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胆结构和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3455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内胆结构和烹饪器具,其中,内胆结构包括:容器,容器包括接触层和至少一层导热层,接触层形成有容纳腔,导热层背离容纳腔的设置于接触层;加热装置,与导热层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内胆结构,包括容器和加热装置,其中,容器包括接触层和覆于接触层外的至少一层导热层,而加热装置与导热层相连接,直接为导热层加热,进而提升加热速度,并且,由于导热层的导热,热量会大面积的传递到接触层,进而使得接触层的受热较均匀,形成立体式加热,避免接触层因局部温度过低,而产生大量的冷凝水,进而提升对容纳腔内部的温度提升速率和加热效果。度提升速率和加热效果。度提升速率和加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胆结构和烹饪器具


[0001]本技术涉及烹饪器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内胆结构和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0002]在相关技术中,破壁料理机在粉碎食材前,大都不进行烘烤。主要原因是:现有粉碎杯大都采用玻璃或不锈钢材质(玻璃/不锈钢导热系数较小),加热时粉碎杯体温差较大。烘烤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汽,易在粉碎杯体上温度较低处凝结形成冷凝水,进而影响食材烘烤、粉碎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内胆结构。
[0005]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
[0006]有鉴于此,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内胆结构,包括:容器,容器包括接触层和至少一层导热层,接触层形成有容纳腔,导热层背离容纳腔的设置于接触层;加热装置,与导热层相连接。
[0007]本技术提出的内胆结构,包括容器和加热装置,其中,容器包括接触层和覆于接触层外的至少一层导热层,而加热装置与导热层相连接,直接为导热层加热,进而提升加热速度,并且,由于导热层的导热,热量会大面积的传递到接触层,进而使得接触层的受热较均匀,形成立体式加热,避免接触层因局部温度过低,而产生大量的冷凝水,进而提升对容纳腔内部的温度提升速率和加热效果。
[0008]另外,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内胆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加热装置与导热层为一体式结构或焊接连接。<br/>[0010]在该技术方案中,加热装置和导热层采用一体式结构,进而保证了两者的连接强度。
[0011]加热装置和导热层焊接连接,可以降低加工难度,降低加工成本。
[001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导热层包括:底壁;侧壁,设于底壁,其中,加热装置与底壁和/或侧壁相连接。
[0013]在该技术方案中,导热层包括有底壁和侧壁,加热装置与底壁相连接,可以减少工序,减少材料成本,降低生产成本。
[0014]加热装置与侧壁相连接,可以减少工序,减少材料成本,降低生产成本。
[0015]加热装置与底壁和侧壁均连接,进而可以增加加热装置和容器的接触面积,提升加热效率,与容器受热的均匀性。
[001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导热层的导热系数大于或等于80W/(m
·
K)。
[0017]在该技术方案中,导热层的导热系数大于或等于80W/(m
·
K),进而保证导热层的导热效率,确保导热层热量的均匀性,提升对接触层的立体式加热效果。
[001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接触层为以下任一种:不锈钢制接触层、钛制接触层、钛合金制接触层、陶瓷制接触层。
[0019]在该技术方案中,接触层可以是不锈钢制接触层、钛制接触层、钛合金制接触层、陶瓷制接触层中的任意一种,以上材料硬度较高,并且,易于保证食品安全。
[002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导热层为以下任一种:铝制导热层、铝合金制导热层、铸铝制导热层、铜制导热层、铜合金制导热层、镁合金制导热层。
[0021]在该技术方案中,导热层可以是铝制导热层、铝合金制导热层、铸铝制导热层、铜制导热层、铜合金制导热层、镁合金制导热层中的任意一种,以上材质的导热系数较高,可以保证导热效果。
[002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接触层的厚度取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0.05mm,且小于或等于1mm;和/或至少一层导热层的总厚度取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0.1mm,且小于或等于2.5mm。
[0023]在该技术方案中,接触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05mm,进而保证接触层有一定的厚度,提升接触层的强度,并且,接触层的厚度还小于或等于1mm,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内胆结构的重量,以及,降低接触层的热量损耗,提升内胆结构的加热效果。和/或至少一层导热层的总厚度大于或等于0.1mm,进而使得导热层具有一定的厚度,提升导热层的强度,确保导热层可以均匀的传导热量,并且,至少一层导热层的总厚度还小于或等于2.5mm,进而降低内胆结构的用料,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减轻内胆结构的重量。
[002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加热装置包括发热管,发热管和导热层相连接。
[0025]在该技术方案中,加热装置包括发热管,发热管和导热层直接连接,发热管的成本低,易于造型,降低生产成本和加工难度。
[002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接触层和导热层为焊接连接;或接触层和导热层为复合式一体结构。
[0027]在该技术方案中,接触层和导热层可以焊接在一起,焊接的方式易于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
[0028]接触层和导热层为复合式一体结构,复合式一体结构的接触层和导热层,保证接触层和导热层的紧密连接,确保导热层向接触层的导热效果。
[002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接触层的高度与导热层的高度的比值小于等于6。
[0030]在该技术方案中,导热层的高度与接触层的高度比大于等于六分之一,进而导热层为接触层提供足量的覆盖面积,进而确保接触层的大面积升温。
[0031]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壳体;以及,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提出的内胆结构,内胆结构设置于壳体。
[0032]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壳体和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提出的内胆结构,进而内胆结构可以安装于壳体内,从而对内胆结构进行保护,避免内胆结构损坏,并且,避免内胆结构的加热装置烫伤用户。
[0033]并且,因烹饪器具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提出的内胆结构,因此,具有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提出的内胆结构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陈述。
[003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耦合件,与内胆结构的加热装置电连接,设于壳体。
[0035]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一耦合件,与加热装置电连接,并设置在壳体上,进而可以实现加热装置的外接电源。
[003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具有粉碎组件,粉碎组件可在内胆结构的容纳腔内工作。
[0037]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包括有搅拌装置,进而利用搅拌装置的粉碎组件在容纳腔内粉碎物料,从而实现了对食物的粉碎处理,进而将加热、烘烤与食材粉碎结合相结合,提升烹饪器具的可实现功能。
[003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座体,壳体可安装于座体,内胆结构的容器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孔,搅拌装置穿设于安装孔,其中,座体包括第二耦合件和驱动装置,第二耦合件与第一耦合件相匹配,驱动装置可驱动搅拌装置。
[0039]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座体,壳体安装于座体,进而通过座体的第二耦合件与第一耦合件相配合,实现通过座体对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所述容器包括接触层和至少一层导热层,所述接触层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导热层背离所述容纳腔的设置于所述接触层;加热装置,与所述导热层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导热层为一体式结构或焊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包括:底壁;侧壁,设于所述底壁,其中,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底壁和/或所述侧壁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的导热系数大于或等于80W/(m
·
K)。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层为以下任一种:不锈钢制接触层、钛制接触层、钛合金制接触层、陶瓷制接触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为以下任一种:铝制导热层、铝合金制导热层、铸铝制导热层、铜制导热层、铜合金制导热层、镁合金制导热层。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层的厚度取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0.05mm,且小于或等于1mm;和/或至少一层所述导热层的总厚度取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0.1mm,且小于或等于2.5mm。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发热管,所述发热管和所述导热层相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道根孙毅张义军许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