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加热的风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8165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09
一种涂覆制品,其包括基底、第一介电层、第一金属层、第一底漆层、第二介电层、第二金属层、第二底漆层、第三介电层、第三底漆层、第三金属层,以及第四介电层。金属层的总组合厚度为至少30纳米且不超过60纳米。该制品可具有小于0.85Ω/≤的薄层电阻,不大于10%的可见光反射率,和至少70%的可见光透射率。和至少70%的可见光透射率。和至少70%的可见光透射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可加热的风挡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0001]本申请享有并且要求2020年2月1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2/976,645号和2019年3月2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2/825,326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将其公开内容并入本文。专利技术背景
专利

[0002]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车辆透明件,如车辆风挡(windshield),并且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涉及可加热的车辆风挡。技术考虑
[0003]使电流通过夹层车辆风挡上的导体将升高风挡的温度。这在较寒冷气候中特别适用于除雾和融化风挡上的冰和/或雪。在导线加热的风挡中,将细的电导线放置在风挡板层(ply)之间。导线连接到电源,例如常规的14伏车辆交流发电机。导线具有足够低的电阻以提供具有5至7瓦特/平方分米(W/dm2)的功率密度的风挡。
[0004]导线加热的风挡的问题是导线可以被车辆乘员看到,这在美学上是不期望的并且可能干扰透过风挡的可视性。如果减小导线的直径以试图减小导线的可视性,则必须增加导线的数量以维持期望的功率密度,这不利地降低风挡透过的总太阳能(TSET)。如果风挡的高度增加,则导线必须更长以维持期望的功率密度。对于美观和/或透射率而言,较长的导线也是不期望的。
[0005]一些加热的风挡使用透明导电涂层而不是导线。然而,这些涂层具有其自身的缺点。例如,常规的加热风挡涂层典型具有2欧姆/平方(Ω/

