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凑精密液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07301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紧凑精密液压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油箱侧壁竖向设置伺服电机驱动的螺杆泵,油箱上固定设置液位继电器、集成块、两蓄能器,集成块设置连接有溢流阀、压力传感器、高压滤油器,螺杆泵管路连接集成块输入压力,集成块管路依次连接第一减压阀、第一蓄能器、第二减压阀、第二蓄能器输出恒压,油箱及连接油箱的元件装设于箱体内,油箱设置管路穿过箱体壁体外接外置式冷却器,箱体设置触摸屏及电控系统,该系统压力控制精度高,稳定性好,液压系统占用空间小,竖向设置的伺服泵电机组压力输出稳定性高,寿命长,干扰因素低,三级压力控制稳压效果好,外置温度控制节省空间并减少压力干扰,元件配置合理,无机械振动扰动。无机械振动扰动。无机械振动扰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紧凑精密液压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液压精密控制系统
,具体是一种紧凑精密液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精确控制的液压静压输出广泛应用于高精度加工过程中,例如用于静压轴承、静压导轨等,目前的精密液压油源控制技术的压力恒定控制精度一般大于1

,小于1

的更高精度很难实现,或者很难稳定的保持,同时现有的精密液压系统体积普遍比较庞大,不合理的系统设置及结构组成对精度控制影响较大,也不满足精密系统的紧凑应用要求,现有油源控制回路技术较多采用高精度的比例伺服阀和\或较精确控制的泵进行控制输出油压,但普遍存在稳定性较差,干扰多,输出精度不够高的问题,不适应现阶段工业化精密制造生产需求,因此,需要开发一种高精度压力控制系统紧凑的配置方案,从而克服影响压力精度的多种干扰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在保证高精度压力稳定控制的工况下,本技术能够克服影响压力精度的多种干扰因素,解决系统配置及组成紧凑连接的问题,专利技术一种紧凑精密液压系统。
[0004]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紧凑精密液压系统,包括连接油箱的泵电机组、阀、传感器,泵电机组、阀、传感器组成供油回路,还包括:第一蓄能器、第二蓄能器,泵电机组由第一伺服电机驱动连接液压泵组成,油箱侧壁竖向设置第一伺服电机驱动连接的液压泵,阀包括:溢流阀、第一减压阀、第二减压阀,传感器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液位继电器,溢流阀螺纹插装于集成块一,第一压力传感器连接设置于集成块一,液位继电器、集成块一、第一蓄能器、第二蓄能器分别固定设置于油箱上,液压泵的吸油口管路连接油箱内,集成块一内设油道连通溢流阀P口、第一压力传感器并外接管路分别连通第一蓄能器、第一减压阀进口、液压泵出口,集成块一设置连接油箱内的回油管路并沟通溢流阀T口,第一减压阀的出口设置管路分别连接第二减压阀、第二蓄能器,油箱及连接油箱的元件装设于箱体内,油箱设置管路穿过箱体壁体外接外置式冷却器,箱体设置触摸屏及电控系统,第二减压阀管路连接负载。
[0006]液压泵为螺杆泵。
[0007]还包括回油回路,回油回路为连接负载至油箱的回油泵,油箱侧壁竖向设置第二伺服电机驱动连接回油泵,管路连接负载和回油泵吸油口,回油泵压力口管路连接油箱。
[0008]集成块一设置板式安装的高压滤油器,高压滤油器进口连通液压泵出口,高压滤油器出口连通溢流阀T口。
[0009]油箱顶部固定设置两阀板并分别通过接头旋拧固定第一蓄能器、第二蓄能器,阀板内设置油道,固定所述第一蓄能器的阀板和集成块一设置管路连接,从而连通第一减压阀进口,固定第二蓄能器的阀板和第一减压阀出口设置管路连通。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以获得以下技术效果:精密液压系统压力控制精度高,稳定性好,液压系统占用空间小,竖向设置的伺服泵电机组压力输出稳定性高,寿命长,干扰因素低,三级压力控制稳压效果好,外置温度控制节省空间并减少压力干扰,元件配置合理,无机械振动扰动。
[0011]本技术的精密液压系统设计紧凑,功能齐全,干扰小。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原理图;
[0013]图2是本技术液压系统的连接组成三维外型图;
[0014]图3是本技术液压系统的连接组成俯视图;
[0015]图4是本技术连接组成三维外型图。
[0016]其中,1

