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雷新锋专利>正文

干旱区无灌溉造林集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4662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干旱区无灌溉造林集水装置,包括蓄水箱,所述蓄水箱侧面对称导通安装有四个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底端导通安装有集水箱,所述蓄水箱内部导通安装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底端固定安装有浮球,所述蓄水箱底端转动安装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底端固定安装有泥沙铲,所述泥沙铲顶端固定安装有收纳盒,在需要给林木灌溉使通过太阳能板发电为定时抽水机供电,通过抽水管从蓄水箱抽取水定时定量为林木浇水,抽水管底部的浮球始终浮在水面上,使抽水管关口始终位于水面以下且不与蓄水箱底部接触,实现了无人工操作定时定量为苗木灌溉,防止了抽水管因与蓄水箱底部泥沙接触导致阻塞的风险。阻塞的风险。阻塞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干旱区无灌溉造林集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干旱区造林灌溉设备升级改造
,尤其涉及干旱区无灌溉造林集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造林是在无林地上建立新林的生产过程,造林面积体现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保护程度,也是其经济发展阶段的侧面反映,我国每年造林面积700万公顷,很大一部分位于西部干旱缺水地区或沙漠地区,水资源灌溉关系林木正常生长发育,干旱区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了造林进度及铃木生长。
[0003]我国干旱区域大面积植树造林,所种植的林木早起需定时定量补充水分,不然会影响林木生长发育,而干旱区气候干燥、蒸发量大、降水资源少、水资源匮乏,小树苗种植早期根系较浅,抗旱能力弱,需要人工灌溉成本高昂,或者采用大坑蓄水造林或造林坑内添加保水剂等手段来实现无灌溉造林,由于干旱区土壤松散且气候炎热容易水分流失及水分蒸发,严重影响了苗木的生长,干旱区风大少雨灰尘容易堵塞积水装置,影响蓄水装置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干旱区无灌溉造林集水装置,解决了在无灌溉条件地区将自然降水收集储存起来,降低了水分的蒸发,定时定量为苗木提供水资源灌溉,降低了成本支出。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干旱区无灌溉造林集水装置,包括蓄水箱,所述蓄水箱侧面对称导通安装有四个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底端导通安装有集水箱,所述蓄水箱内部侧面导通安装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底端固定安装有浮球,所述蓄水箱底端转动安装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底端固定安装有泥沙铲,所述泥沙铲顶端固定安装有收纳盒,所述蓄水箱顶端侧面固定安装有定时抽水机,所述定时抽水机侧端导通安装有排水管,所述蓄水箱顶端转动安装有锥形集水板,所述锥形集水板内部侧面固定安装有若干弓形支架,所述弓形支架顶端固定安装有太阳能板,所述锥形集水板底端安装有筛网。
[0007]优选的,所述集水箱包括渗水孔、过滤桶、过滤孔和过滤海绵,所述集水箱侧面开设有若干渗水孔,所述集水箱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过滤桶,所述过滤桶侧面开设有若干过滤孔,所述过滤桶侧面安装有过滤海绵。
[0008]优选的,所述进水管顶端切削成四十五度角,所述蓄水箱内部且进水管正上方安装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转轴,水管盖顶端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转轴贯穿第一固定孔内部,所述水管盖底端贴附于进水管出水口。
[0009]优选的,所述锥形集水板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中部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中部套装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中部固定安装有螺纹
杆,所述蓄水箱侧面固定安装有U型卡块,所述螺纹杆底端套装有固定螺母。
[0010]优选的,所述蓄水箱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三固定块中部开设有第三固定孔,所述锥形集水板侧面固定安装有T型固定块,所述T型固定块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两端套装于第三固定孔内部。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首先在地面挖一个大坑深度和蓄水箱高度一直,将蓄水箱和集水箱放置于深坑中用土覆盖,锥形集水板裸露于地表以上,实现了土壤的遮挡降温,使蓄水箱中的水保持低温状态,降低了水的蒸发;
