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电器模块二级亮度调节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564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17
一种车载电器模块二级亮度调节电路,第一限流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至电源,第一限流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至显示屏U1的电源输入端;第一分压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至单片机I/O控制端,第一分压电阻R3的第二端同时连接至第二分压电阻R4的第一端、NPN型三级管Q1的基极;NPN型三级管Q1的集电极同时连接至显示屏U1的电源输出端、第二限流电阻R2的第一端,第二限流电阻R2的第二端接地;NPN型三级管Q1的发射极连接至第三限流电阻R5的第一端,第三限流电阻R5的第二端同时连接至第二分压电阻R4的第二端、第二限流电阻R2的第二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车载电器显示屏亮度不可调,严重影响了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的问题。驶舒适性和安全性的问题。驶舒适性和安全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电器模块二级亮度调节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车载电器模块二级亮度调节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汽车坐舱内电器模块的显示屏亮度一般不能调节。当夜间周围光线较暗时,显示屏就会显得太亮,驾驶员长期观看会出现视觉疲劳,同时显示屏过亮易分散驾驶员注意力,影响驾驶安全;而当白天的光线较强时,电器模块显示屏的亮度则相对较暗,有时会出现无法看清的现象。因此,需要专利技术一种车载电器模块二级亮度调节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电器模块二级亮度调节电路,解决传统的车载电器显示屏亮度不可调,严重影响了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的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车载电器模块二级亮度调节电路,包括电源、第一限流电阻R1、显示屏U1、第二限流电阻R2、第三限流电阻R5、NPN型三级管Q1、第一分压电阻R3、第二分压电阻R4、单片机I/O控制端;所述第一限流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至电源,所述第一限流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至显示屏U1的电源输入端;
[0006]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至单片机I/O控制端,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3的第二端同时连接至第二分压电阻R4的第一端、NPN型三级管Q1的基极;
[0007]所述NPN型三级管Q1的集电极同时连接至显示屏U1的电源输出端、第二限流电阻R2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限流电阻R2的第二端接地;
[0008]所述的NPN型三级管Q1的发射极连接至第三限流电阻R5的第一端,所述第三限流电阻R5的第二端同时连接至第二分压电阻R4的第二端、第二限流电阻R2的第二端。
[0009]进一步地,该车载电器模块二级亮度调节电路还包括第一滤波电容C1,所述第一滤波电容C1的第一端同时连接至电源正极和第一限流电阻R1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滤波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
[0010]进一步地,该车载电器模块二级亮度调节电路还包括第二滤波电容C2,所述第二滤波电容C2的第一端同时连接至第一分压电阻R3的第二端、第二分压电阻R4的第一端、NPN型三级管Q1的基极,所述第二滤波电容C2的第二端同时连接至第二分压电阻R4的第二端、第三限流电阻R5的第二端、第二电流电阻R2的第二端。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车载电器模块二级亮度调节电路,可以根据白天和夜晚的光照强度,调整坐舱内电器模块的显示屏亮度。当白天的光线较强时,可以将电器模块显示屏亮度调高,解决看不清显示屏的问题;当夜晚光线较暗时,驾驶员可以将电器模块显示屏亮度调低,能很好地缓解人眼视觉疲劳,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也得到了保证。
[0012]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车载电器模块二级亮度调节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如图1所示的一种车载电器模块二级亮度调节电路,包括电源、第一限流电阻R1、显示屏U1、第二限流电阻R2、第三限流电阻R5、NPN型三级管Q1、第一分压电阻R3、第二分压电阻R4、单片机I/O控制端;所述第一限流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至电源的正极,所述第一限流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至显示屏U1的电源线正极;
[0015]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至单片机I/O控制端,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3的第二端同时连接至第二分压电阻R4的第一端、NPN型三级管Q1的基极;
[0016]所述NPN型三级管Q1的集电极同时连接至显示屏U1的电源线负极、第二限流电阻R2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限流电阻R2的第二端接地;
[0017]所述的NPN型三级管Q1的发射极连接至第三限流电阻R5的第一端,所述第三限流电阻R5的第二端同时连接至第二分压电阻R4的第二端、第二限流电阻R2的第二端。
[0018]进一步地,为了滤除单片机I/O控制端输入的干扰和纹波,避免NPN型三级管Q1的误动作,该车载电器模块二级亮度调节电路还包括第一滤波电容C1,所述第一滤波电容C1的第一端同时连接至电源正极和第一限流电阻R1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滤波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
[0019]进一步地,为了滤除电源的低频干扰和电源波动,该车载电器模块二级亮度调节电路还包括第二滤波电容C2,所述第二滤波电容C2的第一端同时连接至第一分压电阻R3的第二端、第二分压电阻R4的第一端、NPN型三级管Q1的基极,所述第二滤波电容C2的第二端同时连接至第二分压电阻R4的第二端、第三限流电阻R5的第二端、第二电流电阻R2的第二端。
[002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
[0021]当外部光线传感器电路或手动调节电路使单片机I/O控制端引脚输出低电平时,NPN型三级管Q1未导通,电流将依次经过第一限流电阻R1、显示屏U1、第二限流电阻R2构成回路,实现一级亮度。
[0022]当外部光线传感器电路或手动调节电路使单片机I/O控制端引脚输出高电平时,NPN型三级管Q1导通,电流将依次经过第一限流电阻R1、显示屏U1、NPN型三级管Q1的集电极、NPN型三级管Q1的发射极,以及第二限流电阻R2与第三限流电阻R5组成的并联电路构成回路,实现二级亮度。
[0023]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电器模块二级亮度调节电路,其特征是,包括电源、第一限流电阻R1、显示屏U1、第二限流电阻R2、第三限流电阻R5、NPN型三级管Q1、第一分压电阻R3、第二分压电阻R4、单片机I/O控制端;所述第一限流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至电源,所述第一限流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至显示屏U1的电源输入端;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至单片机I/O控制端,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3的第二端同时连接至第二分压电阻R4的第一端、NPN型三级管Q1的基极;所述NPN型三级管Q1的集电极同时连接至显示屏U1的电源输出端、第二限流电阻R2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限流电阻R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的NPN型三级管Q1的发射极连接至第三限流电阻R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进丁王正中胡勇杰郭健
申请(专利权)人:昌辉汽车电气系统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