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庄鸿鹏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可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07162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可视系统,用于替代汽车的物理玻璃后视镜,它包括分别装设在汽车车身前半部两侧位置的两载体,每一载体上分别装设有三个摄像镜头,其一摄像镜头装设在载体朝向车前的侧面上并用于获取A柱盲区的图像,另两摄像镜头装设在载体朝向车后的侧面上并用于获取车身侧后方区域的图像,具有带微控制器的智能控制模块及至少一屏幕,每一载体上的三个摄像镜头均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并能将获取的图像信息传输至智能控制模块,屏幕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并用于显示每一摄像镜头获取的图像信息。它具有如下优点:解决A柱盲区问题,提高驾驶的可操作性、便利性和安全性,整车减小风阻,降低噪音。降低噪音。降低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可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电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可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汽车行业已进入电子时代,现有汽车观察车身周围的情况是通过物理后视镜观察,为了能够在后视镜片中反映出足够的视野,物理后视镜的外形较大,汽车行驶起来后风阻及噪声也相应增大,同时,现有物理后视镜不能反映出A柱盲区的情况,驾驶员在需要转弯掉头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探出脑袋观察A柱盲区的情况,给驾驶员带来一定驾驶操作难度,且给驾驶员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可视系统,其克服了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汽车可视系统,它包括分别装设在汽车车身前半部两侧位置的两载体,每一载体上分别装设有三个摄像镜头,其一摄像镜头装设在载体朝向车前的侧面上并用于获取A柱盲区的图像,另两摄像镜头装设在载体朝向车后的侧面上并用于获取车身侧后方区域的图像,具有带微控制器的智能控制模块及至少一屏幕,所述每一载体上的三个摄像镜头均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并能将获取的图像信息传输至智能控制模块,所述屏幕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并用于显示每一摄像镜头获取的图像信息。
[0006]一实施例之中:所述载体的形状是由相互垂直的两个纵向面经过圆锥椎体轴向去剖开圆锥椎体后形成的四分之一椎体,所述四分之一椎体具有两纵向垂直面、一底面和一锥面,所述载体的锥面朝向车前,所述其一纵向垂直面朝向车身并与车身连接,所述底面朝向车后,所述其一摄像镜头装设在锥面上,所述另两摄像头装设在底面上。
[0007]一实施例之中:所述载体的形状是由相互垂直的两个纵向面经过子弹头状实体的轴向去剖开子弹头状实体后形成的四分之一子弹头状实体,所述四分之一子弹头实体具有两纵向垂直面、一底面和一锥面,所述载体的锥面朝向车前,所述其一纵向垂直面朝向车身并与车身连接,所述底面朝向车后,所述其一摄像镜头装设在锥面上,所述另两摄像头装设在底面上。
[0008]一实施例之中:包括六个屏幕,分别对应显示六个摄像镜头获取的图像信息。
[0009]一实施例之中:所述六个屏幕三个一组分设在车身两侧的A柱上,左侧A柱上的三个屏幕用于显示左侧载体上的三个摄像镜头获取的图像信息,右侧A柱上的三个屏幕用于显示右侧载体上的三个摄像镜头获取的图像信息。
[0010]一实施例之中:所述两侧A柱上的三个屏幕沿着A柱的延伸方向自上而下呈前后阶梯式布设。
[0011]一实施例之中:所述屏幕与A柱活动连接,实现屏幕可视角度的调节。
[0012]一实施例之中:还包括装设在车身前端部及车身后端部的前雷达装置和后雷达装置,所述前雷达装置和后雷达装置均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检测车身至车身前后空间障碍物的距离。
[0013]一实施例之中:所述前雷达装置具有三个,在车身前端部沿着车身横向均匀间隔布设,所述后雷达装置具有三个,在车身后端部沿着车身横向均匀间隔布设。
[0014]一实施例之中:所述载体设在汽车车身前半部靠近A柱的位置。
[0015]一实施例之中:所述两载体分别安装在原汽车两玻璃后视镜的位置。
[0016]本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0017]1、通过摄像镜头获取A柱盲区的图像及车身侧后方区域的图像,并通过车内屏幕显示出来,克服了现有物理后视镜的A柱盲区问题,使得驾驶员在观察车身周围环境时,无需探头,提高了驾驶时的可操作性、便利性及安全性。
[0018]2、本案所述汽车可视系统可实现现有物理后视镜的后视功能,因此可代替现有物理后视镜工作,改用四分之一椎体形状或四分之一子弹头形状的载体承载摄像镜头,符合空气动力学,减小风阻及噪音。
