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向可调型盲插胃肠营养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3535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33
一种方向可调型盲插胃肠营养管,设置有管体、引导机构以及装配于管体后端的支架,引导机构设置有导丝和至少一根芯丝,导丝与芯丝套装于管体内部,且导丝的前端与芯丝的前端固定连接,导丝的末端、芯丝的末端分别装配于支架。导丝与芯丝的前端焊接固定。导丝、芯丝中的至少一种的前端连接有软质头。芯丝设置为一根、两根或者三根。管体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导丝、芯丝部分漏出于管体的开口。导丝或者芯丝的外表面覆设有软质保护层,芯丝的直径小于导丝的直径。该方向可调型盲插胃肠营养管,在插管过程中能够灵活调整方向,缩短了插管通过幽门的时间,提高了插管通过幽门的成功率,且插管过程中对人体消化道造成的损伤小。中对人体消化道造成的损伤小。中对人体消化道造成的损伤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向可调型盲插胃肠营养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方向可调型盲插胃肠营养管。

技术介绍

[0002]重病和重创均可引起机体代谢的改变,使机体的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如果机体长期处于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的过程中,就会造成机体严重营养不良和免疫力低下,进一步导致胃排空差、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等问题。重病或者重创患者手术后实施营养补给,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使病情缓解、病程缩短、病死率下降。通常认为在手术后12~24小时进行营养补给是安全的,有助于减少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等问题。
[0003]目前,对重病或者重创患者手术后实施营养补给的方式主要有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种方式。肠外营养是从静脉内供给营养作为手术前后及重病或者重创患者的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的营养支持方式。现有的医学研究表明,接受肠内营养的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和病死率明显低于接受肠外营养的患者。所以,只要患者有胃肠道功能,首选肠内营养进行营养补给。对于重症胰腺炎、经胃喂养不耐受、反流误吸高风险患者尤其适合幽门后营养补给。
[0004]肠内营养的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营养物质两种方式,对于无进食障碍的患者,可以直接通过口服营养物质进行营养补给。对于有进食障碍的患者,需要利用导管输入营养物质,现有的导管包括普通胃管和鼻肠管。采用鼻肠管持续滴注法给危重患者供给营养与采用普通胃管间断供给营养的方法相比,既能保护患者特别是对胃部功能受损的患者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又可以减少许多并发症的发生。所以,鼻肠管持续滴注法已经成为了主流肠内营养补给方式。
[0005]幽门后营养补给时,临床上通常采取的置管方法包括引导法和盲插法。引导法是借助胃镜、X线或者内窥镜辅助置管,引导法置管路径明确,准确率高,但是引导法需要对患者进行院内转运,具有交叉感染的等风险。为了避免转运带来的交叉感染等风险,医护人员通常采用盲插法进行幽门后营养补给置管。盲插法是医护人员不借助任何辅助设备,徒手将鼻肠管置入幽门后的方法。盲插法分为被动等待和主动盲插两种方式,被动等待盲插法的前提是患者胃动力正常,使用时将鼻肠管置入患者胃部,在胃动力的作用下,8~12小时后鼻肠管自动通过幽门。主动盲插法是医护人员通过感知阻力,通过上下移动鼻肠管来调节方向,寻找幽门,最终将鼻肠管置入幽门后的方法。盲插法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的优势,可以改善肠内营养的耐受性,误吸风险低,减少VAP等并发症的发生。但是,被动等待盲插法置管耗费时间长,容易错过患者肠内营养补给的时机;目前主动盲插法通过幽门的成功率低,不易操作,鼻肠管容易在胃中盘旋,且鼻肠管不断上下移动寻找幽门时,容易对消化道造成损伤。
[0006]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方向可调型盲插胃肠营养管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方向可调型盲插胃肠营养管,在插入过程中能够灵活调节前端方向,可以缩短寻找幽门的时间,操作简便,置入幽门的成功率高且调节前端方向时不需要采用不断上下移动营养管的方法,对人体消化道造成的损伤小。
[0008]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0009]提供一种方向可调型盲插胃肠营养管,设置有管体、引导机构以及装配于管体后端的支架;
[0010]所述引导机构设置有导丝和至少一根芯丝,所述导丝与所述芯丝套装于所述管体内部,且所述导丝的前端与所述芯丝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导丝的末端、所述芯丝的末端分别装配于所述支架。
[0011]优选的,所述导丝与所述芯丝的前端焊接固定。