[0012]当下雨时雨水通过锥形集水板流入蓄水箱,同时落入周边泥土中的雨水通过集水箱收集过滤沿进水管流进蓄水箱中,实现了大范围收集雨水的目的;
[0013]在需要给林木灌溉使通过太阳能板发电为定时抽水机供电,通过抽水管从蓄水箱抽取水定时定量为林木浇水,抽水管底部的浮球始终浮在水面上,使抽水管关口始终位于水面以下且不与蓄水箱底部接触,实现了无人工操作定时定量为苗木灌溉,防止了抽水管因与蓄水箱底部泥沙接触导致阻塞的风险;
[0014]由于干旱区风沙大,蓄水箱底部沉积大量泥沙需要清理,通过掀开锥形集水板,将活动杆插入蓄水箱底部,转动活动杆插使泥沙铲铲入泥沙底部,使泥沙与蓄水箱底部分离并移动装入收纳盒中,实现了对蓄水箱的清理,增大蓄水箱的容积。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整体侧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整体剖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区域局部放大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图1中B区域局部放大图;
[0020]图6为本技术图2中C区域局部放大图。
[0021]图例说明:
[0022]1、蓄水箱;2、进水管;3、集水箱;4、渗水孔;5、过滤桶;6、过滤孔;7、过滤海绵;8、第一固定块;9、第一转轴;10、第一固定孔;11、水管盖;12、抽水管;13、浮球;14、活动杆;15、泥沙铲;16、收纳盒;17、定时抽水机;18、排水管;19、U型卡块;20、锥形集水板;21、第二固定块;22、第二固定孔;23、第二转轴;24、螺纹杆;25、固定螺母;26、第三固定块;27、第三转轴;28、T型固定块;29、第三固定孔;30、弓形支架;31、太阳能板;32、筛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下面给出具体实施例。
[0025]参见图1~图6,干旱区无灌溉造林集水装置,包括蓄水箱1,蓄水箱1侧面对称导通安装有四个进水管2,进水管2底端导通安装有集水箱3,蓄水箱1内部侧面导通安装有抽水
管12,抽水管12底端固定安装有浮球13,蓄水箱1底端转动安装有活动杆14,活动杆14底端固定安装有泥沙铲15,泥沙铲15顶端固定安装有收纳盒16,蓄水箱1顶端侧面固定安装有定时抽水机17,定时抽水机17侧端导通安装有排水管18,蓄水箱1顶端转动安装有锥形集水板20,锥形集水板20内部侧面固定安装有若干弓形支架30,弓形支架30顶端固定安装有太阳能板31,锥形集水板20底端安装有筛网32。
[002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集水箱3包括渗水孔4、过滤桶5、过滤孔6和过滤海绵7,集水箱3侧面开设有若干渗水孔4,集水箱3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过滤桶5,过滤桶5侧面开设有若干过滤孔6,过滤桶5侧面安装有过滤海绵7,实现了对土壤中雨水的过滤,防止泥土阻塞进水管2。
[002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进水管2顶端切削成四十五度角,蓄水箱1内部且进水管2正上方安装有第一固定块8,第一固定块8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转轴9,水管盖11顶端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0,第一转轴9贯穿第一固定孔10内部,水管盖11底端贴附于进水管2出水口,实现了当蓄水箱1中的水位高于进水管2口时,在水压作用下水管盖11紧压进水管2口,防止了水沿进水管2回流进土壤中。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干旱区无灌溉造林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箱(1),所述蓄水箱(1)侧面对称导通安装有四个进水管(2),所述进水管(2)底端导通安装有集水箱(3),所述蓄水箱(1)内部侧面导通安装有抽水管(12),所述抽水管(12)底端固定安装有浮球(13),所述蓄水箱(1)底端转动安装有活动杆(14),所述活动杆(14)底端固定安装有泥沙铲(15),所述泥沙铲(15)顶端固定安装有收纳盒(16),所述蓄水箱(1)顶端侧面固定安装有定时抽水机(17),所述定时抽水机(17)侧端导通安装有排水管(18),所述蓄水箱(1)顶端转动安装有锥形集水板(20),所述锥形集水板(20)内部侧面固定安装有若干弓形支架(30),所述弓形支架(30)顶端固定安装有太阳能板(31),所述锥形集水板(20)底端安装有筛网(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旱区无灌溉造林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箱(3)包括渗水孔(4)、过滤桶(5)、过滤孔(6)和过滤海绵(7),所述集水箱(3)侧面开设有若干渗水孔(4),所述集水箱(3)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过滤桶(5),所述过滤桶(5)侧面开设有若干过滤孔(6),所述过滤桶(5)侧面安装有过滤海绵(7)。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新锋胡璐璐
申请(专利权)人:雷新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