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6886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以及布置于所述罐体中的多个分格桶;其中,所述罐体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每个所述分格桶均包括桶体和在所述桶体中呈上下间隔设置的上固定格栅和下固定格栅,所述上固定格栅与所述下固定格栅之间设置有填料层,所述下固定格栅的下方设置有曝气管;多个分格桶通过导水管依次连通,且所述导水管的第一端位于一个分格桶的底部,所述导水管的第二端位于相邻分格桶的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污水处理装置通过在罐体中布置多个分格桶依次对污水进行处理,可将污水中的微生物训化形成层级食物链的关系,使得不需要人员驻场维护运营,无人值守,即可达标排放。放。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污水的污染程度逐步加深,成为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已经无法适应环境保护的需求,例如:A2O,氧化沟以及SBR等为代表的活性污泥法虽然处理效果较好且稳定,但是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占地面积大、有臭味和不美观等缺点,同时需要人员进行日常的维护运营。
[0003]目前,农污分散式污水处理工艺主要有A0+MBR、MBBR+沉淀和生物膜法+沉淀等工艺,虽然这些工艺在传统处理工艺上进行了优化,但依然存在能耗高或者需要人员驻场运营等问题,导致污水处理的综合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污水处理能耗高,且需要人员驻场运营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以及布置于所述罐体中的多个分格桶;
[0007]其中,所述罐体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0008]每个所述分格桶均包括桶体和在所述桶体中呈上下间隔设置的上固定格栅和下固定格栅,所述上固定格栅与所述下固定格栅之间设置有填料层,所述下固定格栅的下方设置有曝气管;
[0009]多个分格桶通过导水管依次连通,且所述导水管的第一端位于一个分格桶的底部,所述导水管的第二端位于相邻分格桶的顶部。
[0010]优选地,还包括出水桶,设置于所述罐体的中心。
[0011]优选地,所述导水管为三通式导水管,还包括用于与抽吸泵连接的第三端。
[0012]优选地,多个分格桶在所述罐体中均匀布置,且相邻分格桶的桶壁贴合。
[0013]优选地,所述罐体具有多个,多个罐体串联或并联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罐体包括筒体和筒盖,所述筒体和所述筒盖上均设置有筋板。
[0015]优选地,所述罐体采用聚乙烯材料制作而成。
[0016]优选地,所述填料层中的填料为球性海绵填料。
[001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污水处理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18]本技术实施例的污水处理装置通过在罐体中布置多个分格桶依次对污水进行处理,可将污水中的微生物训化形成层级食物链的关系,使得不需要人员驻场维护运营,无人值守,即可达标排放。
[0019]并且,本技术将罐体进行模块化处理,便于处理大量污水。分格桶可以进行批量化制造,减少设备制作的工艺路线和规格型号,降低工作量,减少能耗。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污水流向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中分格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中罐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罐体;11、进水口;12、出水口;13、筒体;14、筒盖;15、筋板;2、分格桶;21、桶体;22、上固定格栅;23、下固定格栅;24、填料层;25、曝气管;3、导水管;4、出水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7]第一实施例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1以及布置于所述罐体1中的多个分格桶2,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三个分格桶2,且三个分格桶2在罐体1中均匀布置,相邻分格桶2的桶壁贴合在一起,无需焊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分格桶2也可以是其他数量,优选地,分格桶2的数量大于等于5;所述罐体1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分别连接在不同的分格桶2上;多个分格桶2通过导水管3依次连通,且所述导水管3的第一端位于一个分格桶2的底部,所述导水管3的第二端位于相邻分格桶2的顶部,图2中的箭头方向即为水流方向,需要指出的是,图2仅用于表示水流方向,而不用于表示罐体形状结构等;水流从所述进水口11进入其中一个分格桶2,通过导水管3将污水从所述分格桶2的底部抽出,并从顶部排入至相邻的分格桶2,直至从所述出水口12排出罐体1。
[0029]本技术实施例的污水处理装置通过在罐体1中布置多个分格桶2依次对污水进行处理,不需要污泥回流和沉淀,可以同步进行硝化反应与反硝化反应;通过分级处理,可将污水中的微生物种群训化形成层级食物链的关系,使得不需要人员驻场维护运营,无人值守,即可达标排放。
[0030]本技术通过导水管3依次连通各个分格桶2,将罐体1的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均布置于其上部,实现罐体1进水的上进上出,可以避免产生水虹吸导致罐体1中的水倒流至调节池中,并有效的避免了设备上浮问题。
[0031]如图3所示,每个所述分格桶2均包括桶体21和在所述桶体21中呈上下间隔设置的上固定格栅22和下固定格栅23,所述上固定格栅22与所述下固定格栅23之间设置有填料层24,所述下固定格栅23的下方设置有曝气管25。优选地,所述填料层24中的填料为球性海绵填料,采用固定床形式,固定在上固定格栅22和下固定格栅23之间。
[0032]本技术中,通过各个分格桶2对污水进行处理,在各个分格桶2中将微生物种群进行训化培养,第一层级的脱落的生物膜作为第二层级微生物的生长的营养物,第二层的脱落的生物膜作为第三级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依次进行,使得出水悬浮物(SS)可以在20以下,去除率达到70%;出水化学需氧量(COD)可以达到50以下,去除率达到80%以上;出水氨氮可以达到15以下,去除率达到70%以上。
[0033]本技术的各个分格桶2的容量相同,其容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例如,可以选择5吨左右。单个罐体1内的各个分格桶2独立工作,相互配合,当单个罐体1不能满足大量污水的处理需求时,可以采用多个罐体1,多个罐体1串联或者并联连接,提高了该污水处理装置的模块化,且便于对单个罐体1或者单个分格桶2进行维修或更换。
[0034]可选地,所述罐体1的中心还设置有出水桶4,位于多个分格桶2的中间位置,既增加结构强度,同时可用于出水提升泵的安装。分格桶2的桶壁与出水桶4的桶壁贴合在一起,且分格桶2的桶壁的形状与出水桶4的外壁形状相契合。如图1所示,出水桶4呈圆柱形,则相对应的各个分格桶呈扇形。
[0035]优选地,所述导水管3为三通式导水管,其还包括用于与抽吸泵连接的第三端。当需要抽吸污泥时,将导水管3的第一端插入分格桶2的底部污泥中,通过与第三端连接的抽吸泵,将底部污泥抽出。
[0036]如图4所示,所述罐体1包括筒体13和筒盖14,筒体13和筒盖14可通过螺栓连接,筒体13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以及布置于所述罐体中的多个分格桶;其中,所述罐体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每个所述分格桶均包括桶体和在所述桶体中呈上下间隔设置的上固定格栅和下固定格栅,所述上固定格栅与所述下固定格栅之间设置有填料层,所述下固定格栅的下方设置有曝气管;多个分格桶通过导水管依次连通,且所述导水管的第一端位于一个分格桶的底部,所述导水管的第二端位于相邻分格桶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水桶,设置于所述罐体的中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红王志雄彭义雄翟小燕苏蕾吴闪闪苏玉婷周刚张晓健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资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