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建光专利>正文

内置防水叠合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5097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置防水叠合墙,包括内置防水叠合墙生产和多件装配组合安装,工厂生产将外页板、集成防水层、连接构件、受力钢筋、内页板组成有空腔的内置防水叠合墙,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多件装配安装,通过预制防水单板和板缝防水及辅助模板组成完整的防水外墙装配体系。防水层敷设于内置防水叠合墙空腔外页板内侧,防水层在预制构件运输安装过程中得到有效保护,现场安装后与主体结构的现浇混凝土融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防水外墙主体结构工程、防水工程、挡土防护工程同时高质量完成,有效压缩施工周期。有效压缩施工周期。有效压缩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置防水叠合墙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外墙防水的装配式叠合墙。

技术介绍

[0002]国家及地方政府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建筑工程市场迫切需要装配式技术对成本、进度、质量优化方面能有效提升,尤其是防水等级较高的地下工程都有柔性防水的要求,工序复杂,质量控制难度大,施工周期长,而装配式技术因为连接节点多而在高等级防水的地下工程很难发挥快速便捷的优势。现有装配式防水外墙将柔性防水做在预制构件外表面,给构件运输安装防护带来难度。例如公开号为CN211973946U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预制防水叠合构件及具有其的叠合墙”和公开号为CN205804636U技术专利“一种地下室防水叠合墙体”,此两种预制构件外表面做防水存在缺陷,预制构件在运输安装过程中表面会受到不可避免的磕碰摩擦,防水层保护不可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高等级外墙防水工程现场工序多的问题,解决装配式预制防水构件在运输安装过程中的防水层保护问题,解决装配式构件与现浇结构防水衔接工艺不一致的问题。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的集成防水叠合墙,在工厂生产集成结构主体、柔性防水层和保护层一体的防水叠合墙构件,现场拼装后进行混凝土浇筑,防水层与结构主体迎水面融为一体,结构主体、防水层、保护层同时完成,提升外墙防水工程质量,减少现场模板、防水、保护墙施工工序,压缩整个墙体工程施工周期。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置防水叠合墙,包括内页板(1)、外页板(2)、集成防水层(3)、连接构件(4)、砼内受力钢筋(5)、腔内受力钢筋(6)、空腔(9)组成的防水叠合墙构件,预制防水单板(11)和板缝防水层(7)、板缝封堵剂(8)、勾缝砂浆(10)、辅助模板(12),通过浇筑混凝土组成连续的防水外墙。
[0006]上述内置防水叠合墙由内页板(1)临腔内受力钢筋(6)的一面与外页板(2)设集成防水层(3)的一面相对通过连接构件(4)连接组成有空腔(9)的预制构件。
[0007]上述外页板(2)一面满铺集成防水层(3),埋设连接构件(4)。
[0008]上述内页板(1)内的砼内受力钢筋(5)通过拉结筋与另一侧腔内受力钢筋(6)相连。
[0009]上述内页板(1)为背水面,外页板(2)覆有集成防水层(3)为迎水面。
[0010]上述述预制防水单板(11)一面满铺集成防水层(3),埋设连接构件(4)。
[0011]上述防水叠合墙构件安装时外页板(2)连续拼接,板缝宽a距离为不小于10mm,不大于30mm,从集成防水层(3)一侧铺贴板缝防水层(7)。
[0012]上述板缝防水层(7)搭接两侧集成防水层(3)宽度b不小于80mm。
[0013]上述板缝防水层(7)铺贴完成后用板缝封堵剂(8)从外页板(2)背向空腔(9)一侧封堵板缝。
[0014]上述内页板(1)安装板缝小于等于20mm时用勾缝砂浆(10)封堵,大于20mm时用辅助模板(12)搭接内页板(1)与空腔(9)同时浇筑混凝土。
[0015]上述内置防水叠合墙、板缝防水层(7)、板缝封堵剂(8)、勾缝砂浆(10)、预制防水单板(11)与辅助模板(12)组合形成地下外墙工程的封闭体系,混凝土浇筑后完成内置防水叠合墙的施工。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是一种内置防水叠合墙,集成了墙主体结构、防水层、挡土保护层于一身,具有装配式建筑工厂生产、现场拼装的优点,相较于同类装配式构件,其内部空腔更大,便于现场混凝土浇筑振捣操作。防水层在构件空腔内得到有效保护,吊装运输和安装过程不会有直接的磕碰摩擦。构件拼装缝用防水卷材从空腔内搭接封盖,空腔内混凝土浇筑后,外墙防水层连续封闭与主体结构融为一体,实现防水与结构主体同质量同寿命。主体结构浇筑完成后马上可以进行土方回填,缩短地下工程施工周期。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安装示意图
[0020]图3是沿图2中D

