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自动化电锅炉的送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08678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自动化电锅炉的送暖系统,电锅炉、循环泵和暖气系统相连形成循环水闭环系统,电锅炉净化水加热,循环泵将加热后的净化水送入暖气系统进行供热后重新进入电锅炉,循环泵与暖气系统之间设有压力变送器;蓄水箱用于存放净化水,蓄水箱通过智能水位控制器监测水位高低进行放水或补水,补水泵与蓄水箱相连,该补水泵将净化水泵入循环水闭环系统用于补充损耗水,补水泵和压力变送器均与智能补水控制器相连,智能补水控制器根据压力变送器信号反馈控制补水泵补水量大小。本发明专利技术智能水位控制器、压力变送器和智能补水控制器协同工作,形成电锅炉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送暖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精准度。高送暖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精准度。高送暖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精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自动化电锅炉的送暖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锅炉送暖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自动化电锅炉的送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供暖是保证生产、生活正常运行的必要保障。供暖系统与室内的供暖设备,例如暖气片连接,供暖系统内有循环水,通过将温度较高的循环水送入供暖设备,以对室内进行供暖,回流的循环水会被重新加热,并继续循环流动。
[0003]供暖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泄漏、热量流失等原因,导致供暖系统内的循环水减少,从而影响供暖系统的正常工作。现有的送暖系统的热循环水是通过锅炉加热实现的,但是人工操作进行补水加水等动作不仅费时费力,还不安全,因此需要将自动化锅炉应用于送暖系统中,提高工作效率和自动化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自动化电锅炉的送暖系统,智能水位控制器、压力变送器和智能补水控制器协同工作,形成电锅炉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保证蓄水箱的液位、暖气系统的压力和电锅炉内的水量(水压)处于动态的平衡过程,从而保证暖气系统的正常工作,避免人工操作,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精准度。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自动化电锅炉的送暖系统,包括蓄水箱、补水泵、电锅炉、循环泵和暖气系统,所述电锅炉、循环泵和暖气系统相连形成循环水闭环系统,所述电锅炉对其内的净化水加热,所述循环泵将加热后的净化水送入暖气系统进行供热后重新进入电锅炉,该循环泵与暖气系统之间设有压力变送器;所述蓄水箱用于存放净化水,该蓄水箱通过智能水位控制器监测水位高低进行放水或补水,所述补水泵与蓄水箱相连,该补水泵将净化水泵入循环水闭环系统用于补充损耗水,所述补水泵和压力变送器均与智能补水控制器相连,所述智能补水控制器根据压力变送器信号反馈控制补水泵补水量大小。
[0006]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补水泵具有二个,二个所述补水泵并联与蓄水箱和循环水闭环系统相连,且二个所述补水泵分别与智能补水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循环泵具有二个,二个所述循环泵并联与电锅炉和暖气系统相连。
[0007]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还包括水净化装置,所述水净化装置与蓄水箱相连,该水净化装置包括净化腔和静置腔,所述净化腔内加入软水剂将水净化,所述静置腔位于净化腔的下方,且与净化腔连通,该静置腔将经软化的水静置后送入蓄水箱。
[0008]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水净化装置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内中部设有隔板,所述釜体内位于隔板的上方形成净化腔,该釜体内位于隔板的下方形成静置腔,所述釜体的外侧设有连通净化腔和静置腔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
[0009]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釜体的上端设有与净化腔连通的进水口和进药口,该釜
体上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旋转电机、传动轴和搅拌扇叶,所述旋转电机设置于釜体外上端,所述传动轴连接于旋转电机上伸入净化腔内,多个所述搅拌扇叶呈上下排列的固定于传动轴上,用于混匀由进水口和进药口分别送料进入净化腔内的水和软水剂。
[0010]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静置腔内的下部设有吸附层;所述导流管连通于静置腔的下部,且二者的连通位置位于吸附层的上方。
[0011]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水净化装置还包括水流分布机构,所述水流分布机构安装于静置腔内与导流管连通,该水流分布机构为非闭环环状结构,其具有流通腔、以及多个与流通腔相连通的用于将液体输送至静置腔的第一流通孔。
[0012]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流通孔上安装有导流杆,所述导流杆向静置腔的中部延伸,该导流杆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流通孔。
