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固定安全网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5606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施工防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固定安全网的固定装置,包括呈“U”字形结构设置的第一架体,第一架体为开放式结构的两侧端部的外壁上均通过开设第一外螺纹螺接有内壁开设有内螺纹的螺纹套筒,两侧螺纹套筒远离第一架体侧的端部上均接有第二架体,两侧第二架体贴近螺纹套筒侧端部的外壁上均开设有第二外螺纹,两侧第二架体通过第二外螺纹与对应侧螺纹套筒内壁内螺纹的螺接接于对应侧螺纹套筒上,两侧第二架体远离螺纹套筒侧的端部均呈弯钩状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用方便、保证人员人身安全的优点的特点。保证人员人身安全的优点的特点。保证人员人身安全的优点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固定安全网的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施工防护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固定安全网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火电厂项目在基建过程中安全网应用非常广泛,安全网是用于防止因人员或物件的高空坠落导致人员摔伤或人员被砸伤的情况发生,用以保证人员安全;目前,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安全网只有4个长吊点能够对其固定,而由于现场布置的条件各不相同,受到布置结构的限制,安全网可能存在有无法很好的展开以及难以完全覆盖的问题,这样就会留有较大的安全隐患,无法完全的保障现场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急需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固定安全网的固定装置。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固定安全网的固定装置,包括呈“U”字形结构设置的第一架体,第一架体为开放式结构的两侧端部的外壁上均通过开设第一外螺纹螺接有内壁开设有内螺纹的螺纹套筒,两侧螺纹套筒远离第一架体侧的端部上均接有第二架体,两侧第二架体贴近螺纹套筒侧端部的外壁上均开设有第二外螺纹,两侧第二架体通过第二外螺纹与对应侧螺纹套筒内壁内螺纹的螺接接于对应侧螺纹套筒上,两侧第二架体远离螺纹套筒侧的端部均呈弯钩状设置。
[0005]优选的,所述第一外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的旋向呈反向设置。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架体为开放式结构的两侧端部的外壁上均螺接有第一螺母,且第一螺母与对应侧螺纹套筒贴近第一架体侧的端部抵接在一起。
[0007]优选的,两侧所述第二架体贴近螺纹套筒侧的端部的侧壁上均螺接有第二螺母,且第二螺母与对应侧螺纹套筒贴近第二架体侧的端部抵接在一起。
[0008]较之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09]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并通过螺纹套筒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将其连接在一起,在进行使用时,可通过使用第一架体穿过安全网并利用其“U”字形结构对安全网进行拉动,在将安全网拉动到合适位置后可利用第二架体呈弯钩状的端部勾于工字钢等建筑构件上以此对安全网进行固定,并且,可通过旋转螺纹套筒调整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接于螺纹套筒内的长度,从而调整整体长度,以此能够对安全网的张紧程度进行调节,相较于现有技术,可对安全网的任意位置进行布设和固定,不拘于传统的4个长吊点,具有使用方便、保证人员人身安全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
其他的附图。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4]图4为本技术实际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1、第一架体;2、第一外螺纹;3、内螺纹;4、螺纹套筒;5、第二架体;6、第二外螺纹;7、第一螺母;8、第二螺母;m、安全网本体;n、工字钢。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实施例:参照图1~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固定安全网的固定装置,包括呈“U”字形结构设置的第一架体1,第一架体1为开放式结构的两侧端部的外壁上均通过开设第一外螺纹2螺接有内壁开设有内螺纹3的螺纹套筒4,两侧螺纹套筒4远离第一架体1侧的端部上均接有第二架体5,两侧第二架体5贴近螺纹套筒4侧端部的外壁上均开设有第二外螺纹6,两侧第二架体5通过第二外螺纹6与对应侧螺纹套筒4内壁内螺纹3的螺接接于对应侧螺纹套筒4上,并且,第二外螺纹6与第一外螺纹2的旋向呈反向设置,以此保证在旋转螺纹套筒4时,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5能够进行对向运动,两侧第二架体5远离螺纹套筒4侧的端部均呈弯钩状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5均采用圆钢材料制成;通过前述设置,在进行使用时,可通过使用第一架体1穿过安全网本体m并利用其“U”字形结构对安全网本体m进行拉动,在将安全网本体m拉动到合适位置后可利用第二架体5呈弯钩状的端部勾于工字钢n等建筑构件上以此对安全网本体m进行固定,使用简单方便,并且,在需要对安全网本体m的张紧程度进行调节时,由于第二架体5挂于工字钢n上,第一架体1接于安全网本体m上,第二架体5与第一架体1为相对固定的状态,此时,通过旋转螺纹套筒4即可令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5产生对向运动,从而能够调整该固定装置的整体长度,以此实现对安全网本体m的张紧程度进行调节,便于使用者进行使用。
[0018]为进一步保证该固定装置的使用可靠性,第一架体1为开放式结构的两侧端部的外壁上均螺接有第一螺母7,且第一螺母7与对应侧螺纹套筒4贴近第一架体1侧的端部抵接在一起,两侧第二架体5贴近螺纹套筒4侧的端部的侧壁上均螺接有第二螺母8,且第二螺母8与对应侧螺纹套筒4贴近第二架体5侧的端部抵接在一起,第一螺母7的设置用于对第一架体1与螺纹套筒4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第二螺母8的设置用于对第二架体5与螺纹套筒4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从而保证螺纹套筒4、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5之间不易因外力的影响出现相对位置的改变,保证安全网本体m布设的稳定性,进而保证该固定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001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技术在进行使用时,先进行组装,先将第一螺母7接于第一架体1为开放式结构的两侧端部上,之后再向第一架体1为开放式结构的两侧端部上接入螺纹套筒4,之后将第二螺母8接于第二架体5上,然后再将第二架体5接于螺纹套筒4
上;在进行使用时,先通过使用第一架体1穿过安全网本体m并利用其“U”字形结构对安全网本体m进行拉动,在将安全网本体m拉动到合适位置后可利用第二架体5呈弯钩状的端部勾于工字钢n等建筑构件上以此对安全网本体m进行固定,依照上述方式将安全网本体m布设完毕后,在需要对安全网本体m的张紧程度进行调节时,通过旋转螺纹套筒4对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5接入螺纹套筒4内的长度进行调节,以此对安全网本体m的张紧程度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使用第一螺母7和第二螺母8对螺纹套筒4进行锁紧,保证螺纹套筒4、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5之间难以发生相对运动即可。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固定安全网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U”字形结构设置的第一架体(1),第一架体(1)为开放式结构的两侧端部的外壁上均通过开设第一外螺纹(2)螺接有内壁开设有内螺纹(3)的螺纹套筒(4),两侧螺纹套筒(4)远离第一架体(1)侧的端部上均接有第二架体(5),两侧第二架体(5)贴近螺纹套筒(4)侧端部的外壁上均开设有第二外螺纹(6),两侧第二架体(5)通过第二外螺纹(6)与对应侧螺纹套筒(4)内壁内螺纹(3)的螺接接于对应侧螺纹套筒(4)上,两侧第二架体(5)远离螺纹套筒(4)侧的端部均呈弯钩状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来锋魏正峰郑伟艺潘庆宇高绍春林耀祖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福建漳州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