出所述石笼外框架的部分高于枯水位。
[0015]本技术的一种自愈合型防冲刷石笼活枝生态驳岸,其优点是:将驳岸的安全性与生态性完美融合,通过对石笼及活体枝条等自然材料的组合利用实现了前期石笼固
坡、防冲刷,后期活体枝条根系保持水土、生态修复的特点,同时驳岸自有的强通透性、多生物介质可净化水质,为水生动物、微生物提供繁殖场所,实现岸线的自愈能力;
[0016]本技术可应用于各种水体岸线的安全防护以及生态修复,特别是对水流冲刷较严重的垂直驳岸、斜坡驳岸等的生态修复;操作简单方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8]图1为一种自愈合型防冲刷石笼活枝生态驳岸前期阶段的使用状态图;
[0019]图2为一种自愈合型防冲刷石笼活枝生态驳岸后期阶段的使用状态图;
[0020]图3为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
[0022]石笼网外框架1、填充石块11、活体枝条捆12、透水土工布13、栽培介质14;
[0023]活体固定木桩2、土壤3;
[0024]图1中B、C分别为常水位、枯水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本技术是基于生态修复、低影响开发等理念进行设计的,将驳岸的生态功能与安全功能相结合,并可以实现驳岸的自愈合功能,是一种真正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强愈合型生态驳岸。
[0027]根据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一种自愈合型防冲刷石笼活枝生态驳岸,包括:石笼网外框架1、活体固定木桩2,通过所述活体固定木桩2斜插入所述石笼网外框架1后将其固定于现状夯实土壤3中;
[0028]所述石笼网外框架1内设置有若干块填充石块11、活体枝条捆12,所述填充石块11、所述活体枝条捆12均位于所述石笼网外框架1内;其中,所述活体枝条捆12外包裹透水土工布13后置于所述石笼网外框架1内的若干所述填充石块11之间,若干块所述填充石块11之间、所述透水土工布13与所述活体枝条捆12之间均填充有栽培介质14。使得该驳岸在前期石笼网外框架1固坡、防冲刷,后期活体枝条的根系保持水土、进行生态修复。
[0029]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石笼网外框架1是由金属网片绑扎、焊接而成的金属框架;且所述石笼网外框架1上的金属网洞的尺寸优选为6cm
×
6cm,使得驳岸具有强通透性。所述石笼网外框架1为方形用于垂直驳岸或错台驳岸,或为长条形用于斜坡式驳岸(此时,所述石笼网外框架1内是否设置所述活体枝条捆12、所述透水土工布13,根据具体需要选择),以适应不同岸线。(如图1、图2所示,为同时用于垂直驳岸、斜坡式驳岸的使用状态图,其中,在斜坡式驳岸上的所述石笼网外框架1内未设置所述活体枝条捆12、所述透水土工布13)
[0030]所述活体固定木桩2为杨柳科植物,且其插入土壤3内的长度占其总长的1/3,固定所述石笼网外框架1。
[0031]所述填充石块11为环保再生石,尺寸大于等于7cm
×
7cm。
[0032]所述活体枝条捆12由若干根杨柳科耐水湿活体灌木枝条构成,且每根活体灌木枝条长度为50

90cm,杆径为2

3cm,成活后根系固坡、枝叶净化水质,并为水生物、微生物提供繁殖场所,实现岸线的自愈能力。
[0033]所述栽培介质14包含泥炭、木屑、陶粒、粘土。
[003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35]第一步,首先用网洞大小尺寸为6cm
×
6cm的金属网片绑扎、焊接成所述石笼网外框架1,顶部预留。
[0036]第二步,用所述透水土工布13将长度50

90cm、杆径为2

3cm的活体杨柳科灌木枝条绑扎成捆,并在内部适当填充栽培介质14。
[0037]第三步,用所述活体固定木桩2将所述石笼网外框架1穿插固定于现状夯实的素土基础上。
[0038]第四步,在所述石笼网外框架1内填充尺寸不小于7cm
×
7cm的环保再生石块,填充至所述石笼网外框架1中心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愈合型防冲刷石笼活枝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包括石笼网外框架(1)、活体固定木桩(2),通过所述活体固定木桩(2)斜插入所述石笼网外框架(1)后将其固定于现状夯实土壤(3)中;所述石笼网外框架(1)内设置有若干块填充石块(11),若干所述填充石块(11)之间填充有栽培介质(1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愈合型防冲刷石笼活枝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笼网外框架(1)内还设置有活体枝条捆(12),所述活体枝条捆(12)外包裹透水土工布(13)后置于所述石笼网外框架(1)内的若干所述填充石块(11)之间,且所述透水土工布(13)与所述活体枝条捆(12)之间填充有所述栽培介质(1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愈合型防冲刷石笼活枝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笼网外框架(1)是由金属网片绑扎、焊接而成的金属框架。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愈合型防冲刷石笼活枝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笼网外框架(1)为方形,用于垂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丽丽蔚成亮李龙杨藤王雄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