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电路换向动插件、主电路连接结构及功能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4133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成套开关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主电路换向动插件、主电路连接结构及功能单元。主电路换向动插件分为位于动插件安装平面的正面的插头部分和位于动插件安装平面的背面的接线端换向部分,用于将接线端换向至插头部分的插头端的一侧,插头端具体为插接排。主电路连接结构包括配对插接的主电路动插件和双向接插件,主电路动插件部分或全部为上述的主电路换向动插件,主电路动插件的相间中心与断路器的对应相的相间中心对应设置。功能单元的功能单元总成和单元室之间通过上述的主电路连接结构进行主电路进线。有益效果是:在杜绝烧坏母线的故障的同时,还可以在不停电状态下快速更换双向接插件;同时不会破坏母线的电镀层。的电镀层。的电镀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电路换向动插件、主电路连接结构及功能单元


[0001]本技术涉及成套开关设备
,特别是一种主电路换向动插件、主电路连接结构及功能单元。

技术介绍

[0002]低压开关成套设备的功能单元有固定式、插拔式、抽屉式三种结构型式,固定式基本应用于800A以上的大电流结构设备,插拔式结构基本应用于 63A~630A分隔单元,抽屉式结构设备基本应用于32A~800A分隔单元。固定式和插拔式与母线连接结构为硬连接,抽屉式采用插头与母线为柔性连接。
[0003]如图12、13、14所示,插拔式功能单元的断路器采用的是插拔式断路器25,配用插拔式底座26的连接插拔开关的安装操作型式,插拔式底座26与母线12 为硬连接,插拔式断路器25上有插头,插拔式底座26上有弹簧压力插座。
[0004]抽屉式功能单元的操作需有推进机构和联锁机构,采用主电路插头与母线柔性连接,由推进机构操作抽屉,具有连接、试验、分离的三位置功能,应用固定式开关。
[0005]插拔式功能单元广泛应用于低压开关成套设备配电功能回路。
[0006]抽屉式功能单元广泛应用于马达控制回路,配电回路应用占比大于马达控制回路。
[0007]在行业标准中要求,插拔式功能单元具有可打开的单元门,而抽屉式功能单元的抽屉具有抽屉门板,插拔式功能单元的单元门安装在柜体上,抽屉式功能单元的单元门为抽屉门板。
[0008]为解决现有的固定式、插拔式功能单元存在的技术问题,专利技术人创新了一种主电路本体换向插头及主电路本体换向插头连接断路器的主电路连接结构、功能单元可移总成和移开式功能单元,具体见中国专利文献CN211790382U,实现了通过主电路本体换向插头及主电路本体换向插头连接断路器的主电路连接结构解决了技术问题:现有的主电路插头的接线端与横装式断路器的接线端面不一致。所以,连接工艺都要采用翻排才能与断路器连接,费铜,导电连接件规格1对1的工艺结构制造。还实现了通过杠杆增力推进机构实现了快速、轻松地进行插拔操作。
[0009]但是在本行业中,对更快速操作功能单元的技术,以及在故障发生时更快速地更换故障器件、辅件,甚至不停电状态下进行检修的技术一直有更进一步的需求,尤其是在IT行业、船用、钻井平台、地铁等公共服务用电场所。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主电路动插件通过弹簧插头与母线直接插接存在因为主电路动插件过热烧坏母线的风险。
[0011]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主电路换向动插件,具体为成套开关设备的主电路换向动插件,分为位于动插件安装平面的正面的插头部分和位于
动插件安装平面的背面的接线端换向部分,插头部分具有插头端,接线端换向部分具有接线端,接线端换向部分为与插头部分连接的横向延伸结构,用于将接线端换向至插头部分的插头端的一侧,在纵向上插头端与接线端分别位于动插件安装平面的前后两侧,在横向上接线端位于插头端的左侧或右侧,插头部分和接线端换向部分通过绝缘外壳绝缘隔离设置,插头端具体为插接排。
[0012]进一步限定,主电路换向动插件包括端子排和绝缘外壳,端子排安装在绝缘外壳内,端子排的前端伸出,作为插头端,端子排的后端伸出,作为接线端。
[0013]更进一步限定,端子排的前端和后端之间为横向延伸段,端子排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位于横向延伸段的正反两面并且呈垂直关系,绝缘外壳包括插头部分和横向延伸部分,端子排的前端从绝缘外壳的插头部分伸出,构成主电路换向动插件的插头部分,端子排的横向延伸段位于绝缘外壳的横向延伸部分并且端子排的后端从绝缘外壳的横向延伸部分伸出,构成主电路换向动插件的接线端换向部分。
[0014]一种主电路连接结构,具体为成套开关设备的主电路进线连接结构,包括进线侧的各相的配对插接的主电路动插件和双向接插件,主电路动插件的用于进行主电路进线的插头端为插接排,主电路动插件部分或全部为上述的主电路换向动插件,双向接插件为通过弹簧插头进行双向插接的主电路接插件,双向接插件由弹簧插头的前端与母线插接连接,主电路动插件的插接排插入双向接插件的后端,与双向接插件的弹簧插头的后端插接连接,双向接插件的水平方向的相间距与母线的相间距一致,进线侧的各相的配对插接的主电路动插件和双向接插件由上至下分层排布,并且主电路动插件的相间中心与断路器的对应相的相间中心对应设置,主电路动插件通过由上至下分层排布的导电连接件与断路器的对应相一一对应连接。
