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径防断线5芯绝缘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5766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细径防断线5芯绝缘电缆,包括五个绝缘线芯围绕一个中心抗拉尼龙纤维绳共同绞合形成缆芯,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聚酯纤维平织布内绕包层、屏蔽网状导体层、聚酯纤维平织布外绕包层、AFRP编织层和四氟乙烯丙烯共聚氟橡胶层,绝缘线芯包括内导体、热塑性聚氨酯粘接层、聚氨酯内绝缘层、铜丝编织屏蔽层和ETFE外绝缘层,内导体外径不超过0.08mm,热塑性聚氨酯粘接层厚度为2μm至5μm,铜丝编织屏蔽层厚度为0.02mm至0.045mm,ETFE外绝缘层厚度为0.025mm至0.05mm。该电缆在细径化制作前提下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抗弯曲特性,减少断线断芯发生,耐久使用。耐久使用。耐久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细径防断线5芯绝缘电缆


[0001]本申请涉及电缆
,特别涉及一种细径防断线5芯绝缘电缆。

技术介绍

[0002]在自动化工业生产线上,比如机器人、电子机器等电气连接及控制等都需要应用到柔软性能良好的多芯电缆,在机器人小型化发展趋势下,电缆也同时在向细径化、柔性化方向发展,这对多芯电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细径化制作的前提下,需要兼具更好的柔韧性、耐电压性及噪音屏蔽性能,然而,现场使用过程中,细径电缆在经受多次弯曲后,容易发生断线、断芯现象,屏蔽效果不稳定,影响电气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细径防断线5芯绝缘电缆,在细径化制作前提下,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抗弯曲特性,有益于减少断线断芯现象发生,噪音屏蔽性能稳定,耐久使用。
[0004]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使上述技术问题得以解决。
[0005]细径防断线5芯绝缘电缆,包括五个绝缘线芯围绕一个中心抗拉尼龙纤维绳共同绞合形成缆芯,所述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聚酯纤维平织布内绕包层、屏蔽网状导体层、聚酯纤维平织布外绕包层、AFRP编织层和四氟乙烯丙烯共聚氟橡胶层,所述绝缘线芯包括内导体及依次包覆在所述内导体外部的热塑性聚氨酯粘接层、聚氨酯内绝缘层、铜丝编织屏蔽层和ETFE外绝缘层,所述内导体外径不超过0.08mm,所述热塑性聚氨酯粘接层厚度为2μm至5μm,所述铜丝编织屏蔽层厚度为0.02mm至0.045mm,所述ETFE外绝缘层厚度为0.025mm至0.05mm。
[0006]作为优选,所述内导体外径为0.02mm至0.04mm。
[0007]作为优选,所述聚氨酯内绝缘层厚度为所述ETFE外绝缘层厚度的1.25至2倍。
[0008]作为优选,所述铜丝编织屏蔽层为两种不同直径的镀锡铜丝混合单向螺旋缠绕构成。
[0009]作为优选,所述聚酯纤维平织布内绕包层和所述聚酯纤维平织布外绕包层厚度均为0.1mm至0.2mm。
[0010]作为优选,所述四氟乙烯丙烯共聚氟橡胶层厚度为0.2mm至0.3mm。
[0011]作为优选,所述中心抗拉尼龙纤维绳外部包覆有ETFE树脂带绕包层。
[0012]作为优选,所述屏蔽网状导体层为两种不同线径且线径比介于0.9至1之间的镀锡铜丝混合单向螺旋缠绕构成。
[0013]作为优选,所述屏蔽网状导体层采用的镀锡铜丝线径为0.01mm至0.03mm,所述螺旋角度为40度至55度。
[0014]作为优选,所述缆芯的绞距为所述绝缘线芯外径的10至15倍。
[0015]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0016]1.通过热塑性聚氨酯粘接层使得内导体与聚氨酯内绝缘层更好的热融密合,大大提高了外径不超过0.08mm的内导体的柔韧性,抗弯曲性能优异,承受弯曲过程中,内导体不易发生变形及断线断芯现象,耐久使用。
[0017]2.采用中心抗拉尼龙纤维绳与五个绝缘线芯共同绞合形成的缆芯,在电缆弯曲时能够更好的承受侧向压力,有助于电缆保持圆形截面,提高电缆抗拉伸强度,兼具有更好的柔韧性、抗弯曲特性,减少内导体及屏蔽层发生断芯断线现象,保证噪音屏蔽性能稳定,延长使用寿命。
[0018]3.AFRP编织层具有高强度、高模量,抗老化性能优异,提高电缆的柔韧性,降低电缆弯曲时的扭矩力,抗弯曲性能更好,有效提高电缆整体的抗拉伸强度,减少屏蔽层断线现象,保证稳定的噪音屏蔽性能稳定,提高耐久使用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
绝缘线芯,2

