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密度、隔热、隔音的微发泡PMMA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08353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超低密度、隔热、隔音的微发泡PMMA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PMMA树脂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低密度、隔热、隔音的微发泡PMMA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超低密度、隔热、隔音的微发泡PMMA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近年来汽车、家电等聚合物材料常用领域产品的快速迭代更新,对于所使用的聚合物材料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尤其是当前轻量化、绿色环保化的“低碳排放”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对汽车、家电、工业电子电器等领域的零部件用原材料的关键指标如材料的比重提出更高的减重要求,一些轻质、低密度材料如高性能聚烯烃复合材料,再搭配使用特殊的成型工艺(微发泡挤出、微发泡注塑、微发泡模压等),已经在目标领域——汽车保险杠及下沿饰板、仪表板及骨架、门饰板、前端框架、天窗框架等大型结构件或功能件得以初步的推广应用,从而成为当前汽车轻量化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0003]然而,微发泡成型方式对于聚合物的熔体粘数有极高的要求,往往要求聚合物分子链具有较大体积的侧链基团,而常见的通用塑料如聚丙烯PP都是长直链结构,单一的侧甲基结构并不足以形成足够强度的链缠绕,因此,微发泡注塑专用的聚丙烯材料无一例外都是基于特殊合成的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PP)来开发的,这不仅加大了材料的技术开发难度,材料的成本也随之大幅度提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也称为亚克力,是一类具有长柔性分子链、大体积侧链基团的通用塑料,具有明显更优的高粘度熔体表现,而材料成本仅略高于常规的聚丙烯,远低于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PP),这就为专用的微发泡成型PMMA材料开发提供了优良的先天基础。纵观当前已有的微发泡PMMA复合材料及类似的聚酯类材料研究,其大多集中于物理法(即超临界流体)微发泡,而不是适用范围更广、成本更低的化学法(外加化学发泡剂)。如CN106084274A中记述的轻质高强保温PMMA发泡复合材料,就是利用高压反应釜内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与气凝胶搭配,实现了纳米级孔隙结构的微发泡成型效果;CN106566156A中也是同样采用了高压反应釜内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发泡法来获得结构优良的PMMA纳米发泡复合材料;而CN108948623A则采用了超临界氮气流体为发泡剂。由此可见,虽然超临界流体法(物理法)具有孔径小(8

10μm)、孔密度高(2.0
×
109cells/cm3甚至更高)的优势,然而超临界流体作为一种极其特殊的物理状态,不仅需要高密闭的高压反应釜作为反应容器,且其流体发生装置也是极其复杂,稳定性要求极高,由此导致的材料开发成本也一直居高不下,这“高、精、尖”的技术特性很难匹配汽车、家电、工业电器电器等涵盖范围广、作业环境复杂的应用领域,因此,基于更常规、适用范围更广的化学法+微发泡注塑的工艺路线来开发一种泡孔结构优良、关键特性突出的PMMA微发泡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的空白之处,提供一种超低密度、隔热、隔音的微发泡PMMA复合材料,针对现有技术方案大多集中适用程度低、改性成本昂贵的超临界流体物理发泡的现状,选用高粘数的挤出级PMMA基体树脂,再搭配特殊树状分子链结构的超支化聚酯材料、高效结晶成核剂,从而构建了适用于化学法微发泡注塑的聚合物体系,再复配自身密度低、特性优良的天然纤维填充体,从而获得了泡孔结构理想、密度大幅降低、隔热隔音特性突出的PMMA复合材料。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一种超低密度、隔热、隔音的微发泡PMMA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0007][0008]上述微发泡PMMA复合材料中,
[0009]所述的PMMA树脂为低熔指、高粘度的挤出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其在230℃、3.8kg的测试条件下的熔融指数MFR为≤1g/10min,透射率(3150μm)≤90%。
[0010]所述的天然纤维为基于天然植物纤维素制备的木质素纤维,长径比L/D为2:1~5:1,纤维直径200

