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模式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及其电路和电子产品
[0001][0002]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源管理
,具体涉及一种双模式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及其电路和电子产品。
技术介绍
[0003]近年来,各种电子产品层出不穷,电源管理芯片也随之被推上了技术更新的浪潮,在设备小型化,多功能化的总发展趋势下,电子产品需要不断提高芯片的集成度。在电源管理类芯片中,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owDropout Regulator,简称LDO)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芯片。例如,在便携式设备领域,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面积小,结构简单,价格也低,相较于开关电源工作时开关管的开关切换导致的开关噪声,线性稳压器不会引入开关噪声,这些特点都使得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004]许多电子产品通常需要应用于多样化的场景中,从而要求电子产品中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能过适应多样化场景的需求。然而,现有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无法应用在多样化的应用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模式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及其电路和电子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模式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低压差线性稳压主模块(11)、基准电压模块(12)和基准调节模块(13);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主模块(11)包括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基准电压模块(12)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基准调节模块(13)的输入端和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主模块(11)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基准调节模块(13)的输出端与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主模块(1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基准电压模块(12),用于对电源电压进行处理,输出第一基准电压;所述基准调节模块(13),用于对所述电源电压和所述第一基准电压进行处理,输出第二基准电压;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主模块(11),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基准电压、所述第二基准电压和所述输入端输入的输入电压,在所述第一输出端和地端之间输出第一电压,在所述第二输出端和所述输入端之间输出第二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模块(11)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AMP1)、第二运算放大器(AMP2)、第一功率管(P1)、第二功率管(P2)、第三功率管(N1)、第四功率管(N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其中,所述第二电阻(R2)和所述第三电阻(R3)共用端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AMP1)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AMP1)的负相输入端与所述基准电压模块(12)的输出端(VREF1)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AMP1)的电源端分别与电源电压和地端(GND)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AMP1)的输出端(VG1)分别与所述第二功率管(P2)栅极和所述第四功率管(N2)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AMP2)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基准调节模块(13)的输出端(VREF2)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AMP2)的负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为所述第二输出端(VOUT2),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AMP2)的电源端分别与所述电源电压和所述地端(GND)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AMP2)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功率管(P1)的栅极和所述第三功率管(N1)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功率管(P2)的源极、所述第二功率管(P2)的衬底、所述第一功率管(P1)的漏极、所述第三功率管(N1)的漏极、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二输出端(VOUT2);所述第一功率管(P1)的源极、所述第一功率管(P1)的衬底、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输入端(VIN)连接;所述第二功率管(P2)的漏极、所述第四功率管(N2)的漏极、所述第三功率管(N1)的源极、所述第三功率管(N1)的衬底、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出端(VOUT1)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所述第四功率管(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常春,宋博奇,陈柯旭,廖剑,秦英朔,孟祥瑞,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