)或更大的薄层电阻。常规的14V(80安培,1120瓦特)交流发电机无法提供足够的电压来为常规的加热风挡涂层提供足以除冰的温度。因此,对于具有这些涂层的车辆,必须改变车辆以增加可用电压。例如,可用42V交流发电机来代替所述交流发电机,或者可以添加DC到DC转换器以升高来自14V交流发电机的电压。然而,这些解决方案增加了车辆电气系统的成本和复杂性。
[0006]因此,期望提供一种透明件,其减少或消除与常规可加热透明件相关的至少一些问题。专利技术概述
[0007]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在涂层堆叠体中添加金属银层来降低涂覆透明件的薄层电阻(sheet resistance)。具体地,涂层堆叠体内的银的总量在30nm和60nm之间;在35和47nm之间;在35和43nm之间,或在40和47nm之间。随着银厚度增加,薄层电阻降低。然而,如果涂层中的银层的总厚度太厚,则透射率降低到低于70%,这是不可接受的。另外,如果总的银厚度太厚,则玻璃的颜色将呈现红色,这是不期望的。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涂层堆叠体,其具有足够厚的总银以提供薄层电阻以允许用14V交流发电机除冰,并且具有高于70%、优选高于70.5%、更优选地高于71%的透光率。
[0008]本专利技术涉及包含基底的涂覆制品。该涂覆制品涂覆有位于基底上方的至少一个介电层和至少一个金属层。所述至少一个金属层具有以下组合厚度:至少30nm且不大于60nm;
至少35nm且不大于47nm;至少35nm且不大于43nm,或至少40且不大于47nm。
[0009]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涂覆制品。该涂覆制品包含基底。第一介电层位于基底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第一金属层位于第一介电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第二介电层位于第一底漆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第二金属层位于第二介电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第三介电层位于第二底漆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第三金属层位于第三介电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第四介电层位于第三底漆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金属层的总组合厚度为至少30nm,且不大于60nm。本专利技术可任选地进一步包含位于第四介电层上方的第四金属层,以及位于第四金属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的第五介电层。
[0010]在另一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涂覆制品。该涂覆制品包含基底。第一介电层位于基底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第一金属层位于第一介电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第一底漆层位于第一金属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第二介电层位于第一底漆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第二金属层位于第二介电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第二底漆层位于第二金属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第三介电层位于第二底漆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第三金属层位于第三介电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第三底漆层位于第三金属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第四介电层位于第三底漆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金属层的总组合厚度为至少30nm,且不大于60nm。本专利技术可任选地进一步包含位于第四介电层上方的第四金属层,位于第四金属层上方的第四底漆层,以及位于第四底漆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的第五介电层。
[0011]在另一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涂覆制品。该涂覆制品包含基底。第一介电层位于基底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第一金属层位于第一介电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第二介电层位于第一底漆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第二金属层位于第二介电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第三介电层位于第二底漆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第三金属层位于第三介电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第四介电层位于第三底漆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该制品具有不大于0.850欧姆每平方的薄层电阻。本专利技术可任选地进一步包含位于第四介电层上方的第四金属层,以及位于第四金属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的第五介电层。
[0012]在另一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涂覆制品。该涂覆制品包含基底。第一介电层位于基底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第一金属层位于第一介电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第一底漆层位于第一金属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第二介电层位于第一底漆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第二金属层位于第二介电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第二底漆层位于第二金属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第三介电层位于第二底漆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第三金属层位于第三介电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第三底漆层位于第三金属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第四介电层位于第三底漆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该制品具有不大于0.850欧姆每平方的薄层电阻。本专利技术可任选地进一步包含位于第四介电层上方的第四金属层,位于第四金属层上方的第四底漆层,以及位于第四底漆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的第五介电层。
[0013]在另一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涂覆制品。该涂覆制品包含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第一基底。第二基底位于第一基底的至少一部分上方,包含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涂层设置在第二表面或第三表面上方。该涂层具有位于第二表面或第三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的第一介电层。第一金属层位于第一介电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第二介电层位于第一金属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第二金属层位于第二介电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第三介电层位于第二金属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第三金属层位于第三介电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涂
覆的基底具有不大于10%的可见光反射率。本专利技术可任选地进一步包含位于第四介电层上方的第四金属层,以及位于第四金属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的第五介电层。
[0014]在另一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涂覆制品。该涂覆制品包含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第一基底。第二基底位于第一基底的至少一部分上方,包含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涂层设置在第二表面或第三表面上方。涂层具有位于第二表面或第三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的第一介电层。第一金属层位于第一介电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第一底漆层位于第一金属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第二介电层位于第一底漆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涂覆制品,其包含:基底;在基底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的第一介电层;在第一介电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的第一金属层;在第一金属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的第一底漆层;在第一底漆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的第二介电层;在第二介电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的第二金属层;在第二金属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的第二底漆层;在第二底漆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的第三介电层;在第三介电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的第三金属层;在第三金属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的第三底漆层;和在第三底漆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的第四介电层;其中金属层的总组合厚度为至少30纳米,且不超过60纳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覆制品,进一步包含:在第四介电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的第四金属层;在第四金属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的第四底漆层;和在第四底漆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的第五介电层。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涂覆制品,其中所述金属层中的至少一层包含以下至少一种:银、铜、金、铝、它们的混合物或它们的合金。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涂覆制品,其中至少一个介电层包含氮化硅膜。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涂覆制品,还包含最外部的保护涂层。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涂覆制品,其中所述涂覆制品具有至少70%的可见光透射率。7.一种涂覆制品,其包含:基底;在基底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的第一介电层;在第一介电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的第一金属层;在第一金属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的第一底漆层;在第一底漆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的第二介电层;在第二介电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的第二金属层;在第二金属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的第二底漆层;在第二底漆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的第三介电层;在第三介电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的第三金属层;在第三金属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的第三底漆层;和在第三底漆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的第四介电层;其中所述涂覆制品具有不大于0.85Ω/

的薄层电阻。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涂覆制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智训A
申请(专利权)人:维特罗平板玻璃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