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喷出头以及液体喷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8018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对配线基板进行连接时的载荷而导致的喷嘴流道的壁面中的裂纹的产生的液体喷出头以及液体喷出装置。液体喷出头具有:压力室;压电元件,其生成用于对压力室内的油墨施加压力的能量;喷嘴流道,其在X轴方向上延伸,并与喷出油墨的喷嘴连通;连通流道,其将压力室和喷嘴流道连通,并用于向喷嘴流道供给油墨;连通流道,其与喷嘴流道连通,并用于从喷嘴流道排出油墨;配线基板,其与对压电元件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电连接;配线部,其对配线基板和压电元件进行电连接,配线部在与X轴方向正交的Z轴方向上进行观察时,被设置于与喷嘴流道重叠的位置上,并在与X轴方向不同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体喷出头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喷出头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有一种通过对压电元件等进行驱动而对压力室内施加压力,从而从喷嘴喷出压力室内的液体的液体喷出头。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如下的头,在该头中,多个压电元件被排列为两列,并且用于向压电元件供给驱动信号的COF(Chip On Film:覆晶薄膜)基板被配置于列与列之间。在该头中,形成有用于连接COF基板的多个引线电极,并且各个引线电极沿着从一列朝向另一列的方向而延伸。
[0003]但是,在于内部使液体循环的结构的头中,存在有在连接了COF基板的位置的下方处沿着引线电极所延伸的方向而形成有送出液体的流道的情况。在这样的结构中,如果在连接COF基板时向下方施加较大的载荷,则有可能在构成流道的壁面中产生挠曲,从而产生裂纹。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

18377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液体喷出头的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压力室;第一能量生成元件,其生成用于对所述第一压力室内的液体施加压力的能量;喷嘴流道,其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与喷出液体的喷嘴连通;供给连通流道,其将所述第一压力室和所述喷嘴流道连通,并用于向所述喷嘴流道供给液体;排出连通流道,其与所述喷嘴流道连通,并用于从所述喷嘴流道排出液体;配线基板,其与对所述第一能量生成元件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电连接;第一配线部,其对所述配线基板和所述第一能量生成元件进行电连接,所述第一配线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进行观察时,被设置在与所述喷嘴流道重叠的位置上,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三方向上延伸。
[0006]液体喷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的液体喷出头;控制装置,其对所述液体喷出头的喷出动作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
[0008]图2为液体喷出头的分解立体图。
[0009]图3为图2中的A

A线的剖视图。
[0010]图4为放大了压电元件的附近的剖视图。
[0011]图5为放大了压电元件的附近的剖视图。
[0012]图6为从Z轴方向观察配线基板的周边的结构时的俯视图。
[0013]图7为图3中的B

B线的剖视图。
[0014]图8为从Z轴方向观察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出头的配线基板的周边的结
构时的俯视图。
[0015]图9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出头的分解立体图。
[0016]图10为从Z轴方向观察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出头时的俯视图。
[0017]图11为以与XZ平面平行的方式剖切液体喷出头的剖视图。
[0018]图12为以与XZ平面平行的方式剖切液体喷出头的剖视图。
[0019]图13为从Z轴方向观察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出头的配线基板的周边的结构时的俯视图。
[0020]图14为图11中的C