[0019]3、在车身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安装雷达,再结合载体上的摄像镜头,实现汽车整车周围的全方位监视。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图1绘示了汽车整车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2]图2绘示了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3]图3绘示了汽车整车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4]图4绘示了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5]图5绘示了汽车整车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0026]图6绘示了载体的结构及摄像镜头在载体上的安装示意图;
[0027]图7绘示了屏幕与人眼之间的视角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请查阅图1至图6,一种汽车可视系统,它包括分别装设在汽车车身前半部两侧位置的两载体1,两载物体1的前端为汽车的前挡风玻璃6,具体地,该载体1具体是设在汽车车身前半部靠近A柱100的位置,或者现有后视镜所在的位置,每一载体1上分别装设有三个摄像镜头2,其一摄像镜头21装设在载体1朝向车前的侧面上并用于获取A柱100盲区的图像,另两摄像镜头22装设在载体1朝向车后的侧面上并用于获取车身侧后方区域的图像,具有带微控制器的智能控制模块及至少一屏幕3,该每一载体1上的三个摄像镜头2均与该智能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并能将获取的图像信息传输至智能控制模块,该屏幕3与该智能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并用于显示每一摄像镜头2获取的图像信息。该六个摄像镜头2在相应的载体上根据现有技术均可实现摄像角度调节。
[0029]该载体1的形状是由相互垂直的两个纵向面经过圆锥椎体轴向去剖开圆锥椎体后形成的四分之一椎体,该四分之一椎体具有两纵向垂直面、一底面和一锥面,该载体1的锥
面朝向车前,该其一纵向垂直面朝向车身并与车身连接,所述底面朝向车后,所述其一摄像镜头21装设在锥面上,所述另两摄像头22装设在底面上。本实施例中,该载体1的形状是由相互垂直的两个纵向面经过子弹头状实体的轴向去剖开子弹头状实体后形成的四分之一子弹头状实体,该四分之一子弹头实体具有两纵向垂直面、一底面和一锥面,该载体1的锥面朝向车前,该其一纵向垂直面朝向车身并与车身连接,所述底面朝向车后,所述其一摄像镜头21装设在锥面上,所述另两摄像头22装设在底面上。采用四分之一椎体或四分之一子弹头实体形状的载体,更加符合空气动力学的要求,降低汽车风阻及噪声。
[0030]本实施例中,采用六个屏幕3,分别对应显示六个摄像镜头2获取的图像信息。该六个屏幕3三个一组分设在车身两侧的A柱100上,左侧A柱100上的三个屏幕用于显示左侧载体上的三个摄像镜头获取的图像信息,右侧A柱100上的三个屏幕用于显示右侧载体上的三个摄像镜头获取的图像信息。该两侧A柱100上的三个屏幕3沿着A柱100的延伸方向自上而下呈前后阶梯式布设。请查阅图7,为了适应不同体型的驾驶员的观察要求,该屏幕3与A柱100采用活动连接,实现屏幕3可视角度的调节,该活动连接可为枢转连接、铰接,或者该活动连接为采用受力后可弯曲变形(如金属的塑性变形弯曲)的材料连接,达到调节屏幕角度的目的。除此以外,根据需要,该屏幕3还可以设在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可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装设在汽车车身前半部两侧位置的两载体,每一载体上分别装设有三个摄像镜头,其一摄像镜头装设在载体朝向车前的侧面上并用于获取A柱盲区的图像,另两摄像镜头装设在载体朝向车后的侧面上并用于获取车身侧后方区域的图像,具有带微控制器的智能控制模块及至少一屏幕,所述每一载体上的三个摄像镜头均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并能将获取的图像信息传输至智能控制模块,所述屏幕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并用于显示每一摄像镜头获取的图像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可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的形状是由相互垂直的两个纵向面经过圆锥椎体轴向去剖开圆锥椎体后形成的四分之一椎体,所述四分之一椎体具有两纵向垂直面、一底面和一锥面,所述载体的锥面朝向车前,所述其一纵向垂直面朝向车身并与车身连接,所述底面朝向车后,所述其一摄像镜头装设在锥面上,所述另两摄像头装设在底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可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的形状是由相互垂直的两个纵向面经过子弹头状实体的轴向去剖开子弹头状实体后形成的四分之一子弹头状实体,所述四分之一子弹头实体具有两纵向垂直面、一底面和一锥面,所述载体的锥面朝向车前,所述其一纵向垂直面朝向车身并与车身连接,所述底面朝向车后,所述其一摄像镜头装设在锥面上,所述另两摄像头装设在底面上。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鸿鹏
申请(专利权)人:庄鸿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