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耳折弯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6760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极耳折弯机构,包括:支撑架;塑形杆,设于所述支撑架上;限位杆,与所述塑形杆并列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压块,沿第一方向滑动设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压块与所述限位杆分别位于所述塑形杆沿第二方向的两侧,所述限位杆与所述塑形杆之间具有用于供电芯的极耳穿过的间隙,所述压块用于将所述限位杆抵推所述极耳围绕所述塑形杆折弯至所述塑形杆靠近所述压块的一端压平于汇流排上;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与所述塑形杆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极耳折弯机构,方便极耳的折弯,同时能够保障极耳与汇流排贴合,有利于提高极耳折弯和压平的效率,有利于保障极耳折弯工艺的稳定性。工艺的稳定性。工艺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耳折弯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软包电芯模组生产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极耳折弯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软包电芯模组组装时,需先将极耳穿过极耳支架并由汇流排一侧伸出,然后再将极耳伸出部分朝向汇流排折弯并平贴在汇流排上,以便极耳与汇流排的连接。现有的极耳折弯方法中,极耳折弯时采用手工折弯方式,由于极耳折弯的一侧存在极耳支架和汇流排,在极耳折弯时空间受限,不利于手工操作,影响极耳折弯效率,且无法保障极耳折弯后的形状一致,导致工艺稳定性无法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耳折弯机构,以解决现有手工弯折极耳的方式操作不便、效率低、工艺稳定性无法保障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极耳折弯机构,包括:
[0005]支撑架;
[0006]塑形杆,设于支撑架上;
[0007]限位杆,与塑形杆并列设置于支撑架上;
[0008]压块,沿第一方向滑动设于支撑架上;
[0009]压块与限位杆分别位于塑形杆沿第二方向的两侧,限位杆与塑形杆之间具有用于供电芯的极耳穿过的间隙,压块用于将限位杆抵推极耳围绕塑形杆折弯至塑形杆靠近压块一侧的一端压平于汇流排上;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与塑形杆垂直,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0010]通过采用塑形杆与限位杆可以形成间隙,间隙可以供电芯的极耳插入到塑形杆与限位杆之间;在极耳折弯机构围绕塑形杆转动时,限位杆抵推极耳的一端,推动极耳围绕塑形杆折弯,使得极耳的一端朝向压块一侧弯折;接着,围绕塑形杆反向转动极耳折弯机构;在极耳折弯机构反向转动后,极耳的一端位于压块的滑动路径上,在压块朝向极耳滑动后,压块顶推着极耳的一端朝向汇流排弯折,在极耳的一端抵靠在汇流排上之后,压块继续移动,将极耳的一端压平在汇流排上,使得极耳的一端反向折弯。由于在极耳折弯过程中,极耳插入到间隙后,先通过转动极耳折弯机构完成极耳中部折弯,再通过压块滑动实现极耳一端折弯压平,这样便于将极耳中部折弯,且能够保障极耳远离电芯一端被折弯压平,方便极耳的折弯,同时能够保障极耳与汇流排贴合,有利于提高极耳折弯和压平的效率。进一步地,由于极耳中部是围绕塑形杆弯折,这样能够使得极耳中部折弯的形状保持一致,有利于保障极耳折弯工艺的稳定性。极耳中部围绕塑形杆折弯,塑形杆存在一定的横截面积,能够形成弯曲结构,以便起到缓冲作用,增强电芯与汇流排连接后的稳定性。
[001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塑形杆上设有第一弧形面,第一弧形面位于塑形
杆靠近限位杆的一侧,且第一弧形面朝向限位杆的方向外凸。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在极耳中部折弯形成弧形结构。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塑形杆上设有第二弧形面,第二弧形面位于塑形杆远离限位杆的一侧,且第二弧形面朝向压块的方向外凸。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压块将极耳压平。
[001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限位杆上靠近塑形杆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槽,间隙位于第一弧形面与弧形槽之间。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极耳弯折成弧形结构。
[001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塑形杆沿第一方向远离压块的一侧设有用于防止极耳滑动的凸条,凸条沿塑形杆长度方向设置。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防止极耳滑动。
[001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凸条靠近限位杆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卡齿,多个第一卡齿沿塑形杆长度方向布局。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防止极耳滑动。
[002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限位杆上于凸条相对的位置设有多个第二卡齿,多个第二卡齿沿限位杆长度方向布局。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防止极耳滑动。
[002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板,各支撑板上开设有滑槽,压块沿塑形杆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滑动置于滑槽中。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保持压块的稳定。
[002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上开设有用于供极耳沿塑形杆长度方向移动至间隙中的开槽。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定位极耳折弯位置,便于极耳进入塑形杆与限位杆之间。
[002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极耳折弯机构还包括机械臂和安装于机械臂上的直线驱动器,支撑架与机械臂相连,压块与直线驱动器相连。
[00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极耳的自动折弯,有利于提高极耳的折弯效率,保障极耳折弯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极耳折弯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3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极耳折弯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0032]图3为图1中支撑架的侧视图;
[0033]图4为图1中塑形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图4中沿A

A的剖视图;
[0035]图6为图1中限位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7为本技术中极耳折弯机构折弯极耳过程的示意图。
[0037]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38]1‑
支撑架;10

支撑板;101

滑槽;102

开槽;
[0039]2‑
塑形杆;20

间隙;21

第一弧形面;22

第二弧形面;23

凸条;231

第一卡齿;
[0040]3‑
限位杆;31

弧形槽;32

第二卡齿;
[0041]4‑
压块;
[0042]51

电芯;52

极耳;53

汇流排。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4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极耳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塑形杆,设于所述支撑架上;限位杆,与所述塑形杆并列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压块,沿第一方向滑动设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压块与所述限位杆分别位于所述塑形杆沿第二方向的两侧,所述限位杆与所述塑形杆之间具有用于供电芯的极耳穿过的间隙,所述压块用于将所述限位杆抵推所述极耳围绕所述塑形杆折弯至所述塑形杆靠近所述压块的一端压平于汇流排上;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与所述塑形杆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形杆上设有第一弧形面,所述第一弧形面位于所述塑形杆靠近所述限位杆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弧形面朝向所述限位杆的方向外凸。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耳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形杆上设有第二弧形面,所述第二弧形面位于所述塑形杆远离所述限位杆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弧形面朝向所述压块的方向外凸。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耳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上靠近所述塑形杆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槽,所述间隙位于所述第一弧形面与所述弧形槽之间。5.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进黄震任旭生
申请(专利权)人: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