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组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6132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压器用绕组组件(10),该绕组组件(10)包括绕线(7)和片状绕组(1.3)。该绕线(7)包括螺旋缠绕的绝缘线(6)且该片状绕组(1.3)包括形成单匝绕组的金属卷绕片。并非将该绕线(7)缠绕到绕线筒、套管或其类似物上,而是通过自粘技术将该绕线直接附着到该卷绕片(1.3)的表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压器用绕组组件,该绕组组件具有绕线(wire winding)且该绕线包括螺旋缠绕的绝缘线。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带有这 种绕组组件的变压器和一种用于形成这种绕组组件的方法。
技术介绍
存在很多现有技术已知的变压器设置。这些变压器设置中的大 多数变压器设置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线圈,其中每一线圈包括一 个或多个绕组。取决于特定应用,存在不同种类的绕组,诸如,绕 线、金属片状绕组(sheet winding)、在印刷电路板(PCB)上的迹线及其类似物。包括绕线的大多数变压器也包括绕线筒、线圈管(coil form)或套 管,在绕线筒、线圈管或套管上缠绕这种绕线。文献WO 2004/032158(Delta Energy Systems,台达能源系统公司) 示出了这样一种变压器。这种变压器包括由塑料制成且具有用于插 入芯材(core)的孔的线圈管。第一绕組由一个或多个隔板形成,该一 个或多个隔板将线圏管的外表面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绕組窗 (winding window)且第二绕组由电线形成,该电线缠绕到在该线圏管 的外表面上该等绕组窗中的一个绕组窗内。然而,由于线圏管的原 因,绕组窗利用是较低的且在芯材与绕组之间存在较高的热阻。文献美国专利公开第2002/159214 Al号示出了另一种变压器, 该变压器具有初级线圈、次级线圏以及^兹芯。初级线圈为从三层绝 缘线缠绕的平面线圈且次级线圈由PCB上的迹线形成。虽然这种变 压器并不包括绕线筒或类似物,但是其包括必须在独立步骤中生产的PCB,这使得其复杂而且因此昂贵。另外,这种变压器并不适于大功率应用,因为绕线或PCB绕组均不适于承载大电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制造一种与开始提到的
相关的绕组 组件,该绕组组件能够克服上述问题并且尤其能够进行具有增加的 绕组窗利用和线圏与相应变压器的芯材之间减小的热阻的绕组组件 的快速容易且因此便宜的制造。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通过提供一种变压器(或其它感应元件)用绕组 组件实现。该变压器用绕组组件包括绕线,其中绕线包括螺旋缠绕 的绝缘线。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绕组组件还包括带有金属巻绕片(winding sheet)的片状绕组且绕线直接附着到巻绕片的第一表面上。通过将绕线直接附着到片状绕组上,无需提供具有绕线筒或类 似物(其上可缠绕电线)的绕组组件。因此,通过避免^f吏用绕线筒,可 显著地增加绕组窗利用。这意味着(例如)组件的大小可减小或绕线的 匝数以及绕线的电流容量可增加。另外,可降低材料要求且由于在加其间的传热,这意味着其间的热阻减小。电线必须是绝缘的以避 免绕线的两个邻近匝之间、绕线与片状绕组之间以及绕线与为包括 该绕组组件的变压器的一部分的》兹芯之间的电J妄触。另外,为了生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绕组组件,无需制造独立的绕线 筒或组装线圈与绕线筒。因此,可减小制造步骤数,这使得生产这 种绕组组件更简单、更快且因此花费更#<。将螺旋缠绕的绕线直接附着到片状绕组上还得到稳定的构造。 这种稳定性(例如)受到用于将绕线附着到片状绕组上的方法,金属片 的性质(厚度、大小、材料选择)、所用电线的性质(直径冲黄;f黄截面积、 材料)、绕线的匝数或其它参数影响。一般而言,将可能螺旋缠绕该绕线(例如)使得其包括若干邻近层或使得(例如)两个连续匝略微移位以便实现更好的绕组窗利用。然 而,在这种情况下,并非所有的匝与巻绕片直接接触。在本专利技术的 优选实施例中,螺旋缠绕的绝缘线形成直接附着到巻绕片上的平面螺旋。在这里,用语平面螺旋(flat spiral)表示其中所有匝处于同一平 面中的螺旋缠绕的电线。优选地,缠绕电线使得每一匝直接邻近前 一绕线匪及/或下一绕线匝。因此,所有绕线匝与巻绕片直接接触, 这进一步改进了绕线与片状绕组之间的传热。另外,由于每一单匝 被附着到片状绕组上,因此可改进绕组组件的稳定性。可通过任何适当技术(诸如,夹具或其它机械机构)将绕线附着到 片状绕组上。也可能使用诸如胶剂或糊剂的黏合剂将绕线胶合到片 状绕组上。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具有高导热性的黏合剂对于改进绕 组之间的传热将是有利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螺旋缠绕的绝缘线通过自粘技术附 着到金属巻绕片上。这种自粘技术的有利实例为在电线的隔离的顶 部使用带自粘层的电线。这种自粘层(也表示为粘合漆或烘烤漆)包括 (例如)可通过施加热而熔融的聚合材料,在本专利技术的这个实施例中, 绕线被直接缠绕到片状绕组的所要表面上或独立地缠绕且然后定位 于片状绕组的所要表面上且然后对电线进行加热。自粘层熔融、液 化,且然后,在电线(与金属片)被冷却之后,电线与片状绕组粘合在 一起。另外,两个邻近的绕线匝也可被粘合在一起。所得的连接是 非常稳定的。在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优选实施例中,电线具有直径在0.2 mm到1 mm 之间的圆形横截面。