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滨海地区的“溪流
”‑“
河道
”‑“
河口”分布式洪水过程模拟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洪水预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滨海地区的“溪流
”‑“
河道
”‑“
河口”分布式洪水过程模拟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受气候变化、下垫面和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我国滨海地区的局部灾害性暴雨、突发性洪水、超强台风等极端水文气象事件频率增多,强度增加,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约经济社会发展。若要减少洪水带来的经济损失提高洪水资源利用水平,洪水预报是非工程措施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础环节,有效的预报结果可以指导库闸堰坝湖进行错峰削峰以减少损失,在防洪减灾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实现高分辨、高精度洪水模拟至关重要。现状监测多以单点信息采集为主,缺乏多源数据智能融合应用;二是滨海地区洪水期常常遭遇风暴潮或天文大潮,洪潮叠加/组合更易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严重影响洪水模拟精度。现阶段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交流传播方式,通过多源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滨海地区的“溪流
”‑“
河道
”‑“
河口”分布式洪水过程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系统基本信息数据,对复杂流域系统进行概化,所述复杂流域系统包括河道水系、水库、泵闸站、水文站、雨量站、潮位站;步骤2,建立流域暴雨洪水的多源异构数据立体监测系统,所述多源异构数据立体监测系统包括基于雨量站、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降雨和遥感影像立体监测系统;并进一步分别对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多源降雨和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融合;步骤3,按照流域特性将流域划分为溪流、河道以及河口,所述溪流为山区干支流,河道为平原河网,河口为风暴潮,进一步构建同时考虑流域内水库、泵闸站水工程影响的高分辨率“溪流
”‑“
河道
”‑“
河口”分布式洪水模拟模型,所述分布式洪水模拟模型包括山区干支流洪水模拟模型、风暴潮模拟模型和平原河网洪水模拟模型;步骤4,基于多源融合数据完成分布式洪水模拟模型率定和验证,对关键断面的洪峰流量、洪量、峰现时间、洪水水位以及易涝地区的淹没水深、淹没范围进行动态实时模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滨海地区的“溪流
”‑“
河道
”‑“
河口”分布式洪水过程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多源降雨数据融合,包括以下步骤:步骤2
‑1‑
1采用分位点映射法进行多源降雨数据偏差校正;步骤2
‑1‑
2将偏差校正之后的多源数据同时作为深度学习模型的输入,以基于雨量站获取的地面实测数据作为模型输出,以损伤函数最小作为数据融合模型的训练准则,进行模型的训练和验证,确定模型结构和参数,实现数据融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滨海地区的“溪流
”‑“
河道
”‑“
河口”分布式洪水过程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多源遥感影像数据融合包括以下步骤:步骤2
‑2‑
1根据不同数据模态,按照其灾前灾后水体遥感影像信息构建相应的图卷积网络模型进行模态内特征学习;步骤2
‑2‑
2基于高斯
‑
博努利受限玻尔兹曼机对多模态特征进行关联生成关联共享特征,融合实现高分辨率的淹没水深、淹没范围信息提取。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滨海地区的“溪流
”‑“
河道
”‑“
河口”分布式洪水过程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构建高分辨率“溪流
”‑“
河道
”‑“
河口”分布式洪水模拟模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3
‑
1构建山区干支流洪水模拟模型,具体步骤包括以下:步骤3
‑1‑
1基于产汇流机理,采用DHSVM分布式水文模型对各个水库进行产汇流模拟;步骤3
‑1‑
2构建和求解水库群多目标联合优化调度模型,进行水库泄流计算;步骤3
‑1‑
3水库泄流经马斯京根法由支流计算汇流至干流河道,然后按照一维水动力模型进行洪水演算,模拟关键断面过流量、水位;步骤3
‑
2构建风暴潮模拟模型,具体步骤包括以下:步骤3
‑2‑
1按照台风路径基于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进行台风分类;步骤3
‑2‑
2针对同一类台风基于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玉雪,许月萍,于欣廷,谢京凯,陈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