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学用机载救援担架演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5523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教学用机载救援担架演示装置,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机载救援担架使用知识学习难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及实训效果难以达成的问题。该一种教学用机载救援担架演示装置包括平台和担架,平台上固定有倒L型支架,倒L型支架上设有升降绳;担架设置在平台上,担架的两个长边上分别固定有至少一个吊绳;升降绳的一端固定在倒L型支架上,其另一端与所有吊绳的自由端可拆卸连接。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提高教学中的实践操作性和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实践操作性和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实践操作性和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教学用机载救援担架演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机载救援设备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教学用机载救援担架演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机载救援担架一般较为狭窄,易于放置在狭小的地区开展救援工作,救援担架已是搜索直升机的必备装备,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是折叠式救援担架。
[0003]目前机载救援担架使用知识的学习方式如下:
[0004]一是通过学习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和装备图示来掌握,由于书面知识的理论性、静态性、不直观性,使学习者无法直观掌握救援担架的操作方法和动态运行状态,难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0005]二是通过真机实操训练来掌握救援绞车的具体操作方法,但是真机实操训练受到制约的条件较多,实操训练效果难以达成。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教学用机载救援担架演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机载救援担架使用知识学习难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及实训效果难以达成的问题。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教学用机载救援担架演示装置包括平台和担架,平台上上放置有人形模具及固定有倒L型支架,倒L型支架上设有升降绳;担架设置在平台上,担架的两个长边上分别固定有至少一个吊绳;升降绳的一端固定在倒L型支架上,其另一端与所有吊绳的自由端可拆卸连接;将人形模具当做人放置在担架上,然后将升降绳和吊绳连接,模拟演示机载担架的使用过程,拉动升降绳模拟演示直升机吊起担架的过程,让学习者不拘泥书本知识更直观的学习整个过程;平台便于放置移动整个演示装置。
[0009]进一步的,倒L型支架横边的横边上设有竖直方向的通孔;升降绳穿过通孔,其一端位于倒L型支架横边的上方,其上连接有拉环;拉环便于拉动升降绳,在不使用时拉环也可放置升降绳滑出通孔。
[0010]进一步的,吊绳的自由端连接有挂环,升降绳的另一端连接有挂钩或卡扣;挂钩或卡扣与所有挂环连接;也可选择其他可拆连接方式,通过挂钩或卡扣与所有挂环连接,更精确至细小的演示步骤,更有利于学习者学习。
[0011]进一步的,担架头部的位置通过魔术贴可拆卸设有头枕,头枕上位于头部位置处凹陷,位于头两侧位置凸起;使用时被救者头部位于凹陷处,两侧的凸起防止头部在上升的过程中,再次损伤。
[0012]进一步的,担架的一个长边上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安全带的安全子扣,其另一个长边上对应位置设有安全母扣。
[0013]进一步的,安全子扣为四个分别位于头部、胸部、大腿部、小腿部处。
[0014]进一步的,担架四周设有多个浮筒;便于水面救援时漂浮支撑担架。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可使学习者在理论学习的同时,结合本教学演示装置,变抽象思维为直观认知,提高教学中的实践操作性。
[0017](2)本技术为直观、实用、可操作的教学演示模型,以直升机救援担架操作原理为基础,演示吊索提升救援担架的过程,辅助讲解担架、头部固定系统的使用与日常维护,并进行实操训练,能够有效增强学习者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0020]1‑
平台,2

担架,3

倒L型支架,4

升降绳,5

通孔,6

拉环,7

挂环,8

卡扣,9

头枕,10

安全子扣,11

安全母扣,12

浮筒,13

人形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所示,一种教学用机载救援担架演示装置包括平台1和担架2,平台1上上放置有人形模具13及固定有倒L型支架3,倒L型支架3上设有升降绳4;担架2设置在平台1上,担架2的两个长边上分别固定有两个吊绳,一般为两个吊绳,也可根据需要选择其他数量的吊绳;倒L型支架3横边的横边上设有竖直方向的通孔5;升降绳4穿过通孔5,其一端位于倒L型支架3横边的上方,其上连接有拉环6;拉环6便于拉动升降绳4也用于固定升降绳4,在不使用时拉环6也可放置升降绳4滑出通孔5;吊绳的自由端连接有挂环7,升降绳4的另一端连接有挂钩或卡扣8;挂钩或卡扣8与所有挂环7连接。
[0024]将人形模具当做人放置在担架2上,然后将升降绳4和吊绳连接,模拟演示机载担架2的使用过程,拉动升降绳4模拟演示直升机吊起担架2的过程,让学习者不拘泥书本知识更直观的学习整个过程;平台1便于放置移动整个演示装置。
[0025]实施例2
[002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担架2头部的位置通过魔术贴可拆卸设有头枕9,头枕9上位于头部位置处凹陷,位于头两侧位置凸起;使用时被救者头部位于凹陷处,两侧的凸起防止头部在上升的过程中,再次损伤;担架2的一个长边上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安全带的安全子扣10,其另一个长边上对应位置设有安全母扣11;安全子扣10和安全母扣11的结构与汽车安全带上对应结构相同;安全子扣10为四个分别位于头部、胸部、大腿部、小腿部处;担架2四周设有多个浮筒12;便于水面救援时漂浮支撑担架2。
[0027]本技术的使用原理为:使用时用人性模具模拟遇险的伤病员,将其搬运至担架2上,并通过安全子扣10和安全母扣11进行头部和身体的固定,然后将挂钩或卡扣8与所有挂环7连接,以实现吊绳和升降绳4的连接;发出“吊升”信号,通过拉动拉环6模拟对担架2进行垂直吊升,并保证伤员头部位置比脚部位置稍高5

7度至到达吊升高度后。
[0028]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技术。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技术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技术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教学用机载救援担架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1)和担架(2);平台(1)上放置有人形模具(13)及固定有倒L型支架(3),倒L型支架(3)上设有升降绳(4);担架(2)设置在平台(1)上,担架(2)的两个长边上分别固定有至少一个吊绳;升降绳(4)的一端固定在倒L型支架(3)上,其另一端与所有吊绳的自由端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学用机载救援担架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倒L型支架(3)横边的横边上设有竖直方向的通孔(5);升降绳(4)穿过通孔(5),其一端位于倒L型支架(3)横边的上方,其上连接有拉环(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教学用机载救援担架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吊绳的自由端连接有挂环(7),升降绳(4)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双颖
申请(专利权)人: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昆明训练总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