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负型涵道式水下推进器
[0001]本技术属于水下推进器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背负型涵道式水下推进器。
技术介绍
[0002]长期以来,自由潜水、休闲潜水以及职业潜水一直以传统脚蹼游动或者手持推进器作为唯一的水下移动方式,即穿戴脚蹼通过摆动双脚获取水下移动能力,或者手持推进器进行移动。这类方式,往往存在诸多弊端。例如:使用脚蹼会消耗大量体力并且移动速度极慢;使用手持推进器会占用双手操作能力;推进器无法固定在身体的特定位置时,极易造成机器丢失或磕碰损伤。这给潜水员在执行潜水相关任务时带来不便。甚至还由此引发诸多危险。
[0003]随着近年来新供气方式的流行,潜水时不再需要背负气瓶,在无气瓶的情况下,潜水员的上浮和下潜就只能依赖脚蹼或者推进器,在依然没有解决脚蹼和推进器的弊端时,这种情况下潜水作业无疑只会带来事倍功半的低效率和更高的溺亡风险。
[0004]目前已经出现了相关的水下推进器技术,例如中国专利CN110898406A公开的一种水下推进器,该技术是通过将推进器握持在潜水员的手掌上,推进器运转时通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负型涵道式水下推进器,其特征在于,该水下推进器包括涵道式推进器本体、推进动力部和运动控制部,其中:所述涵道式推进器本体包括外壳、内壳以及末端用于连接所述内壳和外壳的底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推进器本体的出水端,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为所述推进器本体的进水端;所述外壳为空心柱体结构,且其靠近所述进水端一侧设置为圆台形;所述内壳为空心柱体结构,其靠近所述进水端的端部与所述外壳的圆台端部为防水密封连接;所述外壳的另一端与内壳的另一端通过底板实现防水密封连接;所述外壳、内壳以及底板围成涵道式筒状结构;且所述涵道式筒状结构内部贯通,用于供水通过;所述推进动力部包括电源系统、推进电机和桨叶;所述电源系统用于为所述推进电机提供电源,所述电源系统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壁和内壳外壁之间的中空部分;所述推进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涵道式筒状结构的内部贯通的中空部分;所述推进电机的输出端子与桨叶固定连接;所述运动控制部包括控制手柄和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壁和内壳外壁之间的中空部分;所述控制手柄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通;所述推进电机通过导线所述控制系统相连通;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手柄发出的信号控制所述推进电机的转动进而控制该水下推进器的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空心圆柱体结构,所述内壳为空心圆柱体结构,所述涵道式水下推进器其外壳直径在150mm至350mm之间,内壳直径在50mm至250mm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靠近所述进水端的端部与所述外壳的圆台端部通过无缝焊接工艺实现防水密封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为环形结构,且该环形结构中心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