[0015]进一步限定,双向接插件包括弹簧插头和绝缘外壳,弹簧插头安装在绝缘外壳中,双向接插件通过绝缘外壳进行安装,绝缘外壳的前端和后端都具有用于插接的开口,双向接插件的绝缘外壳上具有安装挡边,双向接插件通过安装挡边进行安装。
[0016]一种功能单元,具体为成套开关设备的功能单元,包括单元室和单元室内的功能单元总成,功能单元总成和单元室之间通过上述的主电路连接结构进行主电路进线,主电路动插件安装在功能单元总成上,双向接插件安装在单元室的单元室背板上,与母线直接插接连接。
[0017]进一步限定,主电路动插件安装在功能单元总成的后部,双向接插件从单元室一侧可拆卸地安装在单元室背板上。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双向接插件与母线插接连接,在杜绝烧坏母线的故障的同时,还可以在发现双向接插件过热时,在不停电状态下快速更换双向接插件;同时双向接插件与母线不会频繁发生插接动作,不会破坏母线的电镀层。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具有拉手的可移插拔操作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具有拉手的可移插拔操作单元关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通用主电路动插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通用主电路动插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主电路换向动插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主电路换向动插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单元室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是本技术的双向接插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9是本技术的双向接插件的剖视图;
[0029]图10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增加了杠杆增力推进机构的可移插拔操作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省略操作防护隔离板的可移插拔操作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2是插拔式功能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13是插拔式功能单元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14是插拔式功能单元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1.可移机架,2.断路器,7.通用主电路动插件,8.主电路换向动插件,9.插接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电路换向动插件,具体为成套开关设备的主电路换向动插件,分为位于动插件安装平面的正面的插头部分和位于动插件安装平面的背面的接线端换向部分,插头部分具有插头端,接线端换向部分具有接线端,接线端换向部分为与插头部分连接的横向延伸结构,用于将接线端换向至插头部分的插头端的一侧,在纵向上插头端与接线端分别位于动插件安装平面的前后两侧,在横向上接线端位于插头端的左侧或右侧,插头部分和接线端换向部分通过绝缘外壳绝缘隔离设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插头端具体为插接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电路换向动插件,其特征是:包括端子排和绝缘外壳,端子排安装在绝缘外壳内,端子排的前端伸出,作为插头端,端子排的后端伸出,作为接线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电路换向动插件,其特征是:所述的端子排的前端和后端之间为横向延伸段,端子排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位于横向延伸段的正反两面并且呈垂直关系,绝缘外壳包括插头部分和横向延伸部分,端子排的前端从绝缘外壳的插头部分伸出,构成主电路换向动插件的插头部分,端子排的横向延伸段位于绝缘外壳的横向延伸部分并且端子排的后端从绝缘外壳的横向延伸部分伸出,构成主电路换向动插件的接线端换向部分。4.一种主电路连接结构,具体为成套开关设备的主电路进线连接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进线侧的各相的配对插接的主电路动插件和双向接插件,主电路动插件的用于进行主电路进线的插头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耀焕赵慧莫苑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新苑星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