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昌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5G通讯网络的旅游移动代游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8296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旅游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基于5G通讯网络的旅游移动代游设备,包括代游设备主机、游客随身配带设备和配套软件平台,其中代游设备主机包括:中央处理模块、5G通讯模块、视频模块、音频模块、蓝牙通讯模块、移动底盘(小型履带式底盘或全向轮式底盘)、远程移动控制模块、自动跟随模块、防碰撞模块、地理位置模块、液晶显示屏和电源模块等。游客随身配带设备由蓝牙通讯模块、耳机、麦克风、定位标签、电源等组成。配套运营软件平台包括设备运营平台和设备远程控制客户端系统等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远程游客可操控性和体验性不强,无法实现现场游客和远端游客陪同旅游等问题。无法实现现场游客和远端游客陪同旅游等问题。无法实现现场游客和远端游客陪同旅游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5G通讯网络的旅游移动代游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旅游设备
,尤其是基于5G通讯网络的旅游移动代游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旅游成本高,因为经济和时间的关系,无法做到随心所欲地去到自己想去的各个景点,有些热爱旅游的人士只能在网上搜寻部分公开的景点图片或视频,体验性不强。有些老人、病人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实现旅游梦想。
[0003]游客在景点游玩时,无法和远方的家人和朋友实时分享快乐,也无法让家人和朋友们做到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0004]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5G通讯网络,通过5G通讯网络可以提供高带宽、低延时的音视频传输环境,很适合提供沉浸式旅游体验,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5G通讯网络的旅游移动代游设备以满足爱好旅游人士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5G通讯网络的旅游移动代游设备,此设备用于旅游景点,功能包含远程音视频传输、远程移动控制、可自动跟随用户移动、可根据地理位置讲解等,以克服现有虚拟旅游技术中用户可操控性和体验性不强,无法实现现场游客和远端游客陪同旅游等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基于5G通讯网络的旅游移动代游设备,由代游设备主机、游客随身配带设备和配套软件平台组成;
[0007]所述代游设备主机放置于适合设备移动的多个景点中,景点优选较宽阔、较平坦的场地,每台代游设备主机均具有独立的ID和控制密码;包括中央处理模块、5G通讯模块、视频模块、声音模块、蓝牙通讯模块、移动底盘(小型履带式底盘或全向轮式底盘)、远程移动控制模块、自动跟随模块、防碰撞模块、地理位置模块、液晶显示屏、电源模块和机身按键,其中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连接和控制上述各个模块。所述视频模块由摄像头和视频采集卡组成,用于在景点采集视频。
[0008]所述音频模块由麦克风和音频频采集卡组成,用于在景点采集声音和做音频解码。
[0009]所述5G通讯模块用于传输音视频数据和控制信号。
[0010]所述移动底盘根据景点地形采用小型履带或全向轮式底盘,安装于代游设备主机底部,可在景区范围内移动,用于获取景点视频、音频、地理位置、景观介绍、景点游客和远端游客语音通话。
[0011]所述远程移动控制模块用于接收远程游客使用客户端软件远程遥控代游设备主机在景点移动的控制指令,转换成移动底盘的控制指令。为防止代游设备主机与人或物碰撞,位于代游设备主机机身安装有防碰撞模块,所述防碰撞模块包括超声波传感器和防碰撞算法,超声波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测量超声波的飞行时间,通过d=vt/2测量障碍物距
离,其中d是距离,v是声速, t是飞行时间。因为声音是锥形传播的,所以实际测到的距离并不是一个点,而是某个锥形角度范围内最近物体的距离。为提高探测精度,本专利技术采用多个超声波传感器形成阵列。当空间障碍物的边缘顶点同时被几个超声波传感器探测到,而且测量值均在超声波传感器的有效探测范围内,可以采用基于三角测量的融合方法(TBF)融合这多个超声波传感器的测量数据,以较高的精度获取障碍物环境中凸边形障碍物的边缘顶点信息。探测到障碍物后可以使用防碰撞算法,绕开障碍物。防碰撞算法可以选用避障Bug算法或其改进算法Bug1、Bug2等。基于Bug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发现障碍物后,围着检测到的障碍物轮廓形状,从而绕开它。另外还有势场法(PFM)、向量场直方图(VFH) 等算法和它们的改进算法可以绕开障碍物。