500um。
[0011]所述的超支化聚酯树脂为基于端羟基超枝化合成、分子结构呈树枝状的脂肪族聚酯,其分子中羟基数量为≥20/mol,分子量≥2400g/mol。
[0012]所述的高效发泡剂为吸热型环保、高效的碳酸氢盐系无机发泡剂。
[0013]所述的高效结晶成核剂为基于长链饱和线性羧酸钙盐的有机/无机复配的聚酯专用成核剂。
[0014]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低密度、隔热、隔音的微发泡PMMA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1)按所述的重量份分别称取PMMA树脂、超支化聚酯树脂、高效结晶成核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原料。
[0016](2)按干燥后的混合原料放置于一台紧密啮合同向旋转的双螺杆挤出机的主喂料仓中,经喂料螺杆加入到挤出机的机筒内;按所述的重量份称取天然纤维,放置于挤出机的侧喂料仓中,经侧喂料螺杆加入到挤出机筒内。所用双螺杆挤出机的直径为30mm,长径比L/D为44,主机筒从加料口到机头出口的各分区温度设定为:185℃、205℃、210℃、220℃、230℃、220℃、215℃、220℃、220℃,主机转速为250转/分钟,经过熔融挤出、造粒、干燥处理等工序后得到PMMA复合材料的基体树脂产品。
[0017](3)按所述的重量份称取高效发泡剂,与得到的PMMA复合材料的基体树脂一并投入到高速搅拌混料机中,均匀搅拌10min,搅拌转速为300转/min,得到所述的超低密度、隔热、隔音的微发泡PMMA复合材料。
[0018]与现有的技术方案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1、基于PMMA自身就具有大侧链基团、高链缠绕的特性,进一步优选了粘度更高、熔体强度更好的低熔指挤出级PMMA树脂,然后辅以高端羟基数量(≥20/mol)的超支化聚酯树脂,大大增强了对注塑成型过程中发泡剂分解的二氧化碳气泡的包裹能力,而配套使用高效成核剂能在促进PMMA树脂的快速冷却定型,从而有效防止熔体冷却过程中微气泡的合并、开孔现象,进一步改善PMMA复合材料内部的微泡孔状况。
[0020]2、在具有良好的微发泡注塑表现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方案还搭配使用了自身密度远低于其他无机填料的天然纤维填充体,不仅进一步改善了所得PMMA复合材料的减重表现,天然纤维自身具备的多孔结构也能进一步增强复合材料的隔热、隔音等关键特性。
[0021]3、通过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得到的PMMA合金材料,由于优异的微发泡注塑表现,以及所用天然纤维填充体所具备的优异特性(多孔、低比重、填充增强等),不仅材料发泡后的密度可大幅度降低降低至0.45~0.6g/cm3左右,关键的特性指标如热传导系数、平均吸音系数等都有着极其明显的改善提升;而进一步测试PMMA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可知,其泡孔孔径最低可达9.5μm,平均孔密度最高可达1.95
×
109cell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低密度、隔热、隔音的微发泡PMMA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密度、隔热、隔音的微发泡PMMA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PMMA树脂为低熔指、高粘度的挤出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其在230℃、3.8kg的测试条件下的熔融指数MFR为≤1g/10min,透射率(3150μm)≤9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密度、隔热、隔音的微发泡PMMA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天然纤维为基于天然植物纤维素制备的木质素纤维,长径比L/D为2:1~5:1,纤维直径200

500u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密度、隔热、隔音的微发泡PMMA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支化聚酯树脂为基于端羟基超枝化合成、分子结构呈树枝状的脂肪族聚酯,其分子中羟基数量为≥20/mol,分子量≥2400g/mol。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密度、隔热、隔音的微发泡PMMA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效发泡剂为吸热型环保、高效的碳酸氢盐系无机发泡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密度、隔热、隔音的微发泡PMMA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凯华徐小虎王凡张欣付飞管卫华
申请(专利权)人:华合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