D线的示意图
[0021]图4是后浇带安装示意图
[0022]图5是预制与现浇衔接示意图
[0023]图中1.内页板,2.外页板,3.集成防水层,4.连接构件,5.砼内受力钢筋,6.腔内受力钢筋,7.板缝防水层,8.板缝封堵剂,9.空腔,10.勾缝砂浆,11.预制防水单板,12.辅助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实施例1】
[0025]防水叠合墙构件生产过程,在模台上按外页板(2)设计尺寸支边模,放置构造钢筋网片,放置连接构件(4),连接构件(4)包括但不限于拉结钢筋、对拉螺栓、高强玻璃纤维棒。然后进行混凝土布料和振捣及养护,然后进行集成防水层(3)铺设。生产模台上按内页板(1) 设计尺寸支边模,放置连接好的砼内受力钢筋(5)和腔内受力钢筋(6),混凝土布料振捣完成后将加工好的外页板(1)集成防水层(3)一侧面对模台上的内页板叠合,连接构件(4) 插入内页板再次振捣保证连接充分后进行养护,脱模后防水叠合墙构件生产完成,如图1所示。
[0026]防水叠合墙构件连续安装如图2所示,外页板(2)垂直安装缝宽a距离10~30mm,在集成防水层(3)一侧覆盖自粘型的板缝防水层(7)。板缝防水层(7)铺设完成后,用板缝封堵剂(8)填堵板缝。内页板(1)板缝小于20mm,用勾缝砂浆(10)封堵,空腔(9)内现场浇筑混凝土。
[0027]【实施例2】
[0028]内置防水叠合墙水平缝安装如图3所示,地下室外墙与基础底板相连处有300mm~500mm 高现浇坎墙,可用防水单板(11)做坎墙外模板,上部高出现浇坎墙80mm,下部预设与
底板防水层搭接的防水卷材,坎墙混凝土现浇完成后,防水单板(11)保留。安装上部防水叠合墙构件,外页板(2)与防水单板(11)连接板缝a大于10mm,小于30mm,板缝防水层(7) 沿水平缝搭接集成防水层(3)铺设,用板缝封堵剂(8)填堵水平板缝。内页板(1)与现浇坎墙之间支辅助模板(12),空腔(9)内现场浇筑混凝土。
[0029]【实施例3】
[0030]内置防水叠合墙在施工后浇带处安装如图4所示,外页板(2)宽于内页板(1),宽度根据后浇带设计宽度确定定,外页板(2)垂直安装缝宽a距离大于10mm,小于30mm,在集成防水层(3)一侧铺自粘型的板缝防水层(7)。板缝防水层(7)覆盖铺设完成后,用板缝封堵剂(8)填堵板缝。在空腔(9)后浇分界处预埋止水钢板,空腔(9)内现场浇筑混凝土,后浇部分现场支辅助模板(12),根据设计要求后浇混凝土。
[0031]【实施例4】
[0032]内置防水叠合墙与现浇外墙连接处安装如图5所示,外页板(2)与防水单板(11)在迎水面相连,外页板(2)垂直安装缝宽a距离大于10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防水叠合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页板(1)、外页板(2)、集成防水层(3)、连接构件(4)、砼内受力钢筋(5)、腔内受力钢筋(6)、空腔(9)组成的预制防水叠合墙构件,预制防水单板(11),和安装部件板缝防水层(7)、板缝封堵剂(8)、勾缝砂浆(10)、辅助模板(12)通过浇筑混凝土组成连续的防水外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置防水叠合墙,其特征在于将内页板(1)临腔内受力钢筋(6)的一面与外页板(2)设集成防水层(3)的一面相对通过连接构件(4)连接,组成有空腔(9)的单件内置防水叠合墙。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内置防水叠合墙,其特征在于外页板(2)一面满铺集成防水层(3),埋设连接构件(4),覆有集成防水层(3)为迎水面。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内置防水叠合墙,其特征在于内页板(1)内部的砼内受力钢筋(5)通过拉结筋与另一侧腔内受力钢筋(6)相连,内页板(1)为背水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建光
申请(专利权)人:吕建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