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型弹力无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3648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纺布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抗菌型弹力无纺布,由上到下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防水透气层、弹力层、无纺布层、抗菌层、除臭层、柔软层,所述弹力层由第一经线、第二经线和第一纬线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经线和第二经线相间排列,所述第一纬线上下穿插第一经线和第二经线;所述抗菌层由第三经线和第二纬线编织而成,第三经线和第二纬线均包括纱芯,所述纱芯外螺旋缠绕有第一缠绕纱和第二缠绕纱,所述纱芯由氨纶纤维、环形阵列分布在氨纶纤维外侧的抗菌纤维以及包覆在抗菌纤维上的聚四氟乙烯层组成。其解决了现有技术无纺布弹性、抗菌性不佳的问题。不佳的问题。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型弹力无纺布


[0001]本技术涉及无纺布
,尤其涉及一种抗菌型弹力无纺布。

技术介绍

[0002]无纺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不织布。无纺布制品具有色彩丰富、图案和款式多样化、质轻、环保、可循环再用等优点,因此其使用范围广,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服装、袋子、墙布、医疗用品等领域。
[0003]传统的无纺布虽然种类繁多,但其弹性较差,无法伸缩自如,使用寿命较短,而且抗菌性等方面性能也欠佳,使得无纺布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专利申请号:202020815104.9公开了一种高弹性无纺布,包括上无纺布层,上无纺布层的下表面粘接有弹力层,弹力层的下表面粘接有抗菌层,抗菌层的下表面粘接有下无纺布层,抗菌层包括中间层,中间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空心弹性凸起,空心弹性凸起内均设有若干抗菌颗粒。通过在抗菌层内的空心弹性凸起中粘接若干抗菌颗粒,使得抗菌层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且抗菌层夹在上无纺布层和下无纺布层之间,使得面料内部具有较好的抗菌抑菌作用,且在上无纺布层和下无纺布层之间夹着弹力层,使得本无纺布在被挤压拉伸后,仍能恢复原状,配合上无纺布层和下无纺布层本身存在较好的弹性,可以防止面料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针对以上内容,本技术提供一种抗菌型弹力无纺布,解决现有技术无纺布弹性、抗菌性不佳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抗菌型弹力无纺布,包括无纺布层,所述无纺布层的一侧设有抗菌层,所述无纺布层远离抗菌层的一侧设有弹力层,所述弹力层远离无纺布层的一侧设有防水透气层,所述抗菌层远离无纺布层的一侧设有除臭层,所述除臭层远离抗菌层的一侧设有柔软层;
[0007]所述弹力层由第一经线、第二经线和第一纬线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经线和第二经线相间排列,所述第一纬线上下穿插第一经线和第二经线;
[0008]所述抗菌层由第三经线和第二纬线编织而成,第三经线和第二纬线均包括纱芯,所述纱芯外螺旋缠绕有第一缠绕纱和第二缠绕纱,所述纱芯由氨纶纤维、环形阵列分布在氨纶纤维外侧的抗菌纤维以及包覆在抗菌纤维上的聚四氟乙烯层组成。
[0009]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经线由聚醚酯弹性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第二经线由棉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第一纬线由氨纶纤维加捻而成。
[0010]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缠绕纱为竹纤维,所述第二缠绕纱为棉纤维。
[0011]进一步改进:所述除臭层为活性炭纤维层。
[0012]进一步改进:所述柔软层为蚕丝蛋白纤维层。
[0013]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水透气层为TPU防水透气膜。
[0014]进一步改进:所述柔软层、除臭层、抗菌层、无纺布层、弹力层、防水透气层之间均
通过热熔胶粘接。
[0015]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设计合理,通过设置柔软层,提高无纺布的柔软舒适度;通过设置除臭层,利用活性炭纤维比表面积大、微孔结构发达、孔径小且分布窄、吸附容量大、吸脱速度快的特点,实现除臭的效果。
[0017]通过在无纺布层的一侧设置弹力层,使无纺布具有良好弹性,在受到挤压拉伸后,仍能恢复原状。弹力层由第一经线、第二经线和第一纬线编织而成,第一经线由聚醚酯弹性纤维加捻而成,第二经线由棉纤维加捻而成,第一纬线由氨纶纤维加捻而成,聚醚酯弹性纤维和氨纶纤维均具有良好的弹性,棉纤维则具有吸湿透气、柔软、不刺激的特点,三种纤维相互配合,在提高弹力层弹性的同时,赋予其良好的透气性和柔软舒适度。
[0018]通过设置抗菌层,使无纺布具有抗菌抑菌性。抗菌层由第三经线和第二纬线编织而成,第三经线和第二纬线均包括纱芯,纱芯包括氨纶纤维、环形阵列分布在氨纶纤维外侧的抗菌纤维,该设置使纱芯兼具抗菌纤维和氨纶纤维的优良性能,在抗菌纤维外包覆聚四氟乙烯层,可以防止外界污染物的渗入,影响抗菌纤维发挥应有的功效。在纱芯外缠绕第一缠绕纱和第二缠绕纱,增强第三经线和第二纬线的结构强度,当受到拉伸时,第一缠绕纱和第二缠绕纱能够分摊拉力,避免纱芯受力过大,无法恢复到原始状态。进一步,设置第一缠绕纱为竹纤维,所述第二缠绕纱为棉纤维,竹纤维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防臭和透气等功能,可以进一步增强抗菌层的抗菌效果,同时提高无纺布的除臭和透气功能。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实施例中弹力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实施例中抗菌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实施例中第三经线和第二纬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实施例中纱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5]本技术实施例为:
[0026]参考图1

