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电针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5169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便携式电针仪,包括盒体和金属夹、控制模板,盒体前端侧壁上开设有一组内外连通的通孔,金属夹通过连接线贯穿通孔延伸至盒体外侧,盒体内腔内侧转动连接有一组卷轮,一组卷轮与一组通孔之间位置分别相互配合,卷轮内侧设有便于对连接线进行卷绕的收集机构,盒体内腔设置有电池槽,电池槽与外部空间之间贯通相连,电池槽开口处设有用于对其进行闭合的闭合板,闭合板与电池槽侧壁之间设有卡接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池槽的作用能够将外部移动电源安装进入装置中,进而位置装置的整体运行提供电能,能够扩大装置整体的使用范围并且便于对其进行移动,有效的解除了固定电源对其位置的限制作用。其位置的限制作用。其位置的限制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电针仪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便携式电针仪。

技术介绍

[0002]电针仪在临床使用中,能够输出脉冲波形,脉冲电刺激能够调节人体的神经体液系统功能,促进白细胞释放,提高免疫力,同时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毛细血管对出血渗出的吸收和组织修复,达到止痛消肿的目的,脉冲电刺激可以通过神经反射,起到解痉止痛的作用;适量的电刺激,通过体表神经感受器,对大脑皮层起保护性的抑制作用,发挥镇静安神的治疗作用。
[0003]但是现有的电针仪的整体结构体积较大,在使用的过程中占用较多的空间,并且需要使用固定电源对其进行供电,设备整体的使用较小不便于进行移动,不能够来到诊室接受治疗的病人无法使用设备,进而导致设备的使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0004]为此,我们提出便携式电针仪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便携式电针仪。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便携式电针仪,包括盒体和金属夹、控制模板,所述金属夹通过连接线与控制模板之间电性相连,所述盒体前端侧壁上开设有一组内外连通的通孔,所述金属夹通过连接线贯穿通孔延伸至盒体外侧,所述盒体内腔内侧转动连接有一组卷轮,一组所述卷轮与一组通孔之间位置分别相互配合,所述卷轮外侧卷绕有连接线,所述卷轮内侧设有便于对连接线进行卷绕的收集机构,所述盒体内腔设置有电池槽,所述电池槽与外部空间之间贯通相连,所述电池槽开口处设有用于对其进行闭合的闭合板,所述闭合板与电池槽侧壁之间设有用于对其进行卡接固定的卡接机构。
[0008]优选地,所述盒体前端侧壁上安装设置有用于对输出功率进行显示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下侧设有用于对其进行控制的按键,所述盒体前端侧壁一侧设有电量格。
[0009]优选地,所述盒体一端侧壁上开设有一组内外连通的接口,一组所述接口与盒体内部的控制模板之间位置相互配合。
[0010]优选地,所述收集机构包括垂直设置于盒体内腔的主轴,所述主轴上下两端通过轴承与盒体上下两侧内壁之间转动相连,所述主轴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卷簧,所述卷簧外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制杆,所述卷轮整体套设于主轴外侧,所述卷轮内壁上开设有开放式限位槽,所述限制杆远离卷簧侧壁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槽中与之限位配合。
[0011]优选地,所述电池槽内部安装设置有可更换的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分别通过导线与控制模板、显示屏之间电性相连。
[0012]优选地,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开设于闭合板一端侧壁上的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壁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一组卡接弹簧,一组所述卡接弹簧远离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所
述盒体与收纳槽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块延伸至卡槽中与之相互配合。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通过设置的电池槽的作用能够将外部移动电源安装进入装置中,进而位置装置的整体运行提供电能,能够扩大装置整体的使用范围并且便于对其进行移动,有效的解除了固定电源对其位置的限制作用;通过卡块与卡槽之间的限位配合作用能够对闭合板的位置进行限制,进而使得闭合板可以对电池槽进行很好的闭合,并且推动卡块可以对卡接弹簧施力使其进入收纳槽中,进而解除与卡槽之间的限位作用,便于使用者快速的打开电池槽对内部的电池进行更换;通过卷轮的作用能够在装置限制时对连接线进行卷绕收集,避免连接线产生弯折的现象影响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整体详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正面剖视详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中卡接机构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2中收集机构的详细机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盒体,101、显示屏,102、接口,2、通孔,3、卷轮,4、收集机构,401、主轴,402、卷簧,403、限制杆,5、电池槽,6、闭合板,7、卡接机构,701、收纳槽,702、卡接弹簧,703、卡块,704、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参照图1

