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阴道瘘负压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926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直肠阴道瘘负压引流装置;包括阴道引流管、直肠引流管及直肠阴道瘘负压吸引管;阴道引流管外壁靠近其上端环设有第一气囊及第二气囊;阴道引流管外壁在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之间开有引流口;阴道引流管内部形成有第一引流腔及第二引流腔;第一引流腔上部与阴道引流管上端连通;第二引流腔上部与引流口连通;直肠引流管外壁靠近其上端环设有第三气囊及第四气囊;直肠阴道瘘负压吸引管插至第二引流腔,其上端从引流口穿出,以形成插至病人直肠阴道瘘的负压引流部。有益效果:本申请在病人阴道、直肠及直肠阴道瘘完全固放好后,能全方位密封直肠阴道瘘,阴道尿液及直肠便液等均不易进入直肠阴道瘘,使得病人直肠阴道瘘能实现快速愈合修复。现快速愈合修复。现快速愈合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肠阴道瘘负压引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护理用品
,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直肠阴道瘘负压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直肠阴道瘘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主要是先天因素导致。后天性直肠阴道瘘,病因复杂,常见于产伤、妇科盆腔手术、直肠癌术后并发直肠吻合口瘘、晚期癌症、感染、放射性损伤、性暴力或性犯罪等人为外伤。
[0003]后天性直肠阴道瘘的形成具体如下几个方面:
[0004]1、肛门直肠周围感染脓肿形成后,如果处理不及时或者不当,脓肿可穿透直肠阴道隔,导致瘘形成;
[0005]2、硬化剂注射时局部药物浓度过高、剂量过大等,可以引起局部组织感染、坏死而形成瘘;
[0006]3、妇科肿瘤手术,如肿瘤与直肠黏膜粘连或侵犯直肠,剥离时可损伤直肠,如处理不当术后也易形成瘘;
[0007]4、常见于产科分娩过程中,如会阴保护不当或切开会阴偏离,偏向后纵中位也会导致直肠阴道瘘的形成;
[0008]5、直肠阴道贯穿伤可直接造成直肠与阴道间通道,伤后如果未及时发现及处理,极易形成直肠阴道瘘。
[0009]不管是先天性直肠阴道瘘还是后天性直肠阴道瘘,其均难以通过手术彻底治疗并康复,唯有通过较好的干预,才能使得其愈合良好。
[0010]现阶段,对于直肠阴道瘘的干预治疗,通常是从阴道将冲洗管插入至病人直肠阴道瘘,来对病人直肠阴道瘘进行冲洗杀菌,并将其中残液负压吸引出来,以使病人直肠阴道瘘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无菌状态来达到快速愈合,但病人往往在此时间段内禁不住排阴道分泌液、排尿和/或排便,因病人直肠阴道瘘与病人阴道及直肠均相通,所以,病人所排阴道分泌液、尿和/或便均存在继续进入病人直肠阴道瘘的可能,使得病人直肠阴道瘘会再次存有细菌及残液,使得在此时间段内愈合效果差。
[0011]而现有则没有一款能较好促进病人直肠阴道瘘快速愈合的装置以供使用。
[0012]因此,结合人体构造及临床经验,本专利专利技术人设计出本申请,以解决相关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直肠阴道瘘负压引流装置。
[0014]本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肠阴道瘘负压引流装置,包括阴道引流管、直肠引流管及直肠阴道瘘负压吸引管;
[0015]阴道引流管外壁靠近其上端从上至下依次环设有第一气囊及第二气囊;阴道引流管外壁在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之间向外开设有引流口;阴道引流管内部相并列的形成有第一引流腔及第二引流腔;第一引流腔上部与阴道引流管上端连通;第二引流腔上部与引流口连通;
[0016]直肠引流管外壁靠近其上端从上至下依次环设有第三气囊及第四气囊;第三气囊与第四气囊之间间距等于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之间间距;
[0017]直肠阴道瘘负压吸引管可上下活动的插至于第二引流腔,其上端从引流口穿出,以使形成适于插至病人直肠阴道瘘的负压引流部。
[0018]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0019]优选地,阴道引流管外壁于引流口旁侧环设有显影圈A;直肠引流管外壁在第三气囊与第四气囊之间环设有显影圈B。
[0020]优选地,阴道引流管外壁于引流口上下两侧分别环设有一显影圈A;直肠引流管外壁在第三气囊与第四气囊之间环设有两显影圈B;两显影圈B之间间距等于两显影圈A之间间距。
[0021]优选地,第二引流腔上部向外弯折以使形成弧形过渡部,弧形过渡部与引流口连通。
[0022]优选地,阴道引流管下端分叉,以使形成第一插接头及第二插接头;
[0023]第一引流腔下部与第一插接头连通;第二引流腔下部与第二插接头连通;直肠阴道瘘负压吸引管下端从第二插接头伸出。
[0024]优选地,第一插接头外连接有一用以将其密封盖合的第一密封盖;直肠阴道瘘负压吸引管下端外壁向外凸设有一适于插至第二插接头的用以对其自身插入深度进行限位并对第二插接头进行密封的外凸块。
[0025]优选地,还包括用以牵引直肠阴道瘘负压吸引管沿第二引流腔上下活动的医用导丝;
[0026]医用导丝长度等于直肠阴道瘘负压吸引管长度,并可抽离的插至于直肠阴道瘘负压吸引管内,且医用导丝下端设有适于抵至直肠阴道瘘负压吸引管下端的盖帽。