C线的剖视图。
[0021]图15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参照附图来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在各图中,各部的尺寸或比例尺适当地与实际情况有所不同。此外,虽然下文所叙述的实施方式为优选的具体例,并被附加了在技术上优选的各种限定,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只要在以下的说明中没有特别地记载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限定的内容,则并不限于这些方式。
[0023]1.第一实施方式
[0024]以下,在参照图1的同时,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100进行说明。
[0025]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100的结构的说明图。
[0026]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00为,将作为液体的油墨向介质PP喷出的喷墨方式的印刷装置。虽然介质PP典型而言为印刷纸张,但树脂薄膜或布帛等任意的印刷对象也能够作为介质PP而被利用。
[0027]如图1所例示的那样,液体喷出装置100具备对油墨进行贮留的液体容器93。作为液体容器93,例如能够采用在液体喷出装置100上可拆装的盒、由可挠性的薄膜形成的袋状的油墨袋、或可补充油墨的油墨罐等。在液体容器93中,贮留有颜色不同的多种油墨。
[0028]液体喷出装置100具备:控制装置90、移动机构91、输送机构92和循环机构94。
[0029]其中,控制装置90包括例如CPU或FPGA等处理电路、和半导体存储器等存储电路,并且对液体喷出装置100的各个要素进行控制。在此,所谓CPU为,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的简称,所谓FPGA为,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简称。
[0030]移动机构91在由控制装置90实施的控制下,将介质PP向+Y方向进行输送。另外,在下文中,将+Y方向、与+Y方向相反的方向即

Y方向统称为Y轴方向。
[0031]输送机构92在由控制装置90实施的控制下,使多个液体喷出头1在+X方向、以及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即

X方向上往复移动。另外,在下文中,将+X方向以及

X方向统称为X轴方向。在此,X轴方向是指,与Y轴方向交叉的方向。典型而言,所谓X轴方向为,与Y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输送机构92具备收纳外壳921、和固定有收纳外壳921的无接头带922,在收纳外壳921中,在X轴方向上并排地收纳有以Y轴方向为长边方向的多个液体喷出头1。另外,也可以将液体容器93与液体喷出头1一起收纳在收纳外壳921中。
[0032]循环机构94在由控制装置90实施的控制下,将被贮留于液体容器93内的油墨供给至被设置于液体喷出头1上的供给流道RB1中(参照图3)。而且,循环机构94在由控制装置90
实施的控制下,对被贮留于被设置在液体喷出头1中的排出流道RB2(参照图3)内的油墨进行回收,并使该回收的油墨回流至供给流道RB1。
[0033]控制装置90对液体喷出头1的喷出动作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在液体喷出头1中,从控制装置90被供给有用于对液体喷出头1进行驱动的驱动信号COM、和用于对液体喷出头1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SI。并且,液体喷出头1在由控制信号SI实施的控制下,通过驱动信号COM而被驱动,并使油墨从被设置于液体喷出头1中的M个喷嘴N(参照图2以及图3)的一部分或全部中向+Z方向喷出。在此,值M为,1以上的自然数。此外,+Z方向为,与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交叉的方向。典型而言,+Z方向为,与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在下文中,有时将+Z方向和与+Z方向相反的的方向即

Z方向统称为Z轴方向。
[0034]液体喷出头1以与由移动机构91实施的介质PP的输送和由输送机构92实施的液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压力室;第一能量生成元件,其生成用于对所述第一压力室内的液体施加压力的能量;喷嘴流道,其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与喷出液体的喷嘴连通;供给连通流道,其将所述第一压力室和所述喷嘴流道连通,并用于向所述喷嘴流道供给液体;排出连通流道,其与所述喷嘴流道连通,并用于从所述喷嘴流道排出液体;配线基板,其与对所述第一能量生成元件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电连接;第一配线部,其对所述配线基板和所述第一能量生成元件进行电连接,所述第一配线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进行观察时,被设置在与所述喷嘴流道重叠的位置上,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三方向上延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二压力室;第二能量生成元件,其生成用于对所述第二压力室内的液体施加压力的能量;第二配线部,其对所述配线基板和所述第二能量生成元件进行电连接,所述排出连通流道将所述第二压力室和所述喷嘴流道连通,所述第二配线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进行观察时,被设置在与所述喷嘴流道重叠的位置上,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四方向上延伸。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四方向平行。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线部和所述第二配线部的路径长度大致相等。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线基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进行观察时,位于所述喷嘴流道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大致中央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这双方正交。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玉井捷太郎长沼阳一福泽祐马鹰合仁司平井荣树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