4,便携式电针仪,包括盒体1和金属夹、控制模板,金属夹通过连接线与控制模板之间电性相连,盒体1前端侧壁上安装设置有用于对输出功率进行显示的显示屏101,显示屏101下侧设有用于对其进行控制的按键,盒体1前端侧壁一侧设有电量格,盒体1一端侧壁上开设有一组内外连通的接口102,一组接口102与盒体1内部的控制模板之间位置相互配合。
[0022]盒体1前端侧壁上开设有一组内外连通的通孔2,通孔2内侧设有用于对其进行闭合的橡胶塞,金属夹通过连接线贯穿通孔2延伸至盒体1外侧,盒体1内腔内侧转动连接有一组卷轮3,一组卷轮3与一组通孔2之间位置分别相互配合,卷轮3外侧卷绕有连接线。
[0023]卷轮3内侧设有便于对连接线进行卷绕的收集机构4,收集机构4包括垂直设置于盒体1内腔的主轴401,主轴401上下两端通过轴承与盒体1上下两侧内壁之间转动相连,主轴401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卷簧402,卷簧402外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制杆403,卷轮3整体套设于主轴401外侧,卷轮3内壁上开设有开放式限位槽,在卷簧402的弹力作用下带动限制杆403与限位槽进行配合,进而带动卷轮3转动对连接线进行收集,限制杆403远离卷簧402侧壁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槽中与之限位配合。
[0024]盒体1内腔设置有电池槽5,电池槽5与外部空间之间贯通相连,电池槽5内部安装设置有可更换的蓄电池,蓄电池分别通过导线与控制模板、显示屏101之间电性相连。
[0025]电池槽5开口处设有用于对其进行闭合的闭合板6,闭合板6与电池槽5侧壁之间设有用于对其进行卡接固定的卡接机构7。卡接机构7包括开设于闭合板6一端侧壁上的收纳槽701,收纳槽701内壁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一组卡接弹簧702,一组卡接弹簧702远离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703,盒体1与收纳槽701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卡槽704,卡块703在卡接弹簧702的弹力作用下移动至收纳槽701外侧,并且进入卡槽704中与之进行卡接配合,进而对闭合板6的位置进行固定对电池槽5进行闭合,卡块703延伸至卡槽704中与之相互配合。
[0026]工作原理:本技术在使用时将装置移动至使用位置,将外部控制元件安装放置进入盒体1中,并且将其侧边的连接孔与接口102之间相互配合进行连接,之后将金属夹通过连接线贯穿通孔2与控制元件之间进行连接,并且将多余的连接线卷绕设置于卷轮3侧壁上,然后打开闭合板6将外部移动电源安装进入电池槽5中,安装完毕后闭合闭合板6,卡块703在卡接弹簧702的弹力作用下移动至收纳槽701外侧,并且进入卡槽704中与之进行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便携式电针仪,包括盒体(1)和金属夹、控制模板,所述金属夹通过连接线与控制模板之间电性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前端侧壁上开设有一组内外连通的通孔(2),所述金属夹通过连接线贯穿通孔(2)延伸至盒体(1)外侧,所述盒体(1)内腔内侧转动连接有一组卷轮(3),一组所述卷轮(3)与一组通孔(2)之间位置分别相互配合,所述卷轮(3)外侧卷绕有连接线,所述卷轮(3)内侧设有便于对连接线进行卷绕的收集机构(4),所述盒体(1)内腔设置有电池槽(5),所述电池槽(5)与外部空间之间贯通相连,所述电池槽(5)开口处设有用于对其进行闭合的闭合板(6),所述闭合板(6)与电池槽(5)侧壁之间设有用于对其进行卡接固定的卡接机构(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针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前端侧壁上安装设置有用于对输出功率进行显示的显示屏(101),所述显示屏(101)下侧设有用于对其进行控制的按键,所述盒体(1)前端侧壁一侧设有电量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针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一端侧壁上开设有一组内外连通的接口(102),一组所述接口(102)与盒体(1)内部的控制模板之间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金灼孙志高王珏周义虎刘帆杨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