[0012]优选的,所述导丝、所述芯丝中的至少一种的前端连接有软质头。
[0013]优选的,所述芯丝设置为一根;或者
[0014]所述芯丝设置为两根,且两根芯丝分布于导丝两侧,两根芯丝与中间的导丝呈一字型排列;或者
[0015]所述芯丝设置为三根,三根芯丝围绕中间的导丝呈等边三角形排列。
[0016]优选的,所述管体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导丝、芯丝部分漏出于管体的开口;或者
[0017]所述管体的前端为闭口,导丝和芯丝与管体前端抵接,管体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侧口。
[0018]优选的,所述导丝或者芯丝的外表面覆设有软质保护层,所述芯丝的直径小于导丝的直径。
[0019]优选的,所述支架设置有安装通道和至少一个供给通道,所述供给通道与所述安装通道连通,所述安装通道与所述管体的输入端固定装配。
[0020]优选的,导丝的末端连接有第一端头,芯丝的末端连接有第二端头,第一端头、第二端头分别装配于所述供给通道。
[0021]优选的,所述第一端头装配于所述供给通道,第一端头设置有用于芯丝穿过的通孔,芯丝通过第一端头设置的通孔,芯丝末端的所述第二端头装配于所述第一端头;或者
[0022]所述供给通道装配有接头,导丝穿过接头设置的用于导丝穿过的通孔,导丝末端的第一端头装配于所述接头,芯丝分别穿过所述接头设置的用于芯丝穿过的通孔,芯丝末端的第二端头装配于所述接头。
[0023]优选的,所述芯丝、导丝的外表面设置有刻度线,所述管体外管壁设置有贲门刻度线、幽门刻度线以及空肠刻度线。
[0024]本技术的方向可调型盲插胃肠营养管,设置有管体、引导机构以及装配于管体后端的支架,引导机构设置有导丝和至少一根芯丝,导丝与芯丝套装于管体内部,且导丝的前端与芯丝的前端固定连接,导丝的末端、芯丝的末端分别装配于支架。在进行盲插置管时,将胃肠营养管的前端从人体鼻腔或者口腔插入,胃肠营养管的前端带动整个胃肠营养管依次经过食道、胃部和幽门后进入人体十二指肠,当胃肠营养管的前端穿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后,插管成功。插管成功后,抽出导丝和芯丝。此时,只有管体留在人体中,可以通过
管体向人体内输送营养物质。
[0025]由于食道、胃部及幽门结构的特殊性,胃肠营养管从食道插入胃部的过程基本为直线插入,所以在插入幽门时,需要调整胃肠营养管的前端方向,使胃肠营养管的前端方向对准幽门。
[0026]本技术的方向可调型盲插胃肠营养管是通过引导机构调整胃肠营养管前端方向的,调节方向时,使芯丝靠近幽门所在方向,固定导丝不动,拉动芯丝,胃肠营养管的前端方向就会向芯丝相对于导丝所在一侧的方向进行调整,即向幽门所在方向调整,最终对准幽门所在方向。
[0027]本技术的方向可调型盲插胃肠营养管,能够灵活调整胃肠营养管的前端方向,在插管通过幽门时,可以快速找到幽门所在方向,缩短了盲插置管通过幽门的时间并提高了盲插置管通过幽门的成功率,进一步缩短了危重病患的营养输注时间,有利于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另外,本技术的方向可调型盲插胃肠营养管在进行前端方向调整时,不用上下移动胃肠营养管,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调节方向时不断上下移动胃肠营养管对消化道造成的损伤。
附图说明
[0028]利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向可调型盲插胃肠营养管,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管体、引导机构以及装配于管体后端的支架;所述引导机构设置有导丝和至少一根芯丝,所述导丝与所述芯丝套装于所述管体内部,且所述导丝的前端与所述芯丝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导丝的末端、所述芯丝的末端分别装配于所述支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向可调型盲插胃肠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与所述芯丝的前端焊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向可调型盲插胃肠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所述芯丝中的至少一种的前端连接有软质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向可调型盲插胃肠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丝设置为一根;或者所述芯丝设置为两根,且两根芯丝分布于导丝两侧,两根芯丝与中间的导丝呈一字型排列;或者所述芯丝设置为三根,三根芯丝围绕中间的导丝呈等边三角形排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向可调型盲插胃肠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导丝、芯丝部分漏出于管体的开口;或者所述管体的前端为闭口,导丝和芯丝与管体前端抵接,管体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侧口。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向可调型盲插胃肠营养管,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颖川李备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涞富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