[0012]所述自动跟随模块包括安装于代游设备主机前端侧面上的三个精准自动跟随模块(模块B、模块C、模块D),采集接收游客所佩戴的定位标签信息,用于代游设备主机自动跟随现场游客移动,自动跟随模块采用自动跟随算法,获取游客相对代游设备主机位置的变化,转换成移动底盘的控制指令,其中:三个模块B、C、D呈等边三角形状安装,三个模块有一定间距。游客佩戴定位标签中包含一个精准自动跟随模块发射源A。模块B、C、D通过对比接收到发射源A信号的时间差t1、t2、t3(如图4所示),可以计算出发射源A 的角度。通过电磁波在空中的飞行时间,可以计算出发射源的距离。发射源A 与模块B、C、D之间通过无线通信,测得发射源A到模块B、C、D之间的距离,模块模块D通过串口将距离信息和角度信息给到代游设备主机。代游设备主机内的中央处理模块在收到标签的距离和角度信息后。做以下动作:
[0013]1.当模块A在代游设备主机左边时,代游设备主机向左转;
[0014]2.当模块A在代游设备主机右边时,代游设备主机向右转;
[0015]3.当模块A在代游设备主机正前方时,代游设备主机向前走;
[0016]4.当代游设备主机到达设定好的跟随距离时,代游设备停止运动。
[0017]所述地理位置模块,可使用北斗或GPS接收模块获取设备地理位置信息。
[0018]所述液晶显示屏,安装于代游设备主机前端,可显示设备租用状态、电量、信号强度、设备编号和其他提示信息。所述电源模块内置于代游设备主机,由充电器、蓄电池、电源输出等器件组成,用于设备的供电。
[0019]所述机身按键,安装于代游设备主机前端,用于游客向代游设备主机下达部分控制指令,包括设备驻停、设备自动归还等指令。
[0020]所述代游设备主机接收的移动指令包括远程控制移动、跟随游客移动、自动前往设定地点等。游客随身配带设备由景点所在的游客携带,游客随身配带设备包括蓝牙通讯模块、耳机、麦克风、定位标签以及电源,所述蓝牙通讯模块用于代游设备主机与游客随身配带设备之间的通讯,发送音频信号。
[0021]配套软件平台,包括设备运营平台和设备远程控制客户端系统,设备运营平台部署在服务器上,设备远程控制客户端系统安装在远程游客个人电脑或移动终端上。
[0022]所述设备运营平台,包括景点管理、设备基本信息管理、设备租用管理等。其中景点管理能实现景点编号、景点名称、景点介绍、景点电子栅栏坐标设置、景点租用点坐标设置等;设备基本信息管理能实现设备所属景点编号、设备型号、设备ID号、设备状态等信息的管理;设备租用管理包括设备租用状态、设备电力状态、设备租用方式、设备租用人ID、租
用付款管理等。
[0023]所述设备远程控制客户端系统,基于景区5G基站和互联网进行网络通讯,可与个人电脑及手机应用软件网络通讯连接,用于远程游客控制代游设备主机采景、接收景点音视频数据和远程游客与现场游客进行交流。
[0024]通过代游设备和远程控制客户端能给远程游客带来身临其境的旅游体验感,远程游客参与度高,是其他类型的虚拟旅游方式无法比拟的。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部署拓扑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的主机外观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自动跟随模块与游客发射源A的信号接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5G通讯网络的旅游移动代游设备,其特征在于,由代游设备主机、游客随身配带设备和配套软件平台组成,所述代游设备主机和游客随身配带设备通过蓝牙通讯模块建立数据通道,传输音频数据,所述代游设备主机和配套软件平台通过互联网建立连接,远端客户可通过配套软件平台向所述代游设备主机下达移动指令;所述代游设备主机具有独立的ID和控制密码,包括:中央处理模块、5G通讯模块、视频模块、音频模块、蓝牙通讯模块、移动底盘、远程移动控制模块、自动跟随模块、防碰撞模块、地理位置模块、液晶显示屏、电源模块和机身按键,其中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连接和控制上述各个模块,代游设备主机与外部互联网通过5G通讯模块连接,所述视频模块由摄像头和视频采集卡组成,用于在景点采集视频,所述音频模块由麦克风和音频频采集卡组成,用于在景点采集声音和做音频解码,所述远程移动控制模块用于接收远程游客遥控景点内的代游设备主机移动的控制指令,从而将接收到的指令转换成对移动底盘的控制指令,位于代游设备主机机身安装有防碰撞模块,所述自动跟随模块采集接收游客所佩戴的定位标签信息,用于代游设备主机自动跟随现场游客移动,自动跟随模块采用自动跟随算法,获取游客相对代游设备主机位置的变化,转换成移动底盘的控制指令,液晶显示屏安装于代游设备主机的前端,可显示设备租用状态、电量、信号强度、设备编号,电源模块内置于代游设备主机,用于设备的供电,所述机身按键,安装于代游设备主机前端,用于游客向代游设备主机下达控制指令;所述移动底盘安装于代游设备主机底部,可在景区范围内移动;游客随身配带设备由现场租用代游设备主机的游客随身配带,用于为主机提供跟踪信号、为游客提供音频采集和播放,包括蓝牙通讯模块、耳机、麦克风、定位标签和电源,耳机和麦克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承启邓庚盛黄文海邹伟平付爱英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