[0027]优选地,阴道引流管外壁靠近其下端设有第一导气连接头;直肠引流管外壁靠近其下端设有第二导气连接头;
[0028]阴道引流管外壁内在第一气囊与所述第二气囊之间设有将其连通的导气通道A;阴道引流管外壁内在第二气囊与第一导气连接头之间设有将其连通的导气通道B;
[0029]直肠引流管外壁内在第三气囊与所述第四气囊之间设有将其连通的导气通道C;直肠引流管外壁内在第四气囊与第二导气连接头之间设有将其连通的导气通道D。
[0030]优选地,还包括导气三通管、充气球囊、第一限流夹及第二限流夹;
[0031]导气三通管第一端连接至第一导气连接头,第二端连接至第二导气连接头,第三端连接至充气球囊;第一限流夹可开合的夹持于导气三通管第一端外;第二限流夹可开合的夹持于导气三通管第二端外。
[0032]优选地,直肠阴道瘘负压吸引管的负压引流部外壁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负压引流孔。
[003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4]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直肠阴道瘘负压引流装置,在具体实施时,包括阴道引流管、直肠引流管及直肠阴道瘘负压吸引管,使用时,先对病人阴道、直肠及直肠阴道瘘进行冲洗杀菌,然后将本申请所述阴道引流管立即插至病人阴道,并将所述直肠引流管立即插至病人直肠,在超声等显影下,以使病人直肠阴道瘘第一端位于所述阴道引流管外壁设有的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之间,并正对所述阴道引流管外壁设有的引流口,且以使病人直肠阴道瘘第二端位于所述直肠引流管外壁设有的第三气囊与第四气囊之间,而后,将所述直肠阴道瘘负压吸引管插至所述阴道引流管的第二引流腔中,以使其上端负压引流部从所述阴道引流管外壁设有的引流口穿出,其上端负压引流部即会顺滑的伸入病人直肠阴道瘘,如此,即可在所述直肠阴道瘘负压吸引管下端连接一负压装置来将病人直肠阴道瘘中存有的残液吸出,以便于病人直肠阴道瘘的快速愈合,而在此过程中,鼓起后的所述第一气囊用以封堵病人阴道内可能流出的分泌液,鼓起后的所述第二气囊用以封堵病人阴道口可能负压吸入的残液,鼓起后的所述第三气囊用以封堵病人直肠内可能流出的便液,鼓起后的所述第四气囊用以封堵病人直肠造口可能负压吸入的残液,使得能全方位的密封残液被负压吸引完毕的病人直肠阴道瘘,使得病人阴道分泌液、阴道口残液、直肠便液及直肠造口残液等均不易进入病人直肠阴道瘘,使得病人直肠阴道瘘确实能在一定时间段内保持干泽无菌,以实现快速愈合修复,进而,本申请实用性强,使用可靠,使得使用效果好,使得适于推广普及。
附图说明
[0035]图1是本专利技术直肠阴道瘘负压引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2是本专利技术直肠阴道瘘负压引流装置的分解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肠阴道瘘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阴道引流管、直肠引流管及直肠阴道瘘负压吸引管;阴道引流管外壁靠近其上端从上至下依次环设有第一气囊及第二气囊;阴道引流管外壁在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之间向外开设有引流口;阴道引流管内部相并列的形成有第一引流腔及第二引流腔;第一引流腔上部与阴道引流管上端连通;第二引流腔上部与引流口连通;直肠引流管外壁靠近其上端从上至下依次环设有第三气囊及第四气囊;第三气囊与第四气囊之间间距等于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之间间距;直肠阴道瘘负压吸引管可上下活动的插至于第二引流腔,其上端从引流口穿出,以使形成适于插至病人直肠阴道瘘的负压引流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肠阴道瘘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阴道引流管外壁于引流口旁侧环设有显影圈A;直肠引流管外壁在第三气囊与第四气囊之间环设有显影圈B。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肠阴道瘘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阴道引流管外壁于引流口上下两侧分别环设有一显影圈A;直肠引流管外壁在第三气囊与第四气囊之间环设有两显影圈B;两显影圈B之间间距等于两显影圈A之间间距。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肠阴道瘘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引流腔上部向外弯折以使形成弧形过渡部,弧形过渡部与引流口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肠阴道瘘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阴道引流管下端分叉,以使形成第一插接头及第二插接头;第一引流腔下部与第一插接头连通;第二引流腔下部与第二插接头连通;直肠阴道瘘负压吸引管下端从第二插接头伸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肠阴道瘘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插接头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