然而,取决于特定应用,直径也可更大或更小。 也可能使用具有非圆形横截面的电线,诸如具有矩形横截面的电线。 取决于所要应用,电线可以是绞合线(或里兹(litz)线)或其可以是实线 (solid wire)。为了实现所需绝缘电阻值,尤其在大功率应用中,电线优选地 包括如在这项技术中已知的三层绝缘。巻绕片通常形成单匝绕组且因此通常由具有高导热性及/或高导 电性的金属(例如铝)制成。铜也是廉价的且易于购买到的且因此优选 地用作这种巻绕片的基体材料。该巻绕片也可被涂层,诸如镀锡或 其类似物。巻绕片(例如)从金属片剪切或冲裁而得到。金属片的厚度优选地在O.lmm与lmm之间,但同样取决于特定应用,该厚度可更 大或更小。这种巻绕片通常包括类似环的形状,其具有用于防止巻 绕片内圓电流和短路的狭缝。 一般而言,这种单匝绕组的每一端形 成使片状绕组与其它电路互连的端子。如上文所述,绕组组件包括附着到巻绕片的第一表面的第一绕 线。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绕组组件包括第二绕线,该第二绕 线以与第一绕线相同或类似的方式产生且直接附着到巻绕片的第二 表面上。因此,可最优地利用片状绕组的表面积。同样,这个第二 绕线的所有匝与金属巻绕片直接接触产生绕线与片状绕组之间比较 低的热阻。制造带有片状绕组和在巻绕片的每一侧上的绕线的绕组 组件的一个可能为从两根电线独立地生产两个绕线且之后将其附着 到巻绕片上。然后,这两个绕线可彼此串联或并联或其可根据个别 应用的需要连接到其它电路上。然而,在优选实施例中,绕线由通过巻绕片上的孔插入或馈送 的单根电线形成。然后,绝缘线的第一部分被直接缠绕到并附着到 巻绕片的第 一表面上且绝缘线的第二部分被直接缠绕到并附着到巻 绕片的第二表面上。绕线以及片状绕组通常用作变压器的线圏。因此,每一绕组包 括一个孔,在该孔中可插入芯材的一部分使得可通过在该等绕组中 的一个绕组中流动的电流在该芯材内感应/f兹通量或4吏得通过在该芯 材区段内流动的磁通量在绕组内感应电压/电流。因此,螺旋缠绕的 绝缘线被优选地附着到金属巻绕片上使得绕线的孔和所述片状绕组 的孔形成用于插入磁芯的共孔。为了避免巻绕片接触^f兹芯,绕线的孔通常小于巻绕片的孔。即,绕线的孔的大小与磁芯的形状匹配使得该芯材可通过这个孔插入。 且由于巻绕片的孔略微大于其所附着的绕线的孔,因此防止了巻绕 片可能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压器(31)用绕组组件(10),所述绕组组件(10)具有绕线(7、27.1)且所述绕线(7、27.1)包括螺旋缠绕的绝缘线(6),尤其为三层绝缘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组件(10)包括带有金属卷绕片的片状绕组(1.3),其中,所述绕线(7、27.1)直接附着到所述卷绕片(1.3)的第一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EP 2006-11-22 06405488.51.一种变压器(31)用绕组组件(10),所述绕组组件(10)具有绕线(7、27.1)且所述绕线(7、27.1)包括螺旋缠绕的绝缘线(6),尤其为三层绝缘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组件(10)包括带有金属卷绕片的片状绕组(1.3),其中,所述绕线(7、27.1)直接附着到所述卷绕片(1.3)的第一表面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缠 绕的绝缘线(6)形成平面螺旋,使得所述螺旋的所有匝(8)与所述巻绕 片(1.3)直接接触。3. 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绕组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缠绕的绝缘线(6)通过自粘技术附着到所述金属巻绕片(1.3) 上。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绕组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线(6)具有直径在0.2 mm与1 mm之间的圓形横截面,而所述 金属巻绕片(1.3)由铜制成且具有0.1 mm与1 mm之间的厚度。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绕组組件(20),其特征在 于,所述绕组组件(20)包括带有螺旋缠绕的绝缘线的另 一绕线(27.2), 所述另一绕线(27.2)被直接附着到所述巻绕片(21)的第二表面(24)上且 所述两根绕线(27.1、 27.2)特别地由单根电线(26)形成。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绕组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缠绕的绝缘线(6)附着到所述金属巻绕片(1.3)上使得所述螺 旋缠绕的电线的孔与所述巻绕片(1.3)的孔(2)形成用于插入所述变压 器(31)的磁芯(32)的共孔(11),且特别地所述螺旋缠绕的电线(27.1 , 27.2) 的所述孔(29)小于所述巻绕片(21 )的所述孔(22)。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绕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巻绕片(21) 的所述孔大体上为圆形孔(22),所述螺旋缠绕的电线(27.1、 27.2)的所 述孔(29)由所述绕线的最内匝(28)限定,且所述绕线的所述最内匝(28)具有多边形的形状,所述多边形的外接圆(46)具有大于所述圓形孔(22) 的直径(5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皮尔尼亚克P沃尔迈耶
申请(专利权)人:DET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Y[开曼群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