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多水源收集功能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02748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应多水源收集功能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涉及雨水收集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储水模块、自来水补充模块和空调水收集模块,所述储水模块通过管道A与自来水补充模块相连接,且储水模块通过管道B与雨水收集模块相连接,所述储水模块还通过管道C与空调水收集模块相连接,所述储水模块包括第一水室、电子阀、第二水室、浮球阀和水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水室通过电子阀连接有第二水室,所述第二水室的内部安装有水位传感器。该适应多水源收集功能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通过自来水补充模块、雨水收集模块、空调水收集模块可以实现多水源收集功能,以保障第一水室、第二水室内部水体充足,以便供给人们正常使用需求,避免水量缺失。水量缺失。水量缺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应多水源收集功能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雨水收集利用
,具体为一种适应多水源收集功能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顾名思义就是对自然降雨进行收集再利用的系统,在自然降雨的时候对雨水进行收集储存并按照需求通过泵体、管道来提取水体进行使用,可有效降低对自来水厂的供水需求,从而降低水费。
[0003]现有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只是单纯的通过收集雨水进行再利用,但自然降雨无法始终保持系统中的储水量始终充足,经常容易导致无水可用,从而无法满足人们的正常用水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应多水源收集功能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只是单纯的通过收集雨水进行再利用,但自然降雨无法始终保持系统中的储水量始终充足,经常容易导致无水可用,从而无法满足人们的正常用水需求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适应多水源收集功能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储水模块、自来水补充模块和空调水收集模块,所述储水模块通过管道A与自来水补充模块相连接,且储水模块通过管道B与雨水收集模块相连接,所述储水模块还通过管道C与空调水收集模块相连接,所述储水模块包括第一水室、电子阀、第二水室、浮球阀和水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水室通过电子阀连接有第二水室,且第一水室的内部安装有浮球阀,所述第二水室的内部安装有水位传感器。
[0006]可选的,所述第一水室通过管道A与自来水补充模块相连接,且自来水补充模块用于向第一水室内部补充自来水。
[0007]可选的,所述第二水室通过管道B与雨水收集模块相连接,且第二水室通过管道C与空调水收集模块相连接。
[0008]可选的,所述雨水收集模块用于对自然降雨进行水体收集,所述空调水收集模块用于对空调排水进行收集。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水室通过管道D与人用用水模块相连接,且人用用水模块是与人体直接相关的用水操作,所述第二水室通过管道F与家用用水模块相连接,且家用用水模块为人体间接相关的用水操作,家用用水模块即可以是冲马桶用水、清洗用水。
[0010]可选的,所述人用用水模块包括洗漱用水、饮用用水。
[0011]可选的,所述第二水室通过管道E与绿化滴灌模块相连接,所述绿化滴灌模块包括流量阀和滴灌水管,且流量阀与滴灌水管相连接。
[0012]可选的,所述流量阀通过蓝牙连接有水量供给调整模块,所述水量供给调整模块
包括定时单元和定量单元,所述定时单元和定量单元均与流量阀相连接。
[0013]可选的,所述定时单元用于调整流量阀的开合时间,所述定量单元用于调整流量阀每次打开时所能通过的水量。
[0014]可选的,所述雨水收集模块包括安装底板、扭簧、伸缩杆、轴承、引水管、滑道和滤网,所述安装底板的左端内部安置有扭簧,且扭簧的外壁安装有伸缩杆,所述安装底板的右端表面设置有轴承,且轴承的顶部连接有引水管,所述引水管的左端底部设置有滑道,且滑道的内壁等距嵌入有滤网,所述滤网与管道B相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应多水源收集功能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通过自来水补充模块、雨水收集模块、空调水收集模块可以实现多水源收集功能,以保障第一水室、第二水室内部水体充足,以便供给人们正常使用需求,避免水量缺失。
[0017]1.该适应多水源收集功能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第二水室用于储存雨水与空调排水,并用于滴灌绿化,而且通过定时单元和定量单元可以随时调整流量阀的开合时间以及用于滴灌绿化的用水量,以便适应植物生产所需用水量的同时避免造成水资源浪费,同时根据植物实时生长状态进行调整水量与滴灌时间以便更好的适应植物生长。
[0018]2.该适应多水源收集功能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第二水室通过水位传感器实时感应内部水位,并在低水位时打开电子阀由第一水室向第二水室供水,从而保障第二水室内部水量充足,而第一水室通过浮球阀随水位变化进行开合,由自来水补充模块对第一水室进行水量补充,保障水量充足。