[0013]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净化腔和所述静置腔内均设有高低水位液位计。
[0014]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静置腔通过进水管与所述蓄水箱相连,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智能水位控制器、压力变送器和智能补水控制器协同工作,形成电锅炉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保证蓄水箱的液位、暖气系统的压力和电锅炉内的水量(水压)处于动态的平衡过程,从而保证暖气系统的正常工作,避免人工操作,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精准度;2.通过在蓄水箱的前道设置水净化装置,可以净化水的净化程度,将水体中的杂质、沉淀、颗粒物等进行沉积,避免杂质等一起进入蓄水箱后再进入电锅炉,可以防止锅炉结垢,提高锅炉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提高供暖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水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水流分布机构的结构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例中水流分布机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1]如图1至4所示,一种应用自动化电锅炉的送暖系统,包括蓄水箱1、补水泵2、电锅炉5、循环泵3和暖气系统4,电锅炉5、循环泵3和暖气系统4相连形成循环水闭环系统,电锅炉5对其内的净化水加热,循环泵3将加热后的净化水送入暖气系统4进行供热后重新进入电锅炉5,该循环泵3与暖气系统4之间设有压力变送器63;蓄水箱1用于存放净化水,该蓄水箱1通过智能水位控制器61监测水位高低进行放水或补水,补水泵2与蓄水箱1相连,该补水泵2将净化水泵入循环水闭环系统用于补充损耗水,补水泵2和压力变送器63均与智能补水控制器62相连,智能补水控制器62根据压力变送器63信号反馈控制补水泵2补水量大小。
[0022]本专利技术中,智能水位控制器对蓄水箱内的水位高低进行监测,当蓄水箱的液位较低时,智能水位控制器通过控制开关将净化水导入蓄水箱,当蓄水箱内的液位较高时,智能
水位控制器关闭净化水的进入通道,与此同步的,压力变送器监测电锅炉送入暖气系统的水压,当水压较小时,压力变送器反馈信号至智能补水控制器,智能补水控制器通过补水泵将蓄水箱内的净化水泵入电锅炉中进行加热,然后再由循环泵将加热后的净化水送入循环水闭环系统,通过压力变送器监测输送时的压力数据,保证暖气系统正常的工作压力。智能水位控制器、压力变送器和智能补水控制器协同工作,形成电锅炉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保证蓄水箱的液位、暖气系统的压力和电锅炉内的水量(水压)处于动态的平衡过程,从而保证暖气系统的正常工作,避免人工操作,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精准度。
[0023]补水泵2具有二个,二个补水泵2并联与蓄水箱1和循环水闭环系统相连,且二个补水泵2分别与智能补水控制器62信号连接;循环泵3具有二个,二个循环泵3并联与电锅炉5和暖气系统4相连。
[0024]还包括水净化装置,用于将外部的水进行净化后送入蓄水箱,水净化装置与蓄水箱1相连,该水净化装置包括净化腔701和静置腔702,净化腔701内加入软水剂将水净化,静置腔702位于净化腔701的下方,且与净化腔701连通,该静置腔702将经软化的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自动化电锅炉的送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箱、补水泵、电锅炉、循环泵和暖气系统,所述电锅炉、循环泵和暖气系统相连形成循环水闭环系统,所述电锅炉对其内的净化水加热,所述循环泵将加热后的净化水送入暖气系统进行供热后重新进入电锅炉,该循环泵与暖气系统之间设有压力变送器;所述蓄水箱用于存放净化水,该蓄水箱通过智能水位控制器监测水位高低进行放水或补水,所述补水泵与蓄水箱相连,该补水泵将净化水泵入循环水闭环系统用于补充损耗水,所述补水泵和压力变送器均与智能补水控制器相连,所述智能补水控制器根据压力变送器信号反馈控制补水泵补水量大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自动化电锅炉的送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泵具有二个,二个所述补水泵并联与蓄水箱和循环水闭环系统相连,且二个所述补水泵分别与智能补水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循环泵具有二个,二个所述循环泵并联与电锅炉和暖气系统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自动化电锅炉的送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净化装置,所述水净化装置与蓄水箱相连,该水净化装置包括净化腔和静置腔,所述净化腔内加入软水剂将水净化,所述静置腔位于净化腔的下方,且与净化腔连通,该静置腔将经软化的水静置后送入蓄水箱。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自动化电锅炉的送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净化装置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内中部设有隔板,所述釜体内位于隔板的上方形成净化腔,该釜体内位于隔板的下方形成静置腔,所述釜体的外侧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国良张京民孟凡林王申峰刘明松蒋贡兵徐丽君刘登奎孟召贤赵龙飞江伟赵飞韩铁良毛锋锋席邢超
申请(专利权)人:库车县科兴煤炭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