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首都博物馆专利>正文

一种漆膜黏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漆膜回贴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0861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39
本公开涉及一种漆膜黏合剂,所述黏合剂中含有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各组分: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漆膜黏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漆膜回贴处理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漆器文物保护修复
,具体地,涉及一种漆膜黏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漆膜回贴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漆器是指采用天然生漆或精制漆等涂饰在各种胎体(包括木胎、夹纻胎、陶胎等)上的器物。漆器在中国的创造和使用历史源远流长。据《韩非子
·
十过》中记载“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而财之,削踞修之迹,流漆墨其上,输之于宫,为食器”。8000年前的跨湖桥,7000年前的河姆渡,5000年前的良渚遗址直至元明清的都有大量考古出土和传世漆器的实物例证。出土或传世漆器由于漆膜降解老化、环境温湿度突变、水分散失等原因常导致漆膜脆化、起翘,甚至脱落,破坏了漆器文物的美观和完整性。
[0003]漆膜是彩绘图案的重要载体,也是漆器文物的精华所在。将漆膜展平后回贴到器物原位是漆器修复保护的要点。漆器修复中漆膜回贴成功的关键在于选择适用的黏合剂以及起翘、脱落漆膜的回贴方法。《中国传统工艺全集
·
漆艺》记载了“漆工艺所用的黏合剂,主要有干性油、动物胶、生漆等”。干性油、动物胶粘接强度较低,且与漆器本体材质差异大。传统的天然生漆对施工环境的温湿度要求高,常温常湿下固化慢,需要在特定环境下(如放置于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为60~80%湿度的荫房)才能干燥固化。曾用于漆皮回贴的化学合成胶粘剂有FS

101、D

801、505树脂、聚苯乙烯、Paraloid B72、环氧树脂、白乳胶等,化学合成材料虽施工方便,但合成材料普遍耐老化性较差,仅能保持20~30年时间。因此,研究开发在各种条件下施工方便,具有良好粘结性能的黏合剂及其应用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0004]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有效的科学保护手段,可将起翘、脱落的漆膜快速牢固地粘贴到漆器上,并且漆器本体相容性好,能够使漆器的外观协调,具有较高粘接强度,在各种环境下施工方便,且在自然环境下长久保存而不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漆膜黏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漆膜回贴处理方法,可将起翘、脱落的漆膜快速牢固地粘贴到漆器上,且在自然环境下长久保存而不脱落。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漆膜黏合剂,所述黏合剂中包括:40

80重量份的透明漆、0

50重量份的粳米糊、0

30重量份的生漆、2

5重量份的一氧化铅和0

2重量份的Rocima342(二氯辛基异噻唑啉酮防霉防藻剂)。
[0007]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第一方面所述黏合剂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粳米糊调入透明漆和生漆中,一次混匀;再加入一氧化铅粉末,二次混匀;加入Rocima342,三次混匀;5

10min后产生黏性,形成黏合剂。
[0008]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了第一方面所述的黏合剂在漆膜回贴处理中的应用。
[0009]本公开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漆膜回贴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S1、擦除漆膜待粘贴面表面污渍,利用第一方面所述黏合剂将起翘或脱落的漆膜按压回漆器本体;
[0011]S2、取无尘纸蘸取酒精擦除回贴漆膜边缘渗出的黏合剂;
[0012]S3、利用保湿剂润湿的生宣纸覆盖在漆膜回贴处,再将生宣纸下的气泡按压挤出;
[0013]S4、再利用泡沫软垫按压在生宣纸上,固定回贴的漆膜;
[0014]S5、1

3min后将生宣纸和泡沫软垫取下,将漆膜表面擦拭干净。
[0015]本公开第五方面提供了上述方法在漆膜回贴处理中的应用。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可对传世或出土漆器起翘、脱落漆膜进行有效、快速回贴修复,黏合剂能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较快固化,可将起翘、脱落的漆膜快速牢固地粘贴到漆器上,与漆器本体相容性好,外观协调,具有较高粘接强度,在各种环境下施工方便,且在自然环境下长久保存而不脱落。
[0017]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8]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9]图1是利用扫描电镜观察黏合剂中各成分的表面微观形貌特征;
[0020]图2是实施例1和实施例2分别制备的大漆加粳米糊前后黏合剂的红外光谱对比(a.生漆;b.粳米糊;c.漆糊);
[0021]图3是利用生漆、红锦漆、本公开自制黏合剂I对自制漆膜模拟样品以及本公开自制黏合剂II对考古出土带漆灰层的剥离强度对比情况;
[0022]图4是起翘漆膜回贴示意图;
[0023]图5是回贴漆膜固定示意图;
[0024]图6是考古出土彩绘漆棺修复前的起翘漆膜;
[0025]图7是考古出土彩绘漆棺修复后的漆膜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0027]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漆膜黏合剂,所述黏合剂中包括:40

80重量份的透明漆、0

50重量份的粳米糊、0

30重量份的生漆、2

5重量份的一氧化铅和0

2重量份的Rocima342。
[0028]根据本公开,其中,所述黏合剂中包括:50

60重量份的透明漆、40

50重量份的粳米糊、2

5重量份的生漆、2

3重量份的一氧化铅和0.5

1重量份的Rocima342。
[0029]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第一方面所述黏合剂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粳米糊调入透明漆和生漆中,一次混匀;再加入一氧化铅粉末,二次混匀;加入Rocima342,三次混匀;5

10min后产生黏性,形成黏合剂。
[0030]材料的性能与其微观结构息息相关,利用扫描电镜观察黏合剂中各成分的表面微观形貌特征,结果如图1:粳米淀粉的颗粒大小不均匀,颗粒形态主要有圆形、椭圆形及不规
则形,椭圆形颗粒存在明显的凹陷;粳米糊颗粒较小,相对较为细腻,粘接层较薄,干燥稍快一些。生漆和透明漆混合后作为胶粘剂成膜后表面会存在大量的孔隙,可能是在干燥过程中漆中的水分散失所致。漆与粳米糊混合在一起,均匀包覆在淀粉颗粒表面,混合物呈现网络结构,从而起到胶黏剂的作用。
[0031]如图2所示,生漆样品在3328cm
‑1处的吸收峰属于漆酚苯环上羟基(

O H)的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漆膜黏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黏合剂中包括:40

80重量份的透明漆、0

50重量份的粳米糊、0

30重量份的生漆、2

5重量份的一氧化铅和0

2重量份的Rocima3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黏合剂,其中,所述黏合剂中包括:50

60重量份的透明漆、40

50重量份的粳米糊、2

5重量份的生漆、2

3重量份的一氧化铅和0.5

1重量份的Rocima342。3.权利要求1或2所述黏合剂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粳米糊调入透明漆和生漆中,一次混匀;再加入一氧化铅粉末,二次混匀;加入Rocima342,三次混匀;5

10min后产生黏性,形成黏合剂。4.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黏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秋菊许璇张雪鸽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博物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