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深度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09304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包括高效沉淀池、PAM药罐、PAC药罐,PAC药罐经投加管路连通高效沉淀池的混合分池内的喷药管,PAM药罐经投加管路连通高效沉淀池的反应分池内的喷药管,高效沉淀池的出水口安装有总磷在线监测仪、悬浮固体在线监测仪,投加管路的上依次安装有药泵、电磁阀及流量计,总磷在线监测仪、悬浮固体在线监测仪、电磁阀、流量计均与中控室内的PIC控制器电性连接,中控室内设置有控制面板及显示器,控制面板及显示器均与PIC控制器电性连接,本系统能实时检测出水口处并的总磷(TP)及固体悬浮物(SS)的情况,PLC控制器根据反馈数据调节控制PAM药罐、PAC药罐的加药量。药量。药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深度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深度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高效沉淀池应用于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段,其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合分池、反应分池、沉淀分池,高效沉淀池的出水口连通沉淀分池,入水口连通混合分池。混合分池中需要投加PAC药剂,反应分池中需要投加PAM药剂,混合分池、反应分池均设有搅拌器,投加的药剂会与污水中的污染物发生混凝反应,实现污水处理后关键污染物总磷(TP)一级A稳定达标排放,满足固体悬浮物(SS)达标排放(低于10mg/L)。目前,PAM药剂、PAC药剂均是人工投加,操作费时费力,同时也无法实时监控TP和SS的排放浓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污水深度处理系统。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包括高效沉淀池、PAM药罐、PAC药罐,所述PAC药罐经投加管路连通高效沉淀池的混合分池内的喷药管,PAM药罐经投加管路连通高效沉淀池的反应分池内的喷药管,高效沉淀池的出水口安装有总磷在线监测仪、悬浮固体在线监测仪,所述投加管路的上依次安装有药泵、电磁阀及流量计,所述总磷在线监测仪、悬浮固体在线监测仪、电磁阀、流量计均与中控室内的PIC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中控室内设置有控制面板及显示器,控制面板及显示器均与PIC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5]进一步的,所述投加管路包括两个送药管组,PAM药罐、PAC药罐上均设置两个出药口,PAM药罐、PAC药罐两个出药口分别经管路连接对应的投加管路的第一供药管、第二供药管;送药管组包括第一加药管路、第二加药管路,第一加药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管A、加药泵A、装有变频加药泵A的送药管A,所述第二加药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管B、加药泵B、装有变频加药泵B的送药管B,送药管A的输入端经装有阀门的连接管连通送药管B的输入端,输入管A、输入管B的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供药管、第二供药管,输入管A、输入管B上均安装有输送阀门;第一供药管上于两组送药管组的输入管A之间安装有阀门A,第二供药管上于两组送药管组的输入管B之间安装有阀门B;第一供药管、第二供药管的一端经带有入药阀的管路连通一个药罐的两个出药口,第一供药管、第二供药管的另一端经带有入药阀的管路连通另一个药罐的两个出药口;所述送药管A、送药管B的输出端均连接高效沉淀池内的对应的喷药管;各个阀门、加药泵、变频加药泵均与PIC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送药管A的输入端、送药管B的输入端均连接有带有冲洗阀的冲洗支管,冲洗冲洗支管连接冲洗总管。
[0007]进一步的,所述沉淀分池侧壁下部开设若干观察口,观察口的内端连通沉淀分池内部,观察口外内端连接有输出竖管,输出竖管下端为输出口,输出竖管上安装有检测阀门,各个观察口由上至下间隔设置且各个观察口水平间隔设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沉淀分池的外侧壁上于每个输出竖管下端的外旁侧安装有摄像头,所述检测阀门为电磁阀,摄像头、电磁阀分别经导线连接PLC控制器。
[0009]进一步的,所述沉淀分池外侧的底面上于输出竖管下方设置有回收槽,回收槽上端铺设有格栅踏板。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实时检测出水口处并的总磷(TP)及固体悬浮物(SS)的情况,PLC控制器根据反馈数据调节控制PAM药罐、PAC药罐的加药量。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专利进一步说明。
[0012]图1是本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投加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沉淀分池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

高效沉淀池;101

入水口;102

混合分池;103

反应分池;104

沉淀分池;105

出水口;2

PAC药罐;3
‑ꢀ
PAM药罐;4

投加管路;401

药罐;402

第一供药管;403

第二供药管;404

入药阀;405

输入管A;406

加药泵A;407

变频加药泵A;408

送药管A;409

输入管B;410

加药泵B;411

变频加药泵B;412

送药管B;413

阀门;414

连接管;415

输送阀门;416

阀门A;417

阀门B;418

冲洗阀;419

冲洗支管;420

冲洗总管;5

总磷在线监测仪;6

悬浮固体在线监测仪;7

PIC控制器;8

控制面板;9

显示器;10

摄像头;11

观察口;12

90度弯管接头;13

输出竖管;14

检测阀门;15

固定套;16

回收槽;17

格栅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如图1

3所示,一种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包括高效沉淀池1、PAM药罐3、PAC药罐2,所述PAC药罐经投加管路4连通高效沉淀池的混合分池内的喷药管,PAM药罐经投加管路连通高效沉淀池的反应分池内的喷药管,高效沉淀池的出水口安装有总磷在线监测仪5、悬浮固体在线监测仪6,所述投加管路的上依次安装有药泵、电磁阀及流量计,所述总磷在线监测仪、悬浮固体在线监测仪、电磁阀、流量计均与中控室内的PIC控制器7电性连接,所述中控室内设置有控制面板8及显示器9,控制面板及显示器均与PIC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总磷在线监测仪、悬浮固体在线监测仪进行实时监测,PLC控制器根据总磷在线监测仪、悬浮固体在线监测仪、流量计反馈的数值,控制药泵的开闭及工作频率、电磁阀的开度。
[001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投加管路包括两个送药管组,PAM药罐、PAC药罐上均设置两个
出药口,PAM药罐、PAC药罐两个出药口分别经管路连接对应的投加管路的第一供药管402、第二供药管403;送药管组包括第一加药管路、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包括高效沉淀池、PAM药罐、PAC药罐,其特征在于:所述PAC药罐经投加管路连通高效沉淀池的混合分池内的喷药管,PAM药罐经投加管路连通高效沉淀池的反应分池内的喷药管,高效沉淀池的出水口安装有总磷在线监测仪、悬浮固体在线监测仪,所述投加管路的上依次安装有药泵、电磁阀及流量计,所述总磷在线监测仪、悬浮固体在线监测仪、电磁阀、流量计均与中控室内的PIC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中控室内设置有控制面板及显示器,控制面板及显示器均与PIC控制器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加管路包括两个送药管组,PAM药罐、PAC药罐上均设置两个出药口,PAM药罐、PAC药罐两个出药口分别经管路连接对应的投加管路的第一供药管、第二供药管;送药管组包括第一加药管路、第二加药管路,第一加药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管A、加药泵A、装有变频加药泵A的送药管A,所述第二加药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管B、加药泵B、装有变频加药泵B的送药管B,送药管A的输入端经装有阀门的连接管连通送药管B的输入端,输入管A、输入管B的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供药管、第二供药管,输入管A、输入管B上均安装有输送阀门;第一供药管上于两组送药管组的输入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凯波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创源同方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