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北极绒面料染色侵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6705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北极绒面料染色侵染装置,涉及染色装置技术领域。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上表面设置有染料储存池,所述染料储存池通过软管与染色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染色机构上表面与装置主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装置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下表面贯穿装置主体内壁并与一号传动轴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一号传动轴下表面贯穿且固定连接一号锥齿轮,所述一号传动轴下表面与弹簧上表面固定连接。该北极绒面料染色侵染装置,通过调节一号辊轮的水平位置,从而调节与一号辊轮与二号辊轮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对不同厚度的面料进行染色加工,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北极绒面料染色侵染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染色装置
,具体为一种北极绒面料染色侵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纺织纤维经过加工织造而成的产品称之为纺织品,其中包括一种北极绒。北极绒用于冬天穿着,由于北极绒整体柔软厚实,保温效果好,穿在身上又十分轻便,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北极绒面料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染色装置对其进行染色处理。
[0003]目前市场上的北极绒面料生产用染色装置都只能对固定连尺寸规格的面料进行染色加工,但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对面料的尺寸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化,传统的染色装置已经无法满足对不同规格的北极绒面料染色加工了,从而影响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北极绒面料染色侵染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提到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北极绒面料染色侵染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上表面设置有染料储存池,所述染料储存池通过软管与染色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染色机构上表面与装置主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装置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下表面贯穿装置主体内壁并与一号传动轴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一号传动轴下表面贯穿且固定连接一号锥齿轮,所述一号传动轴下表面与弹簧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下表面与装置主体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一号锥齿轮与二号锥齿轮啮合,所述二号锥齿轮左侧与二号传动轴右侧固定连接,所述二号传动轴左侧与三号锥齿轮右侧固定连接,所述三号锥齿轮与四号锥齿轮啮合,所述四号锥齿轮被一号螺纹杆贯穿,所述一号螺纹杆与四号锥齿轮固定连接,所述一号螺纹杆上表面与装置主体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一号螺纹杆上贯穿且螺纹连接有一号滑动模块,所述滑动模块下表面与一号辊轮转轴固定连接,所述一号锥齿轮上方设置有五号锥齿轮,所述五号锥齿轮与三号传动轴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三号传动轴贯穿装置主体内壁并与六号锥齿轮固定连接,所述三号传动轴上表面与装置主体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六号锥齿轮与七号锥齿轮啮合,所述七号锥齿轮左侧与四号传动轴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四号传动轴左侧贯穿且固定连接八号锥齿轮,所述四号传动轴左侧与装置主体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八号锥齿轮与九号锥齿轮啮合,所述九号锥齿轮与二号螺纹杆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二号螺纹杆贯穿且螺纹连接二号滑动模块,所述二号螺纹杆上表面与装置主体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二号滑动模块下表面与限宽模块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设置有二号辊轮,所述二号辊轮转轴通过支撑杆与装置主
