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转向自动绕线排线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绕线排线
,具体涉及一种双转向自动绕线排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排线器是可以将凌乱的线缆、钢丝绳带等排线使之整齐的一种机械设备,技术工作人员只需要调动机器设备的按钮即可调整排线的节距,达到排线均匀以及无游动间隙的目的,方便于生产厂家在机械运作工程的效率。
[0003]目前市场上的排线器,由于排线均匀、排线推力大,排线速度及排线距离可调,被广泛用于电线电缆、塑料机器、纺织机械和绳带、拉链织造等行业。
[0004]但是由于只有单个换向装置,只能实现一个转向的排线,没办法实现两个转向上的排线,限制了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转向自动绕线排线装置,以解决现有排线器无法实现两个转向的排线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双转向自动绕线排线装置,所述装置可以实现收线和放线两个转向上的自动排线,既可以随时将线缆均匀的放出,又可以将线缆随时均匀的收回排线,适用于的需要经常和随时进行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转向自动绕线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支撑板(1),竖直间隔排布;驱动电机(2),所述驱动电机(2)装设于一支撑板(1)内侧,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伸出至相邻支撑板(1)外侧,输出轴位于支撑板(1)外侧端套设有一驱动轮(21);光轴(3),水平设置于两所述支撑板(1)相对面,光轴(3)至少一端伸出至相邻支撑板(1)外侧,光轴(3)伸出支撑板(1)外侧端套设有与所述驱动轮(21)相对应的从动轮(31),从动轮(31)位于驱动轮(21)上方,从动轮(31)与驱动轮(21)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驱动轮(21)旋转传动从动轮(31)旋转带动光轴(3)旋转;排线器(4),滑动套设于光轴(3)上,排线器(4)的一侧侧壁上旋转设置有拨片(41),拨片(41)竖直设置,拨片(41)中部与排线器(4)侧壁旋转连接,光轴(3)旋转带动排线器(4)沿光轴(3)长度方向移动;一舵机(5),所述舵机(5)设置于与所述拨片(41)同侧的一支撑板(1)侧壁上,所述舵机(5)的驱动轴水平设置,所述舵机(5)的驱动轴一端位于相邻支撑板(1)外侧,驱动轴另一端位于相邻支撑板(1)内侧;驱动换向杆(6),所述驱动换向杆(6)的下端与舵机(5)的驱动轴连接,驱动换向杆(6)的上端位于相邻支撑板(1)上方;从动换向杆(7),设置于远离舵机(5)的支撑板(1)侧壁上,驱动换向杆(6)与从动换向杆(7)位于两所述支撑板(1)同侧,从动换向杆(7)的下端与驱动换向杆(6)的下端相对应,从动换向杆(7)的上端位于相邻支撑板(1)上方;两放线限位杆(8),水平间隔排布,一支撑板(1)对应一放线限位杆(8),一放线限位杆(8)的一端与从动换向杆(7)的上端连接,该放线限位杆(8)的另一端与所述拨片(41)的上部相对应;另一放线限位杆(8)的一端与从动换向杆(7)的上端连接,该放线限位杆(8)的另一端与所述拨片(41)的上部相对应;两收线限位杆(9),水平间隔排布,一支撑板(1)对应一收线限位杆(9),一收线限位杆(9)的一端与舵机(5)的驱动轴位于支撑板(1)内侧端连接,该收线限位杆(9)的另一端与所述拨片(41)的下部相对应;另一收线限位杆(9)的一端与从动换向杆(7)的下端连接,该收线限位杆(9)的另一端与所述拨片(41)的下部相对应;连杆(10),所述连杆(10)一端与驱动换向杆(6)的下端连接,连杆(10)另一端与从动换向杆(7)的上端连接,驱动换向杆(6)与从动换向杆(7)之间通过连杆(10)形成联动;控制器,所述驱动电机(2)和舵机(5)分别与控制器通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向自动绕线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支撑板(1)的相对面中部连接有一水平设置的导轨(11);所述导轨(11)水平设置于驱动电机(2)和光轴(3)之间;所述排线器(4)的底面滑动设置于导轨(11)上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向自动绕线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放线限位杆(8)水平、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野,苏永波,夏安宁,周晓坤,宓洪帅,
申请(专利权)人:中通华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