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号SPD的底座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4515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路保护设备,具体公开了一种信号SPD的底座接线端子,设置在底座中连接外部导体,包括固定的金属导片和可活动的金属压片,所述金属压片具有压线端,所述外部导体从外部插入金属导片与金属压片之间并被压线端压合在金属导片上,所述压线端具有始终保持其端部与金属导片之间间距小于外部导体最小外径的动作趋势。小外径的动作趋势。小外径的动作趋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信号SPD的底座接线端子


[0001]本技术属于用电保护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信号SPD的底座接线端子。

技术介绍

[0002]而信号用SPD是一种连接信号用的电子装置。信息流通过电缆、光缆、无线电波等传输媒质在电子装置间传送,较长的传输线中都会有危及电子装置的浪涌电压,因此一般来说,在传输线与电子装置连接的端口处,都要使用信号SPD。与电源用SPD相比,信号用SPD有以下特点:电源用SPD传送的是能量,而信号用SPD传送的是信息;电源用SPD的保护效果是按绝缘配合的要求来评判的,而信号用SPD则是按电磁兼容浪涌抗扰度的要求来评判的;信号用SPD的工作电压大多比电源用SPD的低;而信号用SPD的工作电路阻抗比电源电路要高的多,浪涌电流/电压的量值通常比较小,因而气体放电管,雪崩击穿二极管和晶闸管浪涌抑制器等元件在信号用SPD中用得较多。由于电路阻抗高,短路失效所引起的燃烧和电击危险性很小,因此大多信号用SPD中没有脱离器。
[0003]由于信号SPD模块的工作电压较低,则内部的功能部件可采用小体积高级程度的设计,从而降低整个外壳的厚度,便于设置在小体积的安装空间内。现有技术中的底座设有接线端子,用于连接外部线路,由于超薄的壳体结构设计,则现有接线端子结构无法直接应用,故需要重新优化该结构以适应较小的安装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信号SPD的底座接线端子,通过金属压片与金属导片的结构和相对位置设计,从而实现较为简单可靠的压线接线效果。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第一方面,本技术公开一种信号SPD的底座接线端子,设置在底座中连接外部导体,包括固定的金属导片和可活动的金属压片,所述金属压片具有压线端,所述外部导体从外部插入金属导片与金属压片之间并被压线端压合在金属导片上,所述压线端具有始终保持其端部与金属导片之间间距小于外部导体最小外径的动作趋势。
[0007]首先,接线端子是底座与外部线路连接的结构,在底座内具有一定空间,且该空间具有与外部连通的开口,外部的导体从该侧开口插入并与内部的导体固定贴合实现导电。
[0008]现有的接线端子大都具有较大的体积,而本技术中的信号SPD是一种超薄壳体设计,则内部空间较小,无法直接装配现有的压线端子。为了实现稳定高效的压线效果,同时减少部件数量和空间占用,本技术仅通过两个主要部分完成对插入底座的外部导体的固定和电连接。
[0009]其中的金属导片为固定结构,用于连接内部线路和外部导体。而金属压片则是活动件,通过其自身整体或局部动作使其具有的压线端能够相对金属导片移动。且为了实现较好的压接效果,初始状态或未受力状态下,压线端靠近金属导片,其端部贴合或与其间隙小于外部导体的最小外径。则当外部导体出入时,需要先将压线端顶开,然后再继续插入,
并由压线端具有的动作趋势给予外部导体贴合在金属导片上的推力。
[0010]其中,所谓的最小外径是指插入的外部导体的最小外部尺寸处,也就是说,外部导体插入时,无论其间隙大小,均需要将其向间隙或间距变大方向推动。而所谓的运动趋势是指金属压片的压线端具有回弹力,当其动作时会始终具有恢复初始状态的内应力或外部力,从而形成传导至外部导体上的挤压力。
[0011]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金属压片的压线端在外部导体插入时向外部导体的插入方向运动并使压线端与金属导片之间的间距增加。
[0012]值得说明的是,为了提高固定连接的稳定性,防止外部导体在受到一定大小的向外拉力时保持固定,则利用金属压片结构实现对外部导体的阻力。具体原理是由于压线端在动作时,其与金属导片之间的间距会不断变化,而限定在插入过程中间距会逐渐变大,此时由于具有向内的推力,而该推力会直接作用在压线端上,由于压线端具有活动空间,只要将压线端设置具有适当的回复力就能够推动并使其运动。但由于向外拉扯导体时,导体与压线端接触位置具有摩擦力(在实际过程中由于导体与压线端的材料和外形结构的不同,也会存在直接导体表面与压线端接触位置卡接,此时不仅具有摩擦力,而是向外拉扯的拉力会直接传到至压线端上),则会带动压线端朝向与金属导片间距缩小方向运动,由于压线端始终贴合在外部导体表面,则外部导体会在向外移动一端时间后被持续增大的压线端压力限制无法拉出,从而形成卡接限位效果。
[0013]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压线端在未插入外部导体时与金属导片贴合,且具有与金属导片接触面朝向外部一侧的夹角小于90
°

