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湿地的过滤沉淀池
[0001]本技术属于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态湿地的过滤沉淀池。
技术介绍
[0002]生态湿地作为一种水域生态系统,其可以通过水生植物的作用,以及化学、生物过程,吸收、固定、转化土壤和水中的营养物质,降解有毒污染物质,具有净化水体,消减环境污染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污水净化处理的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人工生态湿地作为一种新兴的污水治理方法,其相对于传统的化学治理、打捞治理、充气曝氧治理、机器治理等方法,由于具有成本低廉、能耗低、便于维护、工艺简单及水质净化效果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0003]人工生态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湿地的过滤沉淀池,包括过滤沉淀池本体,其特征在于:过滤沉淀池本体内部固定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将过滤沉淀池本体内部分为三个独立的腔室,分别为过滤室、絮凝室、沉淀室,过滤室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管,沉淀室上部的一侧连通有出水管,过滤室的底部与絮凝室的上部之间连通有连接管,连接管上设有水泵,第二隔板的上部开设有溢流孔;过滤室内部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用于过滤固体垃圾的过滤装置,过滤室内部的下方设置有生物过滤层,絮凝室内部的上方设置有用于混合絮凝剂和污水的混合装置,絮凝室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对絮凝室底部的沉淀物进行清理的清理装置;所述混合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絮凝室顶部一侧的安装架,安装架上固定连接有竖直向下设置的混药筒,混药筒为上下开口、内部中空的筒体结构,混药筒的顶端位于絮凝室外部并与安装架固定连接,混药筒的底端延伸至絮凝室内部的上方,混药筒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为位于上方的加药区及位于下方的混合区,混合区的内径大于加药区的内径,加药区上部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竖直向下设置的加药管,加药管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开口,连接管背离过滤室的一端延伸至絮凝室内部并与加药区的下部相连通,连接管位于加药管底部的下方,混合区顶部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缓冲板,缓冲板上均布有透水孔,混合区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有多个上下交错设置的折流板,折流板位于缓冲板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湿地的过滤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过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照军,岳举,邵振华,付存真,司生生,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裕隆水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