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实用内开蜂巢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6211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内开蜂巢帘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便于安装的实用内开蜂巢帘,包括框架;所述框架顶端和底端的内部均开设有横向孔;所述框架前侧顶端和底端的中部均贯穿活动连接有旋转把手;所述旋转把手位于横向孔内部的一端固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两侧均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远离第一锥齿轮的一端均固接有丝杠;所述丝杠通过丝杠螺母副连接有内螺纹环;所述连接板远离丝杠的一侧均固接有抓墙刺;所述固定杆靠近丝杠的一端均固接有支撑环;所述竖杆的另一端固接有转动座;进而该结构便于对内开蜂巢帘进行安装,与传统的需要工具才能安装的方式相比较,该结构安装操作简单,且不需要外界工具既能够安装。且不需要外界工具既能够安装。且不需要外界工具既能够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安装的实用内开蜂巢帘


[0001]本技术涉及内开蜂巢帘领域,具体是一种便于安装的实用内开蜂巢帘。

技术介绍

[0002]蜂巢帘又名风琴帘,灵感来自于世界上最完美的建筑——蜂巢的设计,独特的蜂窝结构,使空气存储于中空层,令室内保持恒温,隔热保暖,随着窗帘的发展,它已成为居室不可缺少的、功能性和装饰性完美结合的室内装饰品。
[0003]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内开蜂巢帘在安装时,一般需要在墙壁上打孔,然后在内开蜂巢帘两侧的顶端安装横杆并插设进入孔内,对其进行固定,但该种方法安装较为麻烦,且需要外界工具的帮助才能完成该操作;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便于安装的实用内开蜂巢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传统的内开蜂巢帘在安装时,一般需要在墙壁上打孔,然后在内开蜂巢帘两侧的顶端安装横杆并插设进入孔内,对其进行固定,但该种方法安装较为麻烦,且需要外界工具的帮助才能完成该操作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便于安装的实用内开蜂巢帘。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实用内开蜂巢帘,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内部安装有蜂巢帘;所述框架顶端和底端的内部均开设有横向孔;所述框架前侧顶端和底端的中部均贯穿活动连接有旋转把手;所述旋转把手位于横向孔内部的一端固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两侧均设有第二锥齿轮,且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远离第一锥齿轮的一端均固接有丝杠,且两个丝杠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丝杠通过丝杠螺母副连接有内螺纹环;所述内螺纹环的前后两端均固接有L形杆;同侧所述L形杆远离第一锥齿轮的一端共同固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丝杠的一侧均固接有抓墙刺;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两侧均设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前端分别与对应的横向孔侧壁固接;所述固定杆靠近丝杠的一端均固接有支撑环,且支撑环套设在对应丝杠的外侧并与其转动配合;所述横向孔内部前侧远离第一锥齿轮的两端均固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另一端固接有转动座,且丝杠远离对应第二锥齿轮的一端位于转动座内;位于前侧的L形杆均贯穿竖杆并与其活动配合;进而该结构便于对内开蜂巢帘进行安装,与传统的需要工具才能安装的方式相比较,该结构安装操作简单,且不需要外界工具既能够安装。
[0006]优选的,两个所述横向孔内部前侧和后侧的两端均固接有活塞室;所述活塞室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远离对应第一锥齿轮的一端均固接有活动杆,且活动杆的另一端贯穿对应活塞室侧壁并延伸至活塞室的外部;所述活动杆远离对应活塞室的一端均固接有直杆,且直杆的另一端与对应的L形杆固接;所述活塞室靠近丝杠且远离滑块的一侧均贯穿固接有L形吹气管;所述直杆的表面均开设有第一通孔,且L形吹气管远离活塞室的
一端通过第一通孔延伸至横向孔的侧端;所述竖杆的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位于前侧的所述L形吹气管远离直杆的一端通过对应的第二通孔延伸至横向孔的侧端;进而该结构能够在拆卸时,能够将内开蜂巢帘侧端内部的灰尘吹离。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的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一组凹槽;所述凹槽的前后两端之间均共同固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表面贯穿活动连接有一组滚珠;避免了L形吹气管出现损坏的情况发生。
[0008]优选的,所述旋转把手位于横向孔内部一端的两侧均设有连接杆,且连接杆与对应的横向孔的侧壁固接;所述连接杆靠近第一锥齿轮的一端均共同固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环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旋转把手位于横向孔内部一端的外侧固接有限位环,且限位环位于限位槽内并与其转动配合;避免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发生相分离的情况。
[0009]优选的,所述蜂巢帘前侧的底端固接有拉动把手;便于打开和关闭内开蜂巢帘。
[0010]优选的,所述抓墙刺朝向下方;加强框架与墙面之间的连接牢度。
[0011]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0012]1.本技术通过旋转把手、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丝杠、内螺纹环、L形杆、连接板、抓墙刺、固定杆、支撑环、竖杆和转动座的结构设计,使得该结构便于对内开蜂巢帘进行安装,与传统的需要工具才能安装的方式相比较,该结构安装操作简单,且不需要外界工具既能够安装;
[0013]2.本技术通过活塞室、滑块、活动杆、直杆、L形吹气管、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结构设计,使得该结构能够在拆卸时,能够将内开蜂巢帘侧端内部的灰尘吹离。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5]图1为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0017]图3为图2中的A