[0019]3.该适应多水源收集功能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第二水室内部水体用于滴灌植物以及人体间接用水,即可用于冲洗马桶、清洗清洁工具,而第一水室由于与自来水补充模块连接,可以是人体直接用水,也就是可作为饮用水、洗漱用水,通过区分用水可保障人们用水健康避免错误用水产生疾病。
[0020]4.该适应多水源收集功能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根据屋顶或地形形状确定是否启动伸缩杆,有利于适应不同的地形对雨水收集模块进行安置,并有利于保持引水管倾斜,雨水降落时落于引水管内部并沿着其较低一端滑动,雨水在滑动过程中穿过滤网沿管道B进入第二水室中,而外界杂质则被隔离于滤网上部,同时杂质在雨水流动产生的推力作用下滑动排出引水管,从而实现了自清理,避免滤网发生堵塞。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流程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储水模块内部流程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绿化滴灌模块内部流程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雨水收集模块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引水管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4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储水模块;101、第一水室;102、电子阀;103、第二水室;104、浮球阀;105、水位传感器;2、自来水补充模块;3、雨水收集模块;301、安装底板;302、扭簧;303、伸缩杆;304、轴承;305、引水管;306、滑道;307、滤网;4、空调水收集模块;5、人用用水模块;6、绿化
滴灌模块;601、流量阀;602、滴灌水管;7、水量供给调整模块;701、定时单元;702、定量单元;8、家用用水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如图1

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适应多水源收集功能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储水模块1、自来水补充模块2和空调水收集模块4,储水模块1通过管道A与自来水补充模块2相连接,且储水模块1通过管道B与雨水收集模块3相连接,储水模块1还通过管道C与空调水收集模块4相连接,储水模块1包括第一水室101、电子阀102、第二水室103、浮球阀104和水位传感器105,第一水室101通过电子阀102连接有第二水室103,且第一水室101的内部安装有浮球阀104,第二水室103的内部安装有水位传感器105,第一水室101通过管道A与自来水补充模块2相连接,且自来水补充模块2用于向第一水室101内部补充自来水,第二水室103通过管道B与雨水收集模块3相连接,且第二水室103通过管道C与空调水收集模块4相连接,雨水收集模块3用于对自然降雨进行水体收集,空调水收集模块4用于对空调排水进行收集,第一水室101通过管道D与人用用水模块5相连接,且人用用水模块5是与人体直接相关的用水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多水源收集功能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储水模块(1)、自来水补充模块(2)和空调水收集模块(4),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模块(1)通过管道A与自来水补充模块(2)相连接,且储水模块(1)通过管道B与雨水收集模块(3)相连接,所述储水模块(1)还通过管道C与空调水收集模块(4)相连接,所述储水模块(1)包括第一水室(101)、电子阀(102)、第二水室(103)、浮球阀(104)和水位传感器(105),所述第一水室(101)通过电子阀(102)连接有第二水室(103),且第一水室(101)的内部安装有浮球阀(104),所述第二水室(103)的内部安装有水位传感器(1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多水源收集功能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室(101)通过管道A与自来水补充模块(2)相连接,且自来水补充模块(2)用于向第一水室(101)内部补充自来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多水源收集功能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室(103)通过管道B与雨水收集模块(3)相连接,且第二水室(103)通过管道C与空调水收集模块(4)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多水源收集功能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模块(3)用于对自然降雨进行水体收集,所述空调水收集模块(4)用于对空调排水进行收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多水源收集功能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室(101)通过管道D与人用用水模块(5)相连接,且人用用水模块(5)是与人体直接相关的用水操作,所述第二水室(103)通过管道F与家用用水模块(8)相连接,且家用用水模块(8)为人体间接相关的用水操作,家用用水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明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雨博士雨水利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