油箱、2

截止阀、3

液位计、4

空滤器、5

回油过滤器、6

回油泵、7

第二伺服电机、8

第一温度传感器、9

液位继电器、10

第一伺服电机、11

液压泵、12

冷却器、13

高压滤油器、14

溢流阀、15

第一压力传感器、16

第一蓄能器、17

第一减压阀、18

第二蓄能器、19

第二减压阀、20

第二压力传感器、21

第二温度传感器、22

集成块一、23

集成块二、24

箱体、25

通气格栅、26

触摸屏。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

2,一种紧凑精密液压系统,包括分别连接油箱1的供油回路、回油回路、冷却回路;
[0018]其中,供油回路包括:第一伺服电机10驱动的液压泵11、减压阀、蓄能器、溢流阀14、高压滤油器,液压泵11吸油口连接油箱1,液压泵11出口连接高压滤油器13,高压滤油器13出口连接溢流阀14,溢流阀14回油连接油箱1,蓄能器包括第一蓄能器16、第二蓄能器18,减压阀包括:第一减压阀17、第二减压阀19,高压滤油器13出口连接第一蓄能器16和第一减压阀17,第一减压阀17出口连接第二蓄能器18和第二减压阀19,第二减压阀19出口连接对外供油的A口,高压滤油器13出口连接设置第一压力传感器15;液压泵11优选螺杆泵。
[0019]优选的,高压滤油器13设置有压差发讯器LF。
[0020]进一步的,第二减压阀19出口还连接设置第二压力传感器20、第二温度传感器21。
[0021]回油回路包括:第二伺服电机7驱动的回油泵6、回油过滤器5,其中,B口为回油口,B口连接回油泵6,回油泵6输出连接回油过滤器5,回油过滤器5输出连接油箱1;回油泵6优选螺杆泵。
[0022]冷却回路为进出口分别连接油箱1的冷却器12,冷却器12优选变频油冷机,油箱1还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8、液位继电器9、液位计3。
[0023]如图2

4所示,油箱1固定设置于箱体24内,液位计3设置于油箱1侧面,第一温度传感器8、液位继电器9、空滤器4、回油过滤器5、集成块二23分别设置于油箱1顶部,油箱1侧壁并列设置两支架,两支架上分别竖向设置第一伺服电机10、第二伺服电机7,两支架下分别设置竖向的液压泵11、回油泵6,第一伺服电机10驱动连接液压泵11,第二伺服电机7驱动连接回油泵6,驱动连接部设置联轴器,B口管路连接回油泵6吸油口,回油泵6的压力油口管路连接回油过滤器5进油口,液压泵11的吸油口管路连接油箱1内,集成块一22固定设置于油
箱1侧壁边缘,并处于第一伺服电机10、第二伺服电机7之间,集成块一22侧壁固定连接板式高压滤油器13,集成块一22上分别固定连接设置螺纹插装的溢流阀14、第一压力传感器15,集成块一22内设油道连通溢流阀14P口、第一压力传感器15、高压滤油器13的出口,集成块一22设置连接油箱1内的管路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紧凑精密液压系统,包括连接油箱(1)的泵电机组、阀、传感器,泵电机组、阀、传感器组成供油回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蓄能器(16)、第二蓄能器(18),所述泵电机组由第一伺服电机(10)驱动连接液压泵(11)组成,所述油箱(1)侧壁竖向设置第一伺服电机(10)驱动连接的液压泵(11),所述阀包括:溢流阀(14)、第一减压阀(17)、第二减压阀(19),所述传感器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15)、第一温度传感器(8)、液位继电器(9),所述溢流阀(14)螺纹插装于集成块一(22),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5)连接设置于集成块一(22),所述液位继电器(9)、集成块一(22)、第一蓄能器(16)、第二蓄能器(18)分别固定设置于油箱(1)上,所述液压泵(11)的吸油口管路连接油箱(1)内,所述集成块一(22)内设油道连通溢流阀(14)P口、第一压力传感器(15)并外接管路分别连通第一蓄能器(16)、第一减压阀(17)进口、液压泵(11)出口,所述集成块一(22)设置连接油箱(1)内的回油管路并连通溢流阀(14)T口,所述第一减压阀(17)的出口设置管路分别连接第二减压阀(19)、第二蓄能器(18),所述油箱(1)及连接油箱(1)的元件装设于箱体(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宁屈鹏飞程俊红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高行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