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空间水下疏浚与抛泥评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09406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受限空间水下疏浚与抛泥评估方法,包括1)疏浚评估,1.1)采集水下数据;1.2)划分开挖断面,拟定初始水位线;1.3)快速计算水下疏浚量;1.4)评估确定超挖或欠挖区域范围及超挖或欠挖工程量。2)抛泥评估,2.1)收集现场工程区域水文、波浪、泥沙和地形数据;2.2)构建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2.3)模拟分析不同施工时间段、不同抛泥点工况下抛泥回淤的深度与范围;2.4)评估确定最优抛泥点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受限空间水下疏浚快速评估方法能快速计算各断面疏浚量,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疏浚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抛泥评估方法既确保了受限空间疏浚的施工质量,解决了因抛泥回淤对工程区域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域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域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受限空间水下疏浚与抛泥评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下疏浚与抛泥工程,特别涉及一种在港口码头或航道顶部有建筑结构遮蔽的水下疏浚与抛泥施工前的评估方法,属于水下疏浚施工


技术介绍

[0002]水下疏浚工程采用绞吸泵或空气吸泥机挖掘水下淤泥并进行输移处理,主要应用于开挖港池或进港航道,吹填造陆以兴建码头、港区和临港工业区。近年来,随着我国水运工程基础建设不断扩展,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作业空间受限的水域进行水下疏浚施工已逐渐成为行业面临的难题。
[0003]在水中有桩基,顶部有高桩码头平台梁板或其他建筑结构遮挡的水下疏浚作业过程中,由于施工作业空间受限,水下疏浚开挖状态难以评估,导致水下超挖或欠挖时有发生。现有的疏浚评估方法大都依据完整的地形高程点计算开挖方量,数据预处理较繁冗且不易直接指导现场施工。同时,水下疏浚开挖后抛泥位置通常依据经验和施工便利选取,若选取不当,受潮流及疏浚土层特性影响,易造成抛泥回淤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受限空间水下疏浚与抛泥评估方法,解决受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受限空间水下疏浚与抛泥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疏浚评估1.1)采集水下数据;在水面上无遮挡的开阔区域使用测深仪,在水中有桩基,顶部有高桩码头平台或其他建筑结构遮挡的封闭区域使用测绳,分别采集水下设计高程数据、开挖前后地形高程点数据,以及工程受限空间基本规模的水下数据;1.2)划分开挖断面,拟定初始水位线;将开挖区域码头按纵向间距A划分为S1~Sn多个断面,同时在顶部的码头前平台面层、码头后平台面层和预制横梁位置做好标识,便于查找断面对应的区域;断面方向结合受限区域的桩基附近,拟定需要测量的高程点位置与数量,按横向间隔B确定测点,记录断面内每个测点的高程以及与桩基相对位置。以码头前沿线与断面交点为计算原点O,在每个断面内测点与原点的距离为起点距,结合对应的高程数据,绘制起点距与高程的断面图;1.3)快速计算水下疏浚量;根据疏浚区域划分开挖断面及里程,设定初始水位线,根据各断面起点距、高程及初始水位线,依据公式(1)计算在初始水位下过水断面面积,依据公式(2)计算各断面间的蓄水体积,开挖前后蓄水体积之差则计算得出各断面疏浚量与总疏浚量:A(i)=DL(i,j)
·
{Z0

0.5[ZE(i,j+1)+ZE(i,j)]}
ꢀꢀꢀꢀꢀꢀꢀꢀꢀꢀ
(1)其中,A(i)为断面i在初始水位下的面积,DL(i,j)为i断面内j和j+1两个高程点间距,ZE(i,j)为断面i高程点j的地形高程,W(i+1)为初始水位下断面i和i+1之间蓄水体积。DX(i+1)为断面i与断面i+1里程之差;1.4)评估确定超挖或欠挖区域范围及超挖或欠挖工程量,指导现场精准疏浚;通过计算断面疏浚量以及绘制疏浚前后地形变化图,快速评估每个断面间及具体位置的疏浚状况;结合水下地形图及码头上部结构的断面标识,评估确定超挖或欠挖区域范围及超挖或欠挖工程量,指导码头面层底部水下桩间疏浚设备施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卫邹丰冯先导刘聪聪王一军朱映滔鄂国兴王鑫林红星陈子君刘春彦姚娟王绍胜李绍程邹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