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密封结构、发动机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8260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密封结构、发动机及汽车。该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唇形密封圈,第一唇形密封圈设置在油底壳与发动机机体之间的相接处,第一唇形密封圈固定设置在油底壳或发动机机体的内部,第一唇形密封圈的端面与发动机机体相接,第一唇形密封圈的密封唇抵在油底壳上,第一唇形密封圈的唇口朝向发动机的外侧且与外部连通。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密封结构、发动机及汽车,当车辆经过涉水路段时,外部的水会接触第一唇形密封圈且对第一唇形密封圈产生压强,而第一唇型密封圈由于其固有的结构形式,会进行扩张,水位越高,唇形密封圈的密封唇在油底壳上抵得越紧,从而密封效果越好。从而密封效果越好。从而密封效果越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密封结构、发动机及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密封结构、发动机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油底壳位于发动机下部,用于收集和存储发动机润滑系统中的润滑油,防止润滑油氧化,散去部分热量,防止杂质进入以及保护曲轴箱或者防止内部机油溢出至外界环境,因此,发动机油底壳与发动机机体需严实密封。现有技术中,一般在发动机机体和油底壳质检安装密封垫来实现发动机的密封。但是当车辆处于涉水路段中,由于外界可能存在水位较深的路段,有时会超过1米,此时水位会产生较大压强,将挤压密封垫至变形,影响密封效果,或者雨水从密封垫密封不严处直接侵入发动机内部,导致油水混合,造成发动机进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密封结构、发动机及汽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车辆处于涉水路段时,可能将挤压密封垫至变形的技术问题。
[0004]一方面,本申请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密封结构,用于密封油底壳与发动机机体间的空隙,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唇形密封圈,所述第一唇形密封圈设置在所述油底壳与发动机机体之间的相接处,所述第一唇形密封圈固定设置在所述油底壳或所述发动机机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唇形密封圈的端面与所述发动机机体相接,所述第一唇形密封圈的密封唇抵在所述油底壳上,所述第一唇形密封圈的唇口朝向所述发动机的外侧且与外部连通。
[0005]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机体上与所述油底壳相接触的区域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唇形密封圈装配在所述第一安装槽中,所述第一唇形密封圈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顶部相接,所述第一安装槽与外部连通。
[0006]进一步地,所述油底壳上与所述发动机机体相接触的区域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唇形密封圈装配在所述第一安装槽中,所述第一唇形密封圈的密封唇抵在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部,所述第一安装槽与外部连通。
[0007]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O型圈,所述发动机机体上与所述油底壳相接触的区域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侧,所述O型圈装配在所述第三安装槽中。
[0008]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O型圈,所述油底壳上与所述发动机机体相接触的区域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侧,所述O型圈装配在所述第二安装槽中。
[0009]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第二唇形密封圈,所述发动机机体上与所述油底壳相接触的区域开设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侧,所述第二唇形密封圈装配在所述第三安装槽中,所述第二唇形密封圈的端面与所述第三安装槽的顶部相接,所述第二唇形密封圈的密封唇抵在所述油底壳上,所述第一唇形密封圈的唇
口朝向所述发动机的内侧且与所述发动机的内部腔室连通,所述第三安装槽与所述第一安装槽连通。
[0010]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第二唇形密封圈,所述油底壳上与所述发动机机体相接触的区域开设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二唇形密封圈装配在所述第三安装槽中,所述第二唇形密封圈的端面与所述第三安装槽的顶部相接,所述第二唇形密封圈的密封唇抵在所述油底壳上,所述第一唇形密封圈的唇口朝向所述发动机的内侧且与所述发动机的内部腔室连通,所述第二唇形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唇形密封圈的内侧,所述第三安装槽与所述第一安装槽连通。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唇形密封圈的唇口上设有第一支撑弹簧圈,所述第二唇形密封圈的唇口上均设有第二支撑弹簧圈。