中心抗拉尼龙纤维绳,3

聚酯纤维平织布内绕包层,4

屏蔽网状导体层,5

聚酯纤维平织布外绕包层,6

AFRP编织层,7

四氟乙烯丙烯共聚氟橡胶层,8

内导体,9

热塑性聚氨酯粘接层,10

聚氨酯内绝缘层,11

铜丝编织屏蔽层,12

ETFE外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0023]参见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细径防断线5芯绝缘电缆,包括五个绝缘线芯1围绕一个中心抗拉尼龙纤维绳2共同绞合形成缆芯,进一步的,所述中心抗拉尼龙纤维绳2外部包覆有ETFE树脂带绕包层。所述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聚酯纤维平织布内绕包层3、屏蔽网状导体层4、聚酯纤维平织布外绕包层5、AFRP编织层6和四氟乙烯丙烯共聚氟橡胶层7,所述聚酯纤维平织布内绕包层3和所述聚酯纤维平织布外绕包层5厚度优选为0.1mm至0.2mm,所述四氟乙烯丙烯共聚氟橡胶层7厚度优选为0.2mm至0.3mm。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屏蔽网状导体层4为两种不同线径且线径比介于0.9至1之间的镀锡铜丝混合单向螺旋缠绕构成,进一步的,采用的镀锡铜丝线径为0.01mm至0.03mm,所述螺旋角度为40度至55度。所述缆芯的绞距优选为所述绝缘线芯1外径的10至15倍。
[0024]所述绝缘线芯1包括内导体8及依次包覆在所述内导体8外部的热塑性聚氨酯粘接层9、聚氨酯内绝缘层10、铜丝编织屏蔽层11和ETFE外绝缘层12。所述内导体8外径不超过0.08mm,优选的,所述内导体8外径为0.02mm至0.04mm。所述热塑性聚氨酯粘接层9厚度为2μm至5μm。所述铜丝编织屏蔽层11厚度为0.02mm至0.045mm,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铜丝编织屏蔽层11为两种不同直径的镀锡铜丝混合单向螺旋缠绕构成。所述ETFE外绝缘层12厚度为0.025mm至0.05mm,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内绝缘层10厚度为所述ETFE外绝缘层12厚度的1.25至2倍。
[002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
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细径防断线5芯绝缘电缆,其特征是:包括五个绝缘线芯(1)围绕一个中心抗拉尼龙纤维绳(2)共同绞合形成缆芯,所述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聚酯纤维平织布内绕包层(3)、屏蔽网状导体层(4)、聚酯纤维平织布外绕包层(5)、AFRP编织层(6)和四氟乙烯丙烯共聚氟橡胶层(7),所述绝缘线芯(1)包括内导体(8)及依次包覆在所述内导体(8)外部的热塑性聚氨酯粘接层(9)、聚氨酯内绝缘层(10)、铜丝编织屏蔽层(11)和ETFE外绝缘层(12),所述内导体(8)外径不超过0.08mm,所述热塑性聚氨酯粘接层(9)厚度为2μm至5μm,所述铜丝编织屏蔽层(11)厚度为0.02mm至0.045mm,所述ETFE外绝缘层(12)厚度为0.025mm至0.05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径防断线5芯绝缘电缆,其特征是:所述内导体(8)外径为0.02mm至0.04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径防断线5芯绝缘电缆,其特征是:所述聚氨酯内绝缘层(10)厚度为所述ETFE外绝缘层(12)厚度的1.25至2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径防断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卫高旭皓王成旺王登峰邵千俊蔡长威刘书鑫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元通线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