固定连接,染色机构3上表面与装置主体1内壁固定连接,装置主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调节旋钮4,调节旋钮4下表面贯穿装置主体1内壁并与一号传动轴5上表面固定连接,一号传动轴5下表面贯穿且固定连接一号锥齿轮6,一号传动轴5下表面与弹簧7上表面固定连接,弹簧7可以将一号传动轴5向上推动,使一号锥齿轮6与五号锥齿轮15啮合,弹簧7 下表面与装置主体1内壁转动连接,一号锥齿轮6与二号锥齿轮8啮合,二号锥齿轮8左侧与二号传动轴9右侧固定连接,二号传动轴9贯穿且转动连接传动轴支撑柱26,传动轴支撑柱26下表面与装置主体1内壁固定连接,二号传动轴9数量为两个,且两个二号传动轴 9以装置主体1竖直方向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二号传动轴9左侧与三号锥齿轮25 右侧固定连接,三号锥齿轮25与四号锥齿轮10啮合,四号锥齿轮10被一号螺纹杆11贯穿,一号螺纹杆11与四号锥齿轮10固定连接,一号螺纹杆11上表面与装置主体1内壁转动连接,一号螺纹杆11上贯穿且螺纹连接有一号滑动模块12,滑动模块12下表面与一号辊轮13转轴固定连接,一号滑动模块12可以带动一号辊轮13上下运动,从而可以调节一号辊轮13与二号辊轮14之间的距离,装置主体1设置有二号辊轮14,二号辊轮14转轴通过支撑杆与装置主体1内壁固定连接,二号辊轮14与一号辊轮13大小尺寸相同,且二号辊轮14与一号辊轮13以装置主体1水平方向平行设置,一号锥齿轮6上方设置有五号锥齿轮 15,五号锥齿轮15与三号传动轴16下表面固定连接,三号传动轴16贯穿装置主体1内壁并与六号锥齿轮17固定连接,三号传动轴16上表面与装置主体1内壁转动连接,六号锥齿轮17与七号锥齿轮18啮合,七号锥齿轮18左侧与四号传动轴19右侧固定连接,四号传动轴19左侧贯穿且固定连接八号锥齿轮20,四号传动轴19左侧与装置主体1内壁转动连接,四号传动轴19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四号传动轴19以装置主体1竖直方向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八号锥齿轮20与九号锥齿轮21啮合,九号锥齿轮21与二号螺纹杆22下表面固定连接,二号螺纹杆22贯穿且螺纹连接二号滑动模块23,二号螺纹杆22数量为两个,且两个二号螺纹杆22以装置主体1水平方向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二号螺纹杆22 上表面与装置主体1内壁转动连接,二号螺纹杆22可以调节二号滑动模块23的位置,二号滑动模块23下表面与限宽模块24固定连接,二号滑动模块23可以调节两个限宽模块24之间的距离。
[0027]工作时(或使用时),先顺时针旋转调节旋钮4,从而带动一号传动轴5顺时针转动,一号传动轴带动一号锥齿轮6顺时针转动,一号锥齿轮6带动五号锥齿轮15逆时针转动,五号锥齿轮15带动三号传动轴16逆时针转动,三号传动轴16带动六号锥齿轮17逆时针转动,六号锥齿轮17带动七号锥齿轮18顺时针转动,七号锥齿轮18带动四号传动轴19 顺时针转动,四号传动轴19带动八号锥齿轮20顺时针转动,八号锥齿轮20带动九号锥齿轮21逆时针转动,九号锥齿轮21带动二号螺纹杆22逆时针转动,二号螺纹杆22带动二号滑动模块23向靠近九号锥齿轮21的一侧滑动,从而二号滑动模块23带动限宽模块24滑动,从而将限宽模块24调节到与待加工的面料宽度合适的位置,再向下按压调节旋钮4,使一号锥齿轮6与二号锥齿轮8啮合,然后再顺时针转动调节旋钮4,从而带动一号锥齿轮 6顺时针转动,一号锥齿轮6带动二号锥齿轮8逆时针转动,二号锥齿轮8带动二号传动轴 9逆时针转动,二号传动轴9带动三号锥齿轮25逆时针转动,三号锥齿轮25带动四号锥齿轮10顺时针转动,四号锥齿轮10带动一号螺纹杆11顺时针转动,一号螺纹杆11带动一号滑动模块12向上滑动,从而一号滑动模块12带动一号辊轮13向上滑动,从而调节一号辊轮13与二号辊轮14之间的距离,使得与待加工面料厚度相匹配的位置。
[002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北极绒面料染色侵染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所述装置主体(1)上表面设置有染料储存池(2),所述染料储存池(2)通过软管与染色机构(3)固定连接,所述染色机构(3)上表面与装置主体(1)内壁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调节旋钮(4),所述调节旋钮(4)下表面贯穿装置主体(1)内壁并与一号传动轴(5)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一号传动轴(5)下表面贯穿且固定连接一号锥齿轮(6),所述一号传动轴(5)下表面与弹簧(7)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7)下表面与装置主体(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一号锥齿轮(6)与二号锥齿轮(8)啮合,所述二号锥齿轮(8)左侧与二号传动轴(9)右侧固定连接,所述二号传动轴(9)左侧与三号锥齿轮(25)右侧固定连接,所述三号锥齿轮(25)与四号锥齿轮(10)啮合,所述四号锥齿轮(10)被一号螺纹杆(11)贯穿,所述一号螺纹杆(11)与四号锥齿轮(10)固定连接,所述一号螺纹杆(11)上表面与装置主体(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一号螺纹杆(11)上贯穿且螺纹连接有一号滑动模块(12),所述滑动模块(12)下表面与一号辊轮(13)转轴固定连接,所述一号锥齿轮(6)上方设置有五号锥齿轮(15),所述五号锥齿轮(15)与三号传动轴(16)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三号传动轴(16)贯穿装置主体(1)内壁并与六号锥齿轮(17)固定连接,所述三号传动轴(16)上表面与装置主体(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六号锥齿轮(17)与七号锥齿轮(18)啮合,所述七号锥齿轮(18)左侧与四号传动轴(19)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四号传动轴(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传海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海通印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