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导热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4219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导热电缆,电缆内植入液冷管道,在液冷管道和线芯间填充导热材料,让导体发出来的热量通过导热材料传递给管道中液体,再通过液体流动将热量带走;动力线导体设计成内层绞合,外层编织,可让导体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不会松散;管道壁上开适量小孔,让液体与导体间可以直接接触,增加导热效率,液体回路依靠绝缘或护套皮层与端子和桩座连接。桩座连接。桩座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导热电缆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大功率充电液冷系统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导热电缆。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本规划所指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节能汽车是指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系统,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优于下一阶段目标值的汽车。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降低汽车燃料消耗量,缓解燃油供求矛盾,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促进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
[0003]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数量和需求不断增加,其周边设备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如充电桩、充电线缆等,对于目前来说,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速度相对较慢,可通过加大充电电流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增大充电电流,对电缆的要求也会升高。
[0004]目前,电动汽车在大电流充电时,充电线缆会出现发热量大的问题,仅通过增加导线的线径虽然有一定的缓解,但不能很好的解决电缆发热问题,并且在充电时电通过电缆外表散热,速度慢长时间加热对于电缆表层容易老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电动汽车导热电缆。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导热电缆,包括:
[0007]贴合设置的护套和隔热层,所述护套封闭式包覆于所述隔热层;
[0008]所述隔热层包覆有至少两根相互不接触的动力线缆;
[0009]所述动力线缆包括的封装为一体的散热管道和导体线,具体的,所述散热管道的管道腔不完全填充有所述导体线和/或所述散热管道的外壁上包覆有所述导体线,所述导体线外层还包覆有绝缘导热层;
[0010]所述散热管道内的管道腔充有散热冷却液;
[0011]所述隔热层内腔的空隙部分设有导热材料和辅助线缆;
[0012]所述电动汽车导热电缆的一端设有与充电桩座连接的端子,另一端设有充电枪,所述充电枪与动力线缆的导体线电性连接;
[0013]所述端子连接所述散热管道,用于形成液体回路。
[0014]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管道的管壁设有小孔。
[0015]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管道内的散热冷却液为不导电或导电的液体。
[0016]进一步的,所述导体线包括内层和外层;
[0017]所述内层为绞合导体线层;
[0018]所述外层为编织导体线层。
[0019]进一步的,还包括,将所述导体线封装于绝缘导热层内作为动力线缆与所述散热管道分体封装,其中,所述动力线缆和所述散热管道分别至少为两根。
[0020]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材料为导热系数大于1W/mK的导热胶或导热泥或AB胶。
[0021]进一步的,所述护套为绝缘橡塑层。
[0022]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橡塑层中设有加强结构;
[0023]所述加强结构为螺旋形或直线形。
[0024]本技术包括以下优点:
[0025]动力线缆的导体设计成内层为绞合导体线层,外层为编织导体线层,编织层可让导体线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不会松散;在散热管道中使用液冷的方式形成液冷管道和线芯间填充导热材料,让导体发出来的热量纵向通过导热材料快速传递给管道中液体,再通过液体流动将热量带走,提高了纵向导热效率;在电缆护套层包覆一层隔热材料,阻挡导体发出来的热量横向传递给电缆护套层,降低了横向导热效率;电缆纵向导热快,横向导热慢,在提高充电效率的同时保证了使用者的安全;管道壁上开适量小孔,让液体与导体间可以直接接触,增加导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电动汽车导热电缆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电动汽车导热电缆的管道示意图;
[0028]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电动汽车导热电缆的导体线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电动汽车导热电缆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30]附图说明如下:
[0031]1、散热管道;2、导线体;3、隔热层;4、护套;5、导热材料;6、辅助线缆;7、绝缘导热层;8、充电枪;11、管道腔;12、小孔;21、绞合导体线层;22、编织导体线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鲜明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3]本技术的核心构思之一在于,电缆内植入液冷管道,在液冷管道和线芯间填充导热材料,让导体发出来的热量通过导热材料传递给管道中液体,再通过液体流动将热量带走;动力线导体设计成内层绞合,外层编织,可让导体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不会松散;管道壁上开适量小孔,让液体与导体间可以直接接触,增加导热效率,液体回路依靠绝缘或护套皮层与端子和桩座连接。
[0034]参照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电动汽车导热电缆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
[0035]贴合设置的护套4和隔热层3,所述护套4封闭式包覆于所述隔热层3;所述隔热层3包覆有至少两根相互不接触的动力线缆;所述动力线缆包括的封装为一体的散热管道1和导体线2,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散热管道1的管道腔11不完全填充有所述导体线,如图1中的1a所示,或所述散热管道1的外壁上包覆有所述导体线2,所述导体线外层还包覆有绝缘导热层7,如图1中的1b所示;所述散热管道1内的管道腔11充有散热冷却液,其中,当导体
线2设置于散热管道内时,可通过散热冷却液直接带走导体所散发的热量,提高了散热效率;所述隔热层3内腔的空隙部分设有导热材料5和辅助线缆6;所述电动汽车导热电缆的一端设有与充电桩座连接的端子,另一端设有充电枪8,如图4所示,所述充电枪8与动力线缆的导体线2电性连接;所述端子连接所述动力线缆的所述散热管道1,用于形成液体回路。
[0036]在隔热层3内腔的散热管道1和动力线缆间填充导热材料5,让导热电缆工作时,通过导体线2发出来的热量纵向通过导热材料5快速传递给散热管道1中液体,再通过散热冷却液流动将热量带走,提高了纵向导热效率;在电缆的护套4内包覆一层隔热材料制成的隔热层3,阻挡导体线2发出来的热量横向传递给电缆护套4,降低了横向导热效率。
[0037]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汽车充电可能需要使用大电流进行充电;根据导体的电阻特性,导体线2制成后是具有一定电阻值,这个电阻值是固定的,根据热功耗计算公式I2R可知,大电流通过导体线2时将产生较大热量,通过导热材料5,将热量传递到散热管道1,在散热管道1中的散热冷却液,将热量纵向传导输出;同时,在导热电缆的电缆护套4内设置的隔热层3,使热量不从电缆护套4处散发,在使用时整个导热电缆外部不会出现温度过高,从而在长时间使用时不会出现电缆过热的问题。
[003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管道腔11的散热冷却液为不导电或导电的液体。
[0039]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导热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贴合设置的护套和隔热层,所述护套封闭式包覆于所述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包覆有至少两根相互不接触的动力线缆;所述动力线缆包括的封装为一体的散热管道和导体线,具体的,所述散热管道的管道腔不完全填充有所述导体线,或所述散热管道的外壁上包覆有所述导体线,所述导体线外层还包覆有绝缘导热层;所述散热管道内的管道腔充有散热冷却液;所述隔热层内腔的空隙部分设有导热材料和辅助线缆;所述电动汽车导热电缆的一端设有与充电桩座连接的端子,另一端设有充电枪,所述充电枪与动力线缆的导体线电性连接;所述端子连接所述散热管道,用于形成液体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导热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腔的散热冷却液为不导电或导电的液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正勇罗兰陈发心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宝兴电线电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