[0012]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密封结构。
[0013]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以上所述的发动机。
[0014]本申请有益效果如下:
[001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汽车,包括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油底壳密封结构,当车辆经过涉水路段时,由于第一唇形密封圈的密封唇抵在油底壳上,第一唇形密封圈的唇口朝向发动机的外侧且与外部连通,因此,外部的水会接触第一唇形密封圈且对第一唇形密封圈产生压强,而第一唇型密封圈由于其固有的结构形式,会进行扩张,水位越高,唇形密封圈的密封唇在油底壳上抵得越紧,从而密封效果越好。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
[0017]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发动机油底壳密封结构;
[0018]图2为实施例2提供的发动机油底壳密封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1
[002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密封结构,用于密封油底壳与发动机机体间的空隙,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发动机油底壳密封结构,结合图1,本实施例中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唇形密封圈,第一唇形密封圈设置在油底壳2与发动机机体1之间的相接处,第一唇形密封圈固定设置在油底壳2或发动机机体1的内部,第一唇形密封圈的端面32与发动机机体1相接,第一唇形密封圈的密封唇31抵在油底壳2上,第一唇形密封圈的唇口朝向发动机的外侧且与外部连通。
[0022]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密封结构,当车辆经过涉水路段时,由于第一唇形密封圈的密封唇31抵在油底壳2上,第一唇形密封圈的唇口朝向发动机的外侧且与外部连通,因此,外部的水会接触第一唇形密封圈且对第一唇形密封圈产生压强,而第一唇型密封圈由于其固有的结构形式,会进行扩张,水位越高,唇形密封圈的密封唇在油底壳2上抵得越紧,从而密封效果越好。
[0023]进一步地,第一唇形密封圈可以固定设置在发动机机体1的内部,发动机机体1上与油底壳2相接触的区域开设有第一安装槽4,第一唇形密封圈装配在第一安装槽4中,第一唇形密封圈的端面32与第一安装槽4的顶部相接,第一安装槽4与外部连通。具体地,可在发动机机体1外侧与第一安装槽4之间开设环形的第一通孔41,即外部的水可通过第一通孔41进入第一安装槽4中,再具体地,可在发动机机体1的外侧底部与第一安装槽4之间开设环形的第一通孔41,即当外部的水位较低时,水即可进入第一安装槽4内。
[0024]进一步地,也可以在油底壳2上与发动机机体1相接触的区域开设第一安装槽,第一唇形密封圈装配在第一安装槽中,第一唇形密封圈的密封唇31抵在第一安装槽的底部,第一安装槽与外部连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0025]结合图1,本实施例中密封结构还包括O型圈5,发动机机体1上与油底壳2相接触的区域开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设置在第一安装槽4的内侧,O型圈5装配在第二安装槽中。因此,即使第一唇形密封圈发生意外遭受严重损坏,O型圈5也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密封结构,用于密封油底壳与发动机机体间的空隙,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唇形密封圈,所述第一唇形密封圈设置在所述油底壳与发动机机体之间的相接处,所述第一唇形密封圈固定设置在所述油底壳或所述发动机机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唇形密封圈的端面与所述发动机机体相接,所述第一唇形密封圈的密封唇抵在所述油底壳上,所述第一唇形密封圈的唇口朝向所述发动机的外侧且与外部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机体上与所述油底壳相接触的区域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唇形密封圈装配在所述第一安装槽中,所述第一唇形密封圈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顶部相接,所述第一安装槽与外部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上与所述发动机机体相接触的区域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唇形密封圈装配在所述第一安装槽中,所述第一唇形密封圈的密封唇抵在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部,所述第一安装槽与外部连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O型圈,所述发动机机体上与所述油底壳相接触的区域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侧,所述O型圈装配在所述第三安装槽中。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O型圈,所述油底壳上与所述发动机机体相接触的区域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侧,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阳东张贵海司华超
申请(专利权)人: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