5,一种抗菌型弹力无纺布,包括无纺布层1,所述无纺布层1的一侧设有抗菌层2,所述无纺布层1远离抗菌层2的一侧设有弹力层3,所述弹力层3远离无纺布层1的一侧设有防水透气层4,所述防水透气层4为TPU防水透气膜,所述抗菌2层远离无纺布层1的一侧设有除臭层5,所述除臭层5为活性炭纤维层,所述除臭层5远离抗菌层2的一侧设有柔软层6,所述柔软层6为蚕丝蛋白纤维层,所述柔软层6、除臭层5、抗菌层2、无纺布层1、弹力层3、防水透气层4之间均通过热熔胶粘接。
[0027]所述弹力层3由第一经线7、第二经线8和第一纬线9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经线7和第二经线8相间排列,所述第一纬线9上下穿插第一经线7和第二经线8,所述第一经线7由聚醚酯弹性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第二经线8由棉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第一纬线9由氨纶纤维加捻而成。
[0028]所述抗菌层2由第三经线10和第二纬线11编织而成,第三经线10和第二纬线11均包括纱芯12,所述纱芯12外螺旋缠绕有第一缠绕纱13和第二缠绕纱14,所述纱芯12由氨纶纤维15、环形阵列分布在氨纶纤维15外侧的抗菌纤维16以及包覆在抗菌纤维16上的聚四氟乙烯层17组成。所述抗菌纤维为银纤维,或者其他具备抗菌效果的纤维。
[0029]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柔软层,提高无纺布的柔软舒适度;通过设置除臭层,利用活性炭纤维比表面积大、微孔结构发达、孔径小且分布窄、吸附容量大、吸脱速度快的特点,实现除臭的效果。通过设置弹力层,使无纺布具有良好弹性,在受到挤压拉伸后,仍能恢复原状。弹力层由第一经线、第二经线和第一纬线编织而成,第一经线由聚醚酯弹性纤维加捻而成,第二经线由棉纤维加捻而成,第一纬线由氨纶纤维加捻而成,聚醚酯弹性纤维和氨纶纤维均具有良好的弹性,棉纤维则具有吸湿透气、柔软、不刺激的特点,三种纤维相互配合,在提高弹力层弹性的同时,赋予其良好的透气性和柔软舒适度。通过设置抗菌层,使无纺布具有抗菌抑菌性。抗菌层由第三经线和第二纬线编织而成,第三经线和第二纬线均包括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型弹力无纺布,包括无纺布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层的一侧设有抗菌层,所述无纺布层远离抗菌层的一侧设有弹力层,所述弹力层远离无纺布层的一侧设有防水透气层,所述抗菌层远离无纺布层的一侧设有除臭层,所述除臭层远离抗菌层的一侧设有柔软层;所述弹力层由第一经线、第二经线和第一纬线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经线和第二经线相间排列,所述第一纬线上下穿插第一经线和第二经线;所述抗菌层由第三经线和第二纬线编织而成,第三经线和第二纬线均包括纱芯,所述纱芯外螺旋缠绕有第一缠绕纱和第二缠绕纱,所述纱芯由氨纶纤维、环形阵列分布在氨纶纤维外侧的抗菌纤维以及包覆在抗菌纤维上的聚四氟乙烯层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型弹力无纺布,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泰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