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鞍座可前后移动的儿童三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7061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鞍座可前后移动的儿童三轮车,车体由车架和位于车架前端的前轮组件和位于车架后端的后轮组件组成,车架通过连接架连接鞍座移动装置,鞍座移动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包括顶部具有开口的矩形壳体,矩形壳体开口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设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松开手拧螺栓,手拧螺栓的螺帽在两行凸起间的限位下向上移动,使得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间产生可移动的间隙,在将鞍座根据需求进行移动,鞍座带动板体移动就,再次旋紧手拧螺栓,在手拧螺栓的螺杆作用下,螺帽向下移动,重新将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紧密固定住,从而提供了一种鞍座可前后移动的儿童三轮车。后移动的儿童三轮车。后移动的儿童三轮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鞍座可前后移动的儿童三轮车


[0001]本技术涉及儿童三轮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鞍座可前后移动的儿童三轮车。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儿童三轮车,包括前叉、设置于所述的前叉下部的前轮、设置于所述的前叉上并能够控制所述的前轮转向的车把、后车架、设置于所述的后车架上的鞍座、分别设置于所述的后车架的两侧部的后轮,在使用过程中,所述的鞍座相对所述的后车架的位置相对固定,儿童使用时,不能根据儿童的骑行习惯对鞍座的位置进行调整,因此,提供一种鞍座可前后移动的儿童三轮车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鞍座可前后移动的儿童三轮车。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0007]一种鞍座可前后移动的儿童三轮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由车架和位于车架前端的前轮组件和位于车架后端的后轮组件组成,所述车架通过连接架连接鞍座移动装置,所述鞍座移动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顶部具有开口的矩形壳体,所述矩形壳体开口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设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中部设有一条与所述矩形壳体内部相通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用于连接手拧螺栓的第一螺孔;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设有对称设置有两行凸起,所述板体上位于两行凸起间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手拧螺栓的螺帽夹设于两行凸起间,所述手拧螺栓的螺杆穿过所述第一限位孔螺纹连接螺帽,所述板体上螺纹连接有鞍座。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用于连接第二螺栓的第二螺孔,所述板体上相对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孔相对应的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螺栓依次穿过第二螺孔和第二限位孔。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孔和所述第二限位孔均呈跑道状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螺纹连接有U型支架,所述U型支架的两个自由端均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扶手杆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个安装座的第一安装孔内,所述安装座通过第二安装孔安装车篷总成。
[0011]优选的,所述后轮组件包括T型连轴,所述T型连轴的竖直端连接所述车架,所述T型连轴的水平端转动安装有车轮,所述T型连轴的水平端上左右对称的设置有两套夹具,所述T型连轴通过夹具连接踏板或储物盒。
[0012]优选的,所述夹具为拱状的管箍,所述管箍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T型连轴上,所述
管箍中间凸起部分设有用于连接踏板或储物盒的第三螺孔。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松开手拧螺栓,手拧螺栓的螺帽在两行凸起间的限位下向上移动,使得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间产生可移动的间隙,在将鞍座根据需求进行移动,鞍座带动板体移动就,再次旋紧手拧螺栓,在手拧螺栓的螺杆作用下,螺帽向下移动,重新将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紧密固定住,从而提供了一种鞍座可前后移动的儿童三轮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种鞍座可前后移动的儿童三轮车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鞍座移动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0017]图3为第一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第二连接组件的机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后轮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
车架;2

连接架;3

第一连接组件;4

第二连接组件;5

鞍座;6

扶手杆;7

车篷总成;8

安装座;9

U型支架;10

后轮组件;11

前轮组件;31

第二连接板;32

矩形壳体;33

手拧螺栓;34

第一凹槽;35

第一连接板;41

第二限位孔;42

凸起;43

第一限位孔;44

板体;101

踏板;102

夹具;103

T型连轴;104

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更好的解释本技术,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0023]请参照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鞍座可前后移动的儿童三轮车,包括车体,车体由车架1和位于车架1前端的前轮组件11和位于车架1后端的后轮组件10组成,车架1通过连接架2连接鞍座移动装置,鞍座移动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组件3和第二连接组件4,第一连接组件3包括顶部具有开口的矩形壳体32,矩形壳体32开口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设有第一连接板35和第二连接板31,矩形壳体32不仅便于与连接架2固定连接,而且为第一连接板35底部的手拧螺栓33的转动留下转动空间,第一连接板35的中部设有一条与矩形壳体32内部相通的第一凹槽34,第一凹槽34内设有用于连接手拧螺栓33的第一螺孔;第二连接组件4包括板体44,板体44上设有对称设置有两行凸起42,板体44上位于两行凸起42间设有第一限位孔43,手拧螺栓33的螺帽夹设于两行凸起42间,手拧螺栓33的螺杆穿过第一限位孔43螺纹连接螺帽,板体44上螺纹连接有鞍座5;使用时,松开手拧螺栓33,手拧螺栓33的螺帽在两行凸起42间的限位下向上移动,使得第一连接组件3和第二连接组件4间产生可移动的间隙,在将鞍座5根据需求进行移动,鞍座5带动板体44移动就,再次旋紧手拧螺栓33,在手拧螺栓33的螺杆作用下,螺帽向下移动,重新将第一连接组件3和第二连接组件4紧密固定住。
[0024]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31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用于连接第二螺栓的第二螺孔,板体44上相对设置有与第二螺孔相对应的第二限位孔41,第二螺栓依次穿过第二螺孔和第二限位孔41,第一限位孔43和第二限位孔41均呈跑道状结构,在第一限位孔43和第二限位孔
41的限位下,板体44能够带动鞍座5水平移动。
[0025]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35上螺纹连接有U型支架9,U型支架9的两个自由端均安装有安装座8,安装座8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扶手杆6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个安装座8的第一安装孔内,安装座8通过第二安装孔安装车篷总成7。
[0026]参考图4,本实施例中,后轮组件10包括T型连轴103,T型连轴103的竖直端连接车架1,T型连轴103的水平端转动安装有车轮104,T型连轴103的水平端上左右对称的设置有两套夹具102,T型连轴103通过夹具102连接踏板101或储物盒,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鞍座可前后移动的儿童三轮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由车架和位于车架前端的前轮组件和位于车架后端的后轮组件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通过连接架连接鞍座移动装置,所述鞍座移动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顶部具有开口的矩形壳体,所述矩形壳体开口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设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中部设有一条与所述矩形壳体内部相通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用于连接手拧螺栓的第一螺孔;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设有对称设置有两行凸起,所述板体上位于两行凸起间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手拧螺栓的螺帽夹设于两行凸起间,所述手拧螺栓的螺杆穿过所述第一限位孔螺纹连接螺帽,所述板体上螺纹连接有鞍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鞍座可前后移动的儿童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用于连接第二螺栓的第二螺孔,所述板体上相对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孔相对应的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螺栓依次穿过第二螺孔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龙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贝思瑞婴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