A处局部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3中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9]图5为图3中的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0]图6为图3中的D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1]图7为图3中的E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2]图8为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框架;2、蜂巢帘;3、横向孔;4、旋转把手;5、第一锥齿轮;6、第二锥齿轮;7、丝杠;8、内螺纹环;9、L形杆;10、连接板;11、抓墙刺;12、固定杆;13、支撑环;14、竖杆;15、转动座;16、活塞室;17、滑块;18、活动杆;19、直杆;20、L形吹气管;21、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23、凹槽;24、支杆;25、滚珠;26、连接杆;27、固定环;28、限位环;29、限位槽;30、拉动把手;31、摩擦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一
[0026]请参阅图1

7所示,一种便于安装的实用内开蜂巢帘,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的内部安装有蜂巢帘2;所述框架1顶端和底端的内部均开设有横向孔3;所述框架1前侧顶端和底端的中部均贯穿活动连接有旋转把手4;所述旋转把手4位于横向孔3内部的一端固接有第一锥齿轮5;所述第一锥齿轮5的两侧均设有第二锥齿轮6,且第一锥齿轮5和第二锥齿轮6相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6远离第一锥齿轮5的一端均固接有丝杠7,且两个丝杠7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丝杠7通过丝杠螺母副连接有内螺纹环8;所述内螺纹环8的前后两端均固接有L形杆9;同侧所述L形杆9远离第一锥齿轮5的一端共同固接有连接板10;所述连接板10远离丝杠7的一侧均固接有抓墙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安装的实用内开蜂巢帘,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的内部安装有蜂巢帘(2);所述框架(1)顶端和底端的内部均开设有横向孔(3);所述框架(1)前侧顶端和底端的中部均贯穿活动连接有旋转把手(4);所述旋转把手(4)位于横向孔(3)内部的一端固接有第一锥齿轮(5);所述第一锥齿轮(5)的两侧均设有第二锥齿轮(6),且第一锥齿轮(5)和第二锥齿轮(6)相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6)远离第一锥齿轮(5)的一端均固接有丝杠(7),且两个丝杠(7)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丝杠(7)通过丝杠螺母副连接有内螺纹环(8);所述内螺纹环(8)的前后两端均固接有L形杆(9);同侧所述L形杆(9)远离第一锥齿轮(5)的一端共同固接有连接板(10);所述连接板(10)远离丝杠(7)的一侧均固接有抓墙刺(11);所述第一锥齿轮(5)的两侧均设有固定杆(12),且固定杆(12)的前端分别与对应的横向孔(3)侧壁固接;所述固定杆(12)靠近丝杠(7)的一端均固接有支撑环(13),且支撑环(13)套设在对应丝杠(7)的外侧并与其转动配合;所述横向孔(3)内部前侧远离第一锥齿轮(5)的两端均固接有竖杆(14);所述竖杆(14)的另一端固接有转动座(15),且丝杠(7)远离对应第二锥齿轮(6)的一端位于转动座(15)内;位于前侧的L形杆(9)均贯穿竖杆(14)并与其活动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实用内开蜂巢帘,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横向孔(3)内部前侧和后侧的两端均固接有活塞室(16);所述活塞室(16)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17);所述滑块(17)远离对应第一锥齿轮(5)的一端均固接有活动杆(18),且活动杆(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豪罗忠华彭舒瑶陈浩黄云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天益遮阳窗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