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梁施工挂篮用滑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6892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梁施工挂篮用滑移装置,包括拉力组件、反力件、以及连接杆;所述拉力组件包括支撑底座和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中轴线和所述反力件的中轴线相重合;所述反力件与所述连续梁顶面上的预埋件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穿过反力件后通过第一固定件与所述反力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千斤顶通过第二固定件与所述千斤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所述拉力组件、所述反力件、以及连接杆,每次移动挂篮时只需4人即可完成滑移工作,操作简便;利用连接杆完成所述拉力组件和所述反力件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转换,实现挂篮的滑移,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工序转换时间。缩短了工序转换时间。缩短了工序转换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梁施工挂篮用滑移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挂篮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连续梁施工挂篮用滑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国内高速铁路、公路、市政工程等基础建设相应地进入迅猛发展阶段,连续梁在铁路、公路、市政施工中的地位既常见又重要;但由于施工工期要求较紧,连续梁施工相对施工工期跨度较大,施工工序较多,如何在每一块段施工过程中提高功效,对于整个工期有着重大的意义。传统挂篮滑移利用倒滑链滑模施工,每套挂篮(2个)每次滑模至下一块段(长度3.0m)最少要有12人同时施工,工序繁琐,每个挂篮两端倒链同步牵引协调操作难度大,每次需要进行倒链的安装和拆除,且滑移效率较低,滑移工序施工6小时,不利于施工要求,施工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连续梁施工挂篮用滑移装置,通过设置所述拉力组件、所述反力件、以及连接杆,每次移动挂篮时只需4人即可完成滑移工作,操作简便;利用连接杆完成所述拉力组件和所述反力件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转换,实现挂篮的滑移,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工序转换时间。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续梁施工挂篮用滑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挂篮主梁末端的拉力组件、设置在连续梁顶面上的反力件、以及水平设置在所述挂篮主梁下方且用于连接所述拉力组件和所述反力件的连接杆;
[0005]所述拉力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挂篮主梁末端的支撑底座和安装在所述支撑底座上的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中轴线和所述反力件的中轴线相重合;
[0006]所述反力件布设在所述挂篮主梁底部,所述反力件与所述连续梁顶面上的预埋件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
[0007]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穿过反力件后通过第一固定件与所述反力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千斤顶通过第二固定件与所述千斤顶固定连接。
[0008]上述的一种连续梁施工挂篮用滑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为L形结构,所述支撑底座的开口方向远离所述挂篮主梁。
[0009]上述的一种连续梁施工挂篮用滑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反力件的端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垫板;所述第二固定件和所述千斤顶的端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垫板。
[0010]上述的一种连续梁施工挂篮用滑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和所述第一固定件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和第二固定件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001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2]1、本技术通过设置所述拉力组件、所述反力件、以及连接杆,每次移动挂篮时
只需4人即可完成滑移工作,操作简便,挂篮滑移同步前行,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工序转换时间,具有较高的经济和时间效益。
[0013]2、本技术利用连接杆完成所述拉力组件和所述反力件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转换,实现挂篮的滑移,结构简单。
[0014]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设置所述拉力组件、所述反力件、以及连接杆,每次移动挂篮时只需4人即可完成滑移工作,操作简便;利用连接杆完成所述拉力组件和所述反力件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转换,实现挂篮的滑移,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工序转换时间。
[0015]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1—挂篮主梁;
ꢀꢀꢀꢀꢀꢀꢀꢀꢀꢀ
2—连续梁顶面;
ꢀꢀꢀꢀꢀꢀꢀꢀ
3—反力件;
[0020]4—连接杆;
ꢀꢀꢀꢀꢀꢀꢀꢀꢀꢀꢀꢀ
5—支撑底座;
ꢀꢀꢀꢀꢀꢀꢀꢀꢀꢀ
6—千斤顶;
[0021]7—预埋件;
ꢀꢀꢀꢀꢀꢀꢀꢀꢀꢀꢀꢀ
8—连接件;
ꢀꢀꢀꢀꢀꢀꢀꢀꢀꢀꢀꢀ
9—第一固定件;
[0022]10—第二固定件;
ꢀꢀꢀꢀꢀꢀꢀ
11—第一垫板;
ꢀꢀꢀꢀꢀꢀꢀꢀꢀ
12—第二垫板;
[0023]13—缓冲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设置在挂篮主梁1末端的拉力组件、设置在连续梁顶面2上的反力件3、以及水平设置在所述挂篮主梁1下方且用于连接所述拉力组件和所述反力件3的连接杆4;
[0025]所述拉力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挂篮主梁1末端的支撑底座5和安装在所述支撑底座5上的千斤顶6;所述千斤顶6的中轴线和所述反力件3的中轴线相重合;
[0026]所述反力件3布设在所述挂篮主梁1底部,所述反力件3与所述连续梁顶面2上的预埋件7通过连接件8固定连接;
[0027]所述连接杆4的一端穿过反力件3后通过第一固定件9与所述反力件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4的另一端穿过千斤顶6通过第二固定件10与所述千斤顶6固定连接。
[0028]实际使用时,通过设置所述拉力组件、所述反力件3、以及连接杆4,每次移动挂篮时只需4人即可完成滑移工作,操作简便,挂篮滑移同步前行,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工序转换时间,具有较高的经济和时间效益。
[0029]其中,利用连接杆4完成所述拉力组件和所述反力件3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转换,实现挂篮的滑移,结构简单。
[003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连接件8和所述连续梁顶面2之间设置有缓冲垫片13,设置缓冲垫片13是为了防止本滑移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对浇筑好的连续梁顶面2造成损伤。所述千斤顶6选用的是750KN穿心式千斤顶,所述连接杆4选用的是直径Φ为32mm的精轧螺纹钢制成,所述反力件3选用的是36a工字钢加工而成,所述连接杆4和所述反力件3均选用施工现
场常用的材料制成。特别的,每套挂篮上安装四个本滑移装置,每次滑模至下一块段长度3.0m只需4人即可完成滑移工作,且挂篮前进速度控制在4cm/min。
[0031]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底座5为L形结构,所述支撑底座5的开口方向远离所述挂篮主梁1。
[0032]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千斤顶6安装在所述支撑底座5的开口内,所述千斤顶6的端部抵接在所述支撑底座5的拐角处。
[003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9和所述反力件3的端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垫板11;所述第二固定件10和所述千斤顶6的端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垫板12。
[0034]如图1和图2所示,设置所述第一垫板11和所述第二垫板12是为了防止在本滑移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对反力件3和千斤顶6造成损伤。所述支撑底座5、第一垫板11和第二垫板12均采用3cm厚的钢板制成。
[0035]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4和所述第一固定件9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4和第二固定件10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0036]实际使用时,在所述连接杆4的两端外侧面上开设外螺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梁施工挂篮用滑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挂篮主梁(1)末端的拉力组件、设置在连续梁顶面(2)上的反力件(3)、以及水平设置在所述挂篮主梁(1)下方且用于连接所述拉力组件和所述反力件(3)的连接杆(4);所述拉力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挂篮主梁(1)末端的支撑底座(5)和安装在所述支撑底座(5)上的千斤顶(6);所述千斤顶(6)的中轴线和所述反力件(3)的中轴线相重合;所述反力件(3)布设在所述挂篮主梁(1)底部,所述反力件(3)与所述连续梁顶面(2)上的预埋件(7)通过连接件(8)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4)的一端穿过反力件(3)后通过第一固定件(9)与所述反力件(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4)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国明万学俭李玉宏赵乐刚曲志涛张锋陈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一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