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04106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渠道、调蓄池、沉淀池、雨水湿地和湿塘,所述渠道的下游设置连通的排水管道,排水管道的出口与调蓄池的入口连通;调蓄池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提升泵站的进水口连通,提升泵站的出水口经管道与沉淀池的入口连通;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雨水湿地的进水侧连通,雨水湿地的出水侧通过管道分别与湿塘和回用泵站连通,湿塘的出水口与渠道的上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将海绵城市及市政工程领域涉及到的几种常见构筑物如渠道、调蓄池、沉淀池等组合起来,利用各构筑物的作用,构建一个具有水资源收集、净化、循环、利用、美观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水资源系统。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水资源系统。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水资源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绵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城市水资源污染加剧、城市水资源日渐匮乏等。面源污染日益加剧,引起雨水径流污染日益加剧,初期雨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水体中,也造成水体资源的浪费及污染。传统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往往功能较为单一,仅侧重于水资源的某一方面,比如仅水资源的收集、净化、循环、利用、美观等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难以兼具所有功能。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水资源收集、净化、循环、利用、美观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海绵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海绵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渠道、调蓄池、沉淀池、雨水湿地和湿塘,所述渠道的下游设置连通的排水管道,排水管道的出口与调蓄池的入口连通;调蓄池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提升泵站的进水口连通,提升泵站的出水口经管道与沉淀池的入口连通;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雨水湿地的进水侧连通,雨水湿地的出水侧通过管道分别与湿塘和回用泵站连通,湿塘的出水口与渠道的上游连通。
[0005]按上述方案,所述渠道为生态渠道,渠道两侧设有生态护坡。
[0006]按上述方案,所述沉淀池为高密度沉淀池。
[0007]按上述方案,所述沉淀池、雨水湿地、湿塘、渠道和调蓄池的地势依次降低。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将海绵城市及市政工程领域涉及到的几种常见构筑物如渠道、调蓄池、沉淀池等组合起来,利用各构筑物的作用,构建一个具有水资源收集、净化、循环、利用、美观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水资源系统;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
[0011]如图1所示的一种海绵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渠道、调蓄池、沉淀池、雨水湿地和湿塘,所述渠道的下游设置连通的排水管道,排水管道的出口与调蓄池的入口连通;调蓄池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提升泵站的进水口连通,提升泵站的出水口经管道与沉淀池的入口连通;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雨水湿地的进水侧连通,雨水湿地的出水侧通过管道
分别与湿塘和回用泵站连通,湿塘的出水口与渠道的上游连通。
[0012]本技术中,渠道、调蓄池、提升泵站、高密度沉淀池、雨水湿地、湿塘和回用泵站形成一个具备多功能于一体的水资源系统。所述渠道为生态渠道,两侧设计生态护坡,做到功能和景观双协调;渠道的水源包括汇水区雨水径流及系统内循环水,起到收集水资源的作用。渠道下游设置排水通道,将流经渠道下游水引入调蓄池中,调蓄池对水资源起到储存和调蓄的作用。调蓄池内的水经提升泵站后,进入前处理设施(高密度沉淀池)处理,保证出水水质达到一定要求。沉淀池为高密度沉淀池,高密度沉淀池内出水流入雨水湿地进行净化处理,经过雨水湿地处理后,达到回用水标准。雨水湿地包括表流雨水湿地、潜流雨水湿地及其组合,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流出雨水湿地内达到回用水标准的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流经湿塘,另一部分进入回用泵站。流出湿塘内的水资源,排入渠道上游。排入渠道上游的水流经渠道下游后,和后续雨水径流共同开始新一轮的水系统循环。进入回用系统的水可作为生产补充水、冲洗、灌溉、绿化和景观用水,也可经过自然或人工渗透设施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根据系统整体景观需求,在生态渠道、湿塘内配置相应植物,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并使其与周边景观和谐相融。整个水循环系统中,所述沉淀池、雨水湿地、湿塘、渠道和调蓄池的地势依次降低,除调蓄池中水需经提升泵站进入沉淀池外,其余均利用不同建、构筑物间高差实现自流循环。
[001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渠道、调蓄池、沉淀池、雨水湿地和湿塘,所述渠道的下游设置连通的排水管道,排水管道的出口与调蓄池的入口连通;调蓄池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提升泵站的进水口连通,提升泵站的出水口经管道与沉淀池的入口连通;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雨水湿地的进水侧连通,雨水湿地的出水侧通过管道分别与湿塘和回用泵站连通,湿塘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阳阳冯振鹏姜家良刘标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