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道面层间相对位移的监测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凝土道(路)面层间相对位移的监测结构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公路与机场建设的发展,其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对于公路(跑道)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路(道)面结构的完整性对于公路(跑道)的正常运行极为重要,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路(道)面面层与基层之间可能由于变形等原因产生相对的位移,这样的相对位移可能导致路(道)面结构完整性的损害,给运行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但是,由于面层与基层的交界处是隐藏在路(道)面内部的,无法通过常规的监测手段直接获得,目前尚无测试混凝土路(道)面层与基层相对位移的有效方法,也无法实现对于其相对位移实时反馈的有效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道(路)面层间相对位移的监测结构和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道面层间相对位移的监测结构,包括道面本体,所述道面本体包括面层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道面层间相对位移的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道面本体(1),所述道面本体(1)包括面层(11)、基层(12)、以及位于面层(11)表面的切缝(13),所述面层(11)中设有第一位移监测装置(2)和第二位移监测装置(3),所述第一位移监测装置(2)用于监测道面延伸方向上切缝(13)两侧的面层(11)之间的相对位移变化,所述第二位移监测装置(3)用于监测道面延伸方向上面层(11)的自身体积变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道面层间相对位移的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11)的厚度为20~50c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道面层间相对位移的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2)的厚度为20~50c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道面层间相对位移的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缝(13)的深度为10~20c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道面层间相对位移的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缝(13)的深度为面层厚度的40~60%。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道面层间相对位移的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缝(13)的延伸方向与道面本体(1)的延伸方向相配合。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凝土道面层间相对位移的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缝(13)竖直设置,且切缝(1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高望,张家科,袁捷,凌建明,赵鸿铎,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