[0014]为了便于推动压线端,其与外部导体的接触端面设计为斜面,即上述内容中的外部夹角小于90
°

[0015]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所述金属压片包括一体连接的固定端、折弯端和压线端,所述压线端具有折弯端提供的始终朝向金属导片一侧转动的回复力。
[0016]一体式的金属压片结构成本更低,且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可实现较好的回弹效果。值得说明的是,理想状态下,压线端动作时可看做其折弯端为主要弯折形变部分,则产生的回复力主要由主要形变的弯折端提供。
[0017]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所述所述金属压片的固定端具有与金属导片卡接限位的卡接端。
[0018]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所述底座内具有多个用于设置接线端子的接线腔,所述金属导片被固定在接线腔内壁上,所述接线腔内还具有给金属压片部分结构提供限位效果的绕柱,所述压线端伸出绕柱并贴合在金属导片表面。
[0019]结合第一方面及其第一至五种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还包括活动设置的推头,所述推头具有动作端和操作端,所述动作端在推头动作时与金属压片接触并使压线端朝向与金属导片间距变大的方向移动。
[0020]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
所述底座上设有供外部导体插入的插口,并在插口附近设有安装孔,所述推头以操作端朝外的方向设置在安装孔内。
[0021]值得说明的是,本技术中提到的SPD模块是与底座插接配合形成完整信号SPD组件的独立结构,其中包含有主要的功能电路。由于本申请中的信号SPD为超薄结构设计,实质则是通过将实体电路集成在电路板上,然后将部分元器件以表面贴片封装的方式接入电路的方式来缩小原本的实体电路结构,从而节省安装空间。由于传统的电路保护设备(例如断路器或浪涌保护器)中会设置多个功能部件形成单条或多条通路,在通过穿入主电路中实现电路保护控制。其中的功能部件包含有发热保护元件、灭弧组件、脱扣组件等,还具有实体的导线结构,导致整个设备具有一定的体积,对于不具备较大安装空间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信号SPD的底座接线端子,设置在底座中连接外部导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的金属导片(5)和可活动的金属压片(4),所述金属压片(4)具有压线端,所述外部导体从外部插入金属导片(5)与金属压片(4)之间并被压线端压合在金属导片(5)上,所述压线端具有始终保持其端部与金属导片(5)之间间距小于外部导体最小外径的动作趋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信号SPD的底座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压片(4)的压线端在外部导体插入时向外部导体的插入方向运动并使压线端与金属导片(5)之间的间距增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信号SPD的底座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端在未插入外部导体时与金属导片(5)贴合,且具有与金属导片(5)接触面朝向外部一侧的夹角小于90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信号SPD的底座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压片(4)包括一体连接的固定端、折弯端和压线端,所述压线端具有折弯端提供的始终朝向金属导片(5)一侧转动的回复力。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赫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恒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