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间隔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4571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间隔织物,其技术要点是:包括第一面纱层与第二面纱层,所述第一面纱层与所述第二面纱层之间设置有支撑纱层;所述第一面纱层与所述支撑纱层之间设置有抗菌层与防静电层,所述第二面纱层与所述支撑纱层之间设置有远红外层与防紫外线层;所述抗菌层与所述第一面纱层、所述远红外层与所述第二面纱层之间均设置有交错多边形结构的三维空隙,所述三维空隙内部设置有羊毛纤维;通过抗菌层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外部有害细菌入侵穿戴者的身体,通过远红外层的设置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保持一定的温度,具有良好的保健效果。的保健效果。的保健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间隔织物


[0001]本技术涉及间隔织物
,具体为一种多功能间隔织物。

技术介绍

[0002]间隔织物是由若干组纱线形成两层或两层以上的织物,并由另一组纱线将各层织物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织物。连接各层织物的纱线一般比较稀疏,同时连接的浮线较长,相邻两层织物之间的间距比较大,可以较多地注入基体和填料。用机织和针织方法都可以得到这类织物。
[0003]可参考公开号为CN110295452B的中国专利,其涉及一种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至少含一条沿线圈横列方向或纵行方向延伸的撕裂线,各撕裂线由相对的织物上、下层的可撕裂区组成,各区采用断裂强力≤2N的纱线编织形成,且上、下层的可撕裂区之间无间隔丝连接;制备方法为:采用纬编针织技术分别编织两块独立的织物,编织过程中用间隔丝以集圈方式在垂直方向上连接两块织物,通过替换和控制不集圈形成沿线圈横列方向延伸的撕裂线,且/或通过局部添纱和控制不集圈形成沿线圈纵行方向延伸的撕裂线,得到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
[0004]上述专利具有制造过程简单、织造成本较低的优点,但是其也存在缺陷,如:其未设置功能面层,无法起到抗菌、防紫外线以及防静电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间隔织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间隔织物,包括第一面纱层与第二面纱层,所述第一面纱层与所述第二面纱层之间设置有支撑纱层;
[0007]所述第一面纱层与所述支撑纱层之间设置有抗菌层与防静电层,所述第二面纱层与所述支撑纱层之间设置有远红外层与防紫外线层;
[0008]所述抗菌层与所述第一面纱层、所述远红外层与所述第二面纱层之间均设置有交错多边形结构的三维空隙,所述三维空隙内部设置有羊毛纤维。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面纱层、所述支撑纱层以及所述第二面纱层之间穿插有若干连接浮线,若干所述连接浮线的表面均设置有毛绒层。
[0010]优选的,所述抗菌层为银离子面料抗菌层。
[0011]优选的,所述远红外层为石墨烯锦纶面料远红外层,所述防静电层为石墨烯面料防静电层。
[0012]优选的,所述防紫外线层为涤纶面料防紫外线层。
[0013]优选的,所述支撑纱层为涤纶单丝、丙纶单丝以及尼龙单丝织成的中空型支撑纱层。
[0014]优选的,所述涤纶单丝、所述丙纶单丝以及所述尼龙单丝的直径在0.04mm

0.8mm。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面纱层与所述第二面纱层分别为石墨烯锦纶复合第一面纱层与石墨烯锦纶复合第二面纱层。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第一、本多功能间隔织物,通过抗菌层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外部有害细菌入侵穿戴者的身体,通过远红外层的设置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保持一定的温度,具有良好的保健效果,通过防静电层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干燥天气时静电的产生,进而提高穿戴舒适性,通过防紫外线层的设置,可以避免穿戴者受到紫外线的伤害,提高防护性能;
[0018]第二、本多功能间隔织物,通过支撑纱层的设置,可以提高本隔织物的支撑性,通过三维空隙的设置可以使本间隔织物具有干爽光滑的质感,同时具备保暖透气特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图1中B处结构放大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支撑纱层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第一面纱层;2、第二面纱层;3、支撑纱层;4、连接浮线;5、抗菌层;6、防静电层;7、远红外层;8、防紫外线层;9、三维空隙;10、羊毛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间隔织物,包括第一面纱层1与第二面纱层2,第一面纱层1与第二面纱层2之间设置有支撑纱层3;
[0026]第一面纱层1与支撑纱层3之间设置有抗菌层5与防静电层6,第二面纱层2与支撑纱层3之间设置有远红外层7与防紫外线层8;
[0027]抗菌层5与第一面纱层1、远红外层7与第二面纱层2之间均设置有交错多边形结构的三维空隙9,三维空隙9内部设置有羊毛纤维10。
[0028]本多功能间隔织物,通过抗菌层5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外部有害细菌入侵穿戴者的身体,通过远红外层7的设置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保持一定的温度,具有良好的保健效果,通过防静电层6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干燥天气时静电的产生,进而提高穿戴舒适性,通过防紫外线层8的设置,可以避免穿戴者受到紫外线的伤害,提高防护性能;
[0029]本多功能间隔织物,通过支撑纱层3的设置,可以提高本隔织物的支撑性,通过三维空隙9的设置可以使本间隔织物具有干爽光滑的质感,同时具备保暖透气特性。
[0030]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面纱层1、支撑纱层3以及第二面纱层2之间穿插有若干连接浮线4,若干连接浮线4的表面均设置有毛绒层;通过连接浮线4的设置,可以提高第一面纱层1、支撑纱层3以及第二面纱层2之间的结构稳定性。
[0031]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抗菌层5为银离子面料抗菌层;银离子抗菌面料技术成熟,价
格低廉,且抗菌效果好,无任何副作用。
[0032]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远红外层7为石墨烯锦纶面料远红外层,防静电层6为石墨烯面料防静电层;石墨烯材质技术先进,质量轻便,穿戴舒适性较高。
[003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防紫外线层8为涤纶面料防紫外线层;用于抵抗紫外线对身体的伤害,涤纶面料材质容易获取,方便使用。
[0034]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撑纱层3为涤纶单丝、丙纶单丝以及尼龙单丝织成的中空型支撑纱层;支撑纱层3可以使本间隔织物具有一定的支撑效果,在穿戴时立体感较好。
[0035]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涤纶单丝、丙纶单丝以及尼龙单丝的直径在0.4mm;此直径的单丝容易织造。
[0036]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面纱层1与第二面纱层2分别为石墨烯锦纶复合第一面纱层与石墨烯锦纶复合第二面纱层;石墨烯材质技术先进,质量轻便,穿戴舒适性较高。
[0037]结构优点:本多功能间隔织物,通过抗菌层5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外部有害细菌入侵穿戴者的身体,通过远红外层7的设置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保持一定的温度,具有良好的保健效果,通过防静电层6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干燥天气时静电的产生,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面纱层(1)与第二面纱层(2),所述第一面纱层(1)与所述第二面纱层(2)之间设置有支撑纱层(3);所述第一面纱层(1)与所述支撑纱层(3)之间设置有抗菌层(5)与防静电层(6),所述第二面纱层(2)与所述支撑纱层(3)之间设置有远红外层(7)与防紫外线层(8);所述抗菌层(5)与所述第一面纱层(1)、所述远红外层(7)与所述第二面纱层(2)之间均设置有交错多边形结构的三维空隙(9),所述三维空隙(9)内部设置有羊毛纤维(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纱层(1)、所述支撑纱层(3)以及所述第二面纱层(2)之间穿插有若干连接浮线(4),若干所述连接浮线(4)的表面均设置有